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这一手,是谁都不曾料到的。
之前朝里传的最真的消息,是年羹尧秋后要返京述职。
允禵和整个八王党,这段日子,正抓紧时间在京操持布置,想来一个守株待兔,瓮中捉鳖。
等年羹尧一回来,软的加上硬的,一定要逼他把手里西北军的大权交出来。
可现在,还没来得及设计年羹尧,自己人这边先出问题了。
若是像之前那样,只是丢了几个支持的臣子也就罢了,但现在是允禵啊。
允禵是他们这群人要保举的新皇,没了他,他们推谁去?九王鲁直,十王粗莽,都不太行,朝臣权贵也不能答应,八王倒是可以,但毙鹰事件时,先帝的一番话,他再上位,形同谋逆。
所以说,各方各面,能和雍正拼一拼的,就是允禵了。
一旦允禵去了汤山,消息封闭,做什么事都不方便。
还有,暗中支持他们的人一看允禵不在京,本来就因为雍正登基有些涣散的人心,更要涣散了。
偏偏现在的时局,雍正强他们弱,只能蛰伏,公然抗旨那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硬碰。
雍正正愁抓不着他们的把柄,将他们一股脑儿给全收拾了呢,他们怎么可能还去递刀子?
为今之计,就是要在二十一日前,将大事做定,即便日后允禵离了京,也不会影响他们这边的形势。
所以,这阵子,后宫形成了一道奇景:
惠音师傅在为太后念经祈福,寿膳房的小桃疯狂去给她送点心。
可见允禵是真着急的不行。
一天到晚的催催催。
好像只要她斗倒年妃,让她惹雍正厌恶,年羹尧手上的西北兵权就能一下子落入他手中一样?
不过,苏沐瑶仔细一盘算,还真有可能。
武将和文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武将的可替代性比较低。
像是文官,每次科举考试都能出一批新人,放在或翰林院、或各部院、或地方历练几年,好一点的就能往上升了。
太平盛世,文官体系中备用的官员很多,卷的不能再卷。
哪怕你官至宰相,国中也能找到几个资历、政绩、综合条件相当的人替换。
但武将就不一样了。
上头的统帅没选好,底下的兵将可是要闹事的。
当兵的可不傻,沙场之上那是要老子的命拼的。
朝廷敢给他们选一个新人当统帅,那是拿他们的身家性命开玩笑,一个没留神,兵变都有可能。
年羹尧也是有许多打胜仗的经验,西北军才勉强接受了他。
若没了年羹尧,能让这帮西北军服气的,朝中似乎也只有十四王允禵了。
而且,允禵还是皇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