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的人群议论纷纷,有的惊叹不已,有的则跃跃欲试。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村民,看到杨萌萌一行人如此轻松地过了桥,也纷纷加入了过桥的行列。
杨萌萌站在河对岸,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在桥上晃晃悠悠的走着,有些羡慕这些人的胆量。
“叼掌柜,这里离县城还有多远啊?”
王小树的声音在队伍中响起,显得有些急切。
叼掌柜一听,眉毛一挑,笑眯眯地说道,“县城?那远得去了。”
“离这里最近的城市是九江郡,还有100公里,那可是个繁华的地方,文人的天堂啊!”
“九江郡的书院特别有名,朝廷的文官大多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你走在街上,随便抓一个人,说不定就是个秀才呢。”
“就连那些地摊小商贩,都能对上几句诗词,文化氛围特别浓厚。”
听到叼掌柜这么说,大家都对九江郡充满了兴趣,尤其是韩育贤,他的脸上写满了向往。
韩育贤幼时就中了童生,一直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
要不是因为生母过世得早,他现在说不定已经是九江郡某一个学院的学子。
然而,一旁的杨萌萌却显得有些兴趣不高。
在她看来,古代的科举制度实在是弱爆了。
读来读去也就那么几本书,翻来覆去地考,就是现代的语文,说到大天去也只是一科。
“咳,我觉得吧,九江郡虽然好,但也就那么回事。”
杨萌萌开口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以为然,“科举制度太死板了,读来读去都是那些东西,也不能学以致用。”
杨萌萌的话一出,大家都愣了一下。
毕竟,在这个时代,科举可是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像韩育贤这样的读书人,做梦都想回到学堂。
“姐,话可不能这么说。”
韩育贤开口反驳道。
“科举制度虽然有其弊端,但它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科举,我们读书人才能有机会进入朝廷,为国家效力。”
“哎,你别急嘛,我又没说科举不好,只是觉得它学的东西太少了。”
“说句难听点的话,只要一个记性好点的人都行,全都是照本宣科啊!死记硬背都能考上的官真的可靠吗?”
杨萌萌的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就连刚才情绪很激动的韩育贤也没有反驳,竟然觉得杨萌萌说得有几分道理。
王猛见都在认真思考杨萌萌话的大家,一头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