小说园

小说园>犭昔木仓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 选择写作题材。我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我的文学创作不是凭空创作,不是写武侠小说自创武功招式,我觉得现在的文学题材,例如红色战争经典、皇朝历史风云、都市情感、反腐倡廉、个人励志等等,够多了,应该写写新鲜的题材,新鲜的就是绿色的,自然和谐题材就是新鲜绿色的。

… 著书出版发行方式。很多业余作者,写作的热情很高,等到大作完稿了,才面临困境。因为大多数写作人都选择在一棵树上吊死自己,而且还非要用同一条上吊死得快的麻绳。写作人的作品大多数死于书斋,剩下的死于书店市场,再剩下的不死不活,只成就了几个名家。

我的书的出版过程也很痛苦,也有海投瞎寄出版社,敲门碰壁文学奖,书稿交易会自卖自夸。好不容易出版了,也不能在出版社这一棵树上吊死啊,所以我自做三轮车骑车游走京城自己卖书,像野草那样生存,活下来是一根草,期望野草满天涯。这种业余写作人的野草生存方式,也是绿色文学的一个侧面。

… 心中的理想国。写作人心中要有源泉活水,有水才有绿色,活动的思想自由的思想是文学创作的活水源泉,是绿色文学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我的理想国。是一个天地人和谐同住的理想国,天高云淡风轻,自由自在的,地广郁郁葱葱,也是自由自在的,人活得生动活泼,也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心中有激情,想写什么就尽管去写,激情的源头是心中的理想国,激情是涌出来的清泉,这样下笔就有内容,言之有物。每个人的理想国是不同的,但重要的是你心中有没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国度。

问:谢老师,您在城市生活那么久了,又在国外发达国家住了那么多年,我很奇怪您能写出乡村山野的故事。你以后还会写乡村山野的事吗?

答:我生长在广东的小县城,三年上山下乡做农民,到二十多岁才离开家乡去看世界。我心中有个原乡的烙印,很深的,永远的,将会影响我一生。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有多少来自于乡村小地方,你们是否还记得还想过自己的家乡。即使是在大城市生长的同学,你们的父母、父母的父母是来自于乡下吗?听他们讲过那里的事吗?中国以农立国,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都是土包子,原乡在影响着我们,或浅或深,或清晰或模糊,在文化里在血液中。原乡成就我写书,以后还是我墨水里的色彩,原乡使我有一种绿色人生态。写作、说话、做事、行为、思想,都有那个烙印,这是一种原乡人的绿色人生态。

问:谢老师,您的生活经历这么丰富,做过十二年的外交官,现在又是金融投资行业的顾问,但是您写了书自己骑三轮车满北京到处卖书,您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模式做人的角色之间的巨大反差吗?例如高尚与卑微之间?我们大学生不像你们前辈有国家分配工作,我们以后要自己找工作,您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吗?

答:我在1994年辞去了从事12年的外交部职务。我太太今天还在问我,为什么自己打破那个好饭碗。说实话,是我自己不能做那个工作,不胜任。现在我很多同辈已经在大使的岗位上。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大使是外交界的将军,我不是一个好士兵。我放弃了注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去追求我认为能够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是因为心中涌动的那股自由自在的风,因为自己与生俱来的绿色人生态。我现在的生活很好啊,如果没有转变,我不会写成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文字是能够流传下去的东西,是精神财富。说物质财富金钱数目嘛,我也不错啊,肯定比公务员的同辈要好。至于那些不相干的尊荣光环嘛,繁华若浮云啦。你说到高尚与卑微的反差,我认为两者是能够共存的。我正在亲身实践。我学社会学的,以社会学的眼光,我骑三轮车卖书,混迹于三教九流引车卖浆之辈,我观察我体验,经历很丰富啊,他们的生活也很自由自在,是绿色的人生态。公园里的花木不是绿色的人生态,有人给你浇水施肥,吃饱喝足,人来给你剪枝修得整整齐齐,你不一定愿意,痛啊。野生自然里的花木见自然的风风雨雨,自由自在地扎根生枝发叶,这才是一种绿色人生态,影响萌发了我的绿色文学主张。

