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她便暗赞秋娘真是好面相好风范,儿子才中举,她立马放出举人夫人的姿态,言行举止跟农妇就是不同,最起码走出去谁都瞧得出那是出生好、嫁得好的女人。与举人儿子站一块那叫一个般配。不若今日站在这儿的是当年的梨花,李氏嫌恶的摇头,纵然这两年梨花姑娘长体面了点,但一瞧仍是粗糙得很。
“我给你买的簪子秋娘头回戴了,呵呵,好看,今日这头发也好看。”李氏笑赞,从礼物堆里抽出几匹布,瞧了几眼花色便道:“你们两选一匹喜欢的拿去做衣裳吧,老颜色的留给我就成。我瞧那几个青蓝色的给几个小子做倒是挺好。璟瑜马上上京去,秋娘你抽空也准备准备他的冬衣,我听说京城比咱们这儿冷忒多。”
“婆婆说的我都准备着,晒好的棉花正搁在房里。”秋娘笑道,手下欣喜的在布匹上游弋,拿不定到底要选哪个花色。紫红的颜色好看,似乎艳丽了点,鹅黄的淡雅,似乎不错,桃红的没穿过,不如选这个试试,秋娘肤色白皙,穿什么颜色都不怕,这下决定了桃红便直接去拿。
“婆婆,我拿这个桃红。”大嫂先一步拿到手,爱不释手的抚摸着,李氏见那桃红便蹙眉道:“你太黑了穿这颜色不好看。”李氏本是和大嫂一般的黑妇人,自然晓得那色泽不搭,顺口这么一说,大嫂当下尴尬的收手,面皮发红,尴尬嘟囔:“那我选哪个好……”
李氏眼睛一扫,拿着紫色的丢给大嫂:“穿这个。”
大嫂一见紫色脸色微沉,暗道紫色这么暗,越穿越显老,她也就二十出头,好不容易熬到今日可以随随便便挑选喜欢的花色做衣裳,婆婆竟还不乐意,穿桃色丑又如何,她就是喜欢,年轻女子谁不喜欢亮色。再说她还没穿了,怎么就知道不适合?这么多漂亮的布匹,李氏不会穿桃色,又不让她穿,那只有给秋娘穿,大嫂郁卒的扫视,顿时觉得那些布匹全给秋娘穿得了,谁叫人家长得白。
秋娘见大嫂拿着紫色颇不乐意的神情,料到她可能不喜欢,便挑了黄色的递过去道:“大嫂还是穿黄色吧,淡雅的好,那匹桃红的留给小侄女成不?呵呵,小姑娘穿桃红最讨巧了,上次去镇上看到不少新奇的衣裳,我改天给小侄女做几套。”
“茗意才多点大,用这么好的料子糟蹋了。”大嫂回道,不过脸上却带着满意的笑,只听秋娘又说:“大嫂别舍不得,今日不同往日,小侄女日后走出去人家都得喊她一声孙家小姐,置办几件体面的衣裳实属当然。”
大嫂和李氏闻言脸色皆为一动,孙璟瑜中举,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贫穷,更多的是地位,家世的改变。李氏和大嫂带着几分兴奋期待的笑意,但更多的是恍惚迷茫。举人是个什么身份,她们所了解的不过是道听途说,只看到往家里送银子的多,以后不愁没钱花,不愁孩子没地读书。
但若是今后这么走出去,往日平起平坐的村里人开始点头哈腰喊她们老爷太太小姐,那会是个什么味?
秋娘觉得理所当然,李氏和大嫂却难免心里别扭。
三人挑好料子出来时,孙铁锤那边已经商谈完毕,秋娘在前屋找到弟弟,孙璟瑜亦站在旁边跟他说着什么。
秋娘静静靠过去,只闻孙璟瑜语重心长的说:“咱们如今有钱供你读书,你为何坚持要学医?”
“姐夫你莫再劝我,我如今已经跟了师傅,不可能半途而废,学医是我思虑很久才下的决心,姐夫自己安心赴考吧。”
“你这孩子怎如此固执。”
“呵呵,姐夫别气,阿姐来了。”小明指向秋娘,秋娘也不靠近,直接便道:“小明你是铁了心要学医?”
