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家太夫人一脸等着看好戏的模样,关嬷嬷就有点哭笑不得。忍不住劝了一句:“太夫人,您还是悠着点吧。乔太夫人可不是好惹的。您要是当着她的面幸灾乐祸,她可是要发飙的。”
“就她?还当众发飙?”
郑太夫人不屑的撇撇嘴,“她就是个老古板,宣平侯府的脸面和勋贵世家的规矩比她命还重要。她能当众和我大吵大闹?嘁,我看啊,她顶多也就瞪我两眼。”
关嬷嬷被自家老太太的话逗笑了,“您知道,您还总撩拨人做什么?我看啊,您就是欺负人家乔太夫人太要脸,不敢跟你闹。”
郑太夫人再次撇嘴,“我就是看不惯她那副总是端着的做作之态。明明就是商女出身,还是小妾扶正的,偏偏装得跟世家小姐明媒正娶出身似的。还好意思趾高气昂的跟我说什么‘家丑不可外扬’!我呸,我们晋国公府的事,我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哪里有她说话的份儿?”
郑太夫人越说越气愤,话到最后,险些气得跳脚。
关嬷嬷也是无奈。
想当初,老国公爷去世之后,国公府很是混乱了一阵。
因着早些年几个妾室和郑太夫人这个正妻争斗得厉害,害了郑太夫人独子的性命。
老国公爷心怀愧疚,这些年一直压着几个妾室,没有嫡子,也没给任何庶子请封世子。
前几年,老国公爷因为一场风寒,突然就去了,也没留下个只言片语的。
老国公一死,几个庶子就开始争抢国公府的爵位和家业。几个妾室更是联合一气,妄图置郑太夫人于死地。
如此一来,等她们的儿子当上国公爷,她们就能当上国公府的太夫人了。
朝廷律法不认没关系,没有诰命也没关系,只要郑太夫人死了,她们就能在府里享受到太夫人的待遇。
郑太夫人自从儿子死后就收起了心底的软弱,对府中的几个妾室和那些庶子庶女早有提防,没叫人得手。
转过天,她就将事情闹得人尽皆知,还扬言要敲升龙鼓,状告家中庶子不孝。
之后又联络老国公爷的胞弟那一支,提出将那一支的一个小孙子过继到她的儿子名下,承袭国公府的爵位。
那一支自然是欢天喜地的应了。然后就帮着郑太夫人联络宗亲,打压庶子庶女和几个妾室,最后裹挟宗族大势,将那些庶子庶子全部赶出了国公府。
然而事情到这里却还没完。
郑太夫人如愿赶走庶子之后,也信守承诺将那一支的小孙子过继到了她的儿子名下,还爽快的上了折子请封那孩子为国公府的世子。
郑太夫人留了个心眼儿,只请封了世子,没有一步到位。
给那一支的解释是,孩子才三岁,还没完全立住,这年头小孩子夭折的不在少数。说怎么也要等孩子长到六七岁才能正式袭爵。
要是直接让个三岁奶娃娃当国公爷,命不够硬的,怕是当真承受不住。
大家一听,也确实是这么个理儿。
这事也便暂且这么定了下来。
然而,不到两年的时间,那奶娃娃还没当上晋国公,奶娃娃的父母,郑太夫人的侄儿侄媳妇两口子却已经对国公府指手画脚,俨然将国公府当做了自已的囊中之物。
在郑太夫人多番警告之下,两口子仍不收敛,反而劝郑太夫人别太把自已当回事。
还说,反正国公府迟早都是他们儿子的。他们儿子的,也就是他们两口子的。
郑太夫人也不争论,当即上折子废了那奶娃娃的世子之位,重新在宗族里过继了一个无父无母,无亲无故,不受待见,但品行良好的侄儿到自已名下。
老国公爷弟弟那一支这才急了眼,一大家子跑来闹。
郑太夫人当时就说了,要么让那侄儿过继到她名下承袭侯府,要么她就上折子,请圣上收回国公府的爵位。让他们连国公府的边儿都挨不到。
宗族族老见郑太夫人态度强硬,生怕郑太夫人真把国公府的爵位弄丢了,这才出面帮忙压下了老国公爷弟弟那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