至于同学们毕业以后怎样找工作,我想我曾被国家分配工作,我幸运。你们现在能按自己的意愿找工作,也是幸运。关键是你心中有没有一股自由自在的风。就是一种自主自助 的心态。有目标了就朝那个方向努力,自由的意志能够培植自由的力量。也就是说积挣自己的本事和本钱。我2002年回国后,已经换了三个公司,一次是公司终止雇佣合同不再续约,我很快找到另外的工作。两次是我主动辞职另攀高枝。我能够做到是因为心中有自由自在的风,因为我有绿色人生态。同学们也能做到的。

谢谢大家。

序歌 《怎么得了》

山秃了,林毁了,兽踪绝了,鸟影没了。一切的一切,自然自然的没了,怎么得了?

泉枯了,河浑了,天空灰了,日头毒了。所有的所有,统统统统的完了,怎么得了?

吃光了,用尽了,大地芜了,海洋荒了。全部的全部,呼啦呼啦的去了。怎么得了?怎么得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犭昔》引子(1)

2006年,南国盛夏的广州,暑气蒸腾。

农业大学校长的办公室,静悄悄的, 只有空调机丝丝的声音。落地大钟咚咚地敲了十二响,正午啦。伏案工作的谢阳安校长直起腰,舒展肢体,松了松筋骨。整个早上,他埋头准备明天在省政府会议上的主题发言稿。这类事情,通常是领导定调门,秘书捉刀代笔,领导再最后定稿。可是,谢阳安校长的文稿从来不由他人代劳。更何况,明天会议发言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位居全国之首,可是,已经出现的接继乏力的问题。政府在此时提出政策主张,经济要协调地、可持续地、健康地发展,创造节约型和谐社会,颇合时宜。士为知己者用,政府礼贤下士,身为学者,岂能不倾囊贡献己见?

年刚五十出头的谢阳安博士,已经是人文生态科研领域蜚声国际的著名学者。他早在八十年代初的硕士研究生时期,就发表了奠定他今日学术地位的经典论文《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当年,这篇论文获得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杰出青年学者奖。谢阳安的学术理论,萌芽于他的孩提少年时代,成型于他的青年时代,是他个人生活沉淀的精华。多年来,他也只是一直在学术界鼓吹呼号,他的名声在国外响于国内,他的影响力出不了象牙塔。难啊,在贫穷、饥饿、愚昧的年代,人们最迫切需要的是果腹蔽体。在经济起飞的阶段,对自然的过分索取及无度的掠夺,似乎难于避免。人啊,先要衣食足,后能知荣辱。祖宗早有明训。

“笃,笃。”有人敲门。

“请进。”秘书推门进来。

“校长,这些是学校本年录取研究生的名单材料和奖学金发放的建议,请您核定审批。”秘书恭恭敬敬地把一大叠材料放在校长的办公桌上。

谢阳安治校,一般的教学行政事宜,副校长有全权拍板的权力。惟有研究生这一档事,他一定亲自抓。而他自己也承担教学任务,挑选了几个得意门生,做他们的训业导师。到午饭时间啦,肚子有点饿,谢阳安校长还是又坐下来,开始一页一页地翻阅研究生材料。

黄颂仁,本校农林系四年级毕业生。研究课题是《农林生态链的培育与维护》。家庭状况:父亲 - 黄雅在,母亲 - 唐莲好, 祖父 - 黄风墨,祖母- 江水秀。籍贯:广东省海江山县竹浪村。建议录取,发全额奖学金。

谢阳安校长停下来。他太熟悉这个学生和这个家庭啦。实际上,黄颂仁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阳安校长的父亲是本省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谢恒福同志,多年来一直在资助这个家庭。此时,阳安校长脑海里的镜头迅速倒转,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天。

“阳安先生,您给我们未来的孙子也起个名字吧。”水秀央求道。

“好啊。”阳安答应得很爽快。他沉吟道:“按黄姓竹浪村的族谱:五音调宫商,四诗风雅颂。未来的孙子应该是第十代,颂字辈,是吗?”

“是啦。”渴望做爷爷的黄风墨赶快应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