“阿姐你要体谅我,师傅对我寄予厚望,我不想让他老人家失望。阿姐,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别操心我,你顾好自己和姐夫便好。”
秋娘沉着脸挥手打断他,微怒道:“你别给我说这些了,是不是下午回镇上?”
“恩,呵呵。”
秋娘无奈的呼气,叮嘱道:“待会过了午饭,我给你弄些好吃的带回去,昨日收了不少礼,布匹为多,我过阵子给你做好衣裳送去。天冷了,你在药堂跑来跑去记得穿厚点。”
“恩恩,阿姐真好。那阿姐我去找小虎子玩了。”
“去吧。”
等弟弟一走,秋娘便垮下脸,郁卒道:“他现在完全不听我的话……”
孙璟瑜赶忙安慰:“证明他长大了啊,你别太操心,他是个有主意的。”
“希望如此……哎。对了,上午那些亲戚们可是和你说田地的事?”
孙璟瑜点头微笑:“还是娘子聪明,一猜就对。”
秋娘闻言脸色发红,低声嗔怪:“瞎喊什么。”
“我哪里瞎喊了?”
“去,谁跟你说这个,田地的事你怎么处理,全收了?”
“是啊,都是亲戚,既然他们愿意相信我,我也不会推拒门外,就如爹所说,人家当初愿意接济我们,就是冲着省下赋税而来。”孙璟瑜说的直白,秋娘听了亦是点头,乡里人好不容易出个举人,能‘利用’的自然要‘利用’,一荣俱荣,一个中举,亲戚就是沾光来着。好不容易熬到孙璟瑜出头,秋娘是再不想下地做农活了,若能享清福,谁不乐意每日山珍海味赏花养鱼。
秋娘坦言道:“日后公婆就不用下地了,劳苦一辈子总算可以歇息了。”
“是啊。”孙璟瑜叹息,心中感慨万千,记得一并去惠州赴考的同窗中亦有父母前去送行,但其中唯有自己父母最是老迈,实际年纪却相差无几,只是过得日子不一样,岁月留下的痕迹也相去甚远。
“璟瑜,我估摸村里有不少人家也想投靠咱们。”秋娘提醒的事正是孙璟瑜猜想的事,虽然目前为止村里人还未出声,但从昨日收的礼就能料到有哪几家。
孙璟瑜微微蹙眉,略微沉吟半晌才回道:“村里人想投靠我无话可说,只要爹娘觉得靠得住,咱们就收,爹娘不愿意的,就拒之门外。契书我上午写了一份,等我上京去,家里这些事得你管,你照着我写的来就成,契书一定得做好,别让人胡弄爹娘不识字。”
秋娘本是心情轻松,听这话立即郁卒起来,孙璟瑜上京赴考可和去惠州不同,来回随便一磨蹭少则几月多则半年光景。路途遥远,怎叫人不担心。
上京赴考
孙璟瑜和几位同乡商量好十月初正式向京城出发,眼看留在家中的时日也不多,秋娘想得很远,孙璟瑜这一趟上京光是应对会试便需很久,会试后还有殿试,如若及第三甲博得进士出生,恐怕在京里还有许多应酬,等他衣锦还乡不晓得是何年何月去也。
秋娘希望孙璟瑜步步高升,心中却又难免不舍。甚至想到孙璟瑜将来在京城做官,岂不是要与自己常年分居两地?
心里虽挂着事,秋娘面上却是精神得很。虽说她今日还是新嫁娘,中午的时候秋娘仍旧忍不住亲自去下厨,做了孙璟瑜爱吃的鳝鱼,又费着心思张罗了几笼花生味的糕点,装一份给弟弟带回镇上,剩下的自家人吃。若是平时李氏见不得秋娘做糕点糟蹋粮食,如今却只赞赏的冲她笑,还唠叨着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事,如‘听说大户人家天天都要做小点心填肚子’‘大户人家待客上茶还要配点心’‘咱们家是不是要买些好茶?’诸如此类,令秋娘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