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点点头,“日夜兼程,少说也得四个月才能返回。”
因为是初一,例行家庭聚餐,晚间全家人都在荣禧堂吃饭。
席间,老夫人提起了陈玄今日过来取走了箱笼,上官鸿顺嘴就说起了和亲使团之事,“这次皇上极为重视,除了大理寺和礼部的大员外,还指派了三位宗室前往。忠王为送亲正使,华少将军护卫队队长,郁子都因通晓北胡风俗,暂摄大理寺丞一职,随同前往。”
上官熙询问:“父亲,那皇上的意思是想隆佑兄入朝了?他当年不是辞了皇上封官?”
“你也说了是当年他以资历不足为由辞封。如今都过去五六年了,他早就不是当年初出茅庐的小子。这些年他虽未入朝,但时常出入宫禁,皇帝更视其为亲信,入朝不过是迟早的事。况且朝局变化,秦阁老致仕,公主和亲,周、范二人入阁,皇上意在多提拔新人。你在翰林院可要用心上进才是。”
“儿子谨记”
父子俩又随口议论了两句,这一议论,饭时延后了。其他人不能自己大吃特吃,只能时不时夹一两筷子,垫个底儿,坐等晚饭结束。
小冯氏自不必说,虽不喜政治,但不会插嘴。听父子俩说话,还装模作样地听着,借此机会恶补一下政治常识,不想跟上官鸿没了共同语言,总落在柳姨娘后头。
青黛吃饱了没事坐在一旁,听父子俩说话当听大华新闻联播。至于青薇,见众人都不怎么吃了,没人注意她,闷头自顾自拣自己爱吃的,独自吃了个乐呵。
上官杰虽听不大懂,但还是安安静静坐着,努力记下好下去细细揣摩。倒是小上官煦坐不住,屁股拧来拧去,眼睛一会儿瞄瞄桌子底下,一会儿看看门口,那模样着急着想要出门。
好不容易等到上官鸿说完话,大家散伙走人。
上官煦蹦下了凳子就要往外走,忽然从他的袖管里窜出个毛茸茸的小东西,蹦跶了两下,竟然窜到对面钱氏的身上。
“啊——”钱氏吓得大叫,往后退了一步,踢倒了凳子,人也跟着朝后栽了下去。
“大嫂——”青黛就在钱氏身边,眼看着钱氏跌倒,下意识地去扶她,结果拉人不成反做了垫背。钱氏一倒地,凳子和人刚好砸在了青黛的腿上,青黛只觉得腿上生疼;就听见旁边的人惊呼“不好了,大少奶奶流血了。”
青黛听了这话都忘了腿疼,脑子里闪过个念头,大嫂不会是怀孕了吧?这下三弟祸闯大了。
室内一阵静默,老夫人铁青着脸“都死愣着干嘛?还不快扶人起来!叶容去找大夫!”
接下来,扶人的扶人,找大夫的找大夫,众人一阵手忙脚乱,钱氏被安置在了老夫人的房里,青黛则被扶到了偏房躺下。
“三姐,你没事吧?都是煦哥惹的祸,看我回头不好好收拾他!”
青薇跑到青黛身边守着,见她脸色刷白,心里有些着急,“这大夫怎么还不过来?”
“煦哥还小,不是有意的,你犯不着跟小孩子置气。大嫂那边要紧,还是让大夫先紧着大嫂,我不过是皮肉伤而已。”青黛嘴上宽慰青薇,可自己却疼得额上冒汗,要是腿肿了,那不是骨折就是骨裂,这下两三个月不能挪动了。不过想到钱氏,立时觉得自己这些都是小伤,她若真有了,可千万别有事。
杏花打了热水给青黛擦汗,桃花撩开青黛裙角,捏了青黛肿胀的小腿“姑娘,您这伤得可不轻。”
“总不是什么要命的伤势,没事的。”青黛说完,还是不放心钱氏,又吩咐杏花,“杏花,你去祖母屋里看看,大嫂现下如何了?”
“嗯,奴婢这就去。”杏花应诺,撂下手里的布巾,往正屋去了。
过了一刻钟,杏花回来了,满脸喜色,“姑娘,大少奶奶有喜了。大夫说虽有小产先兆,不过没什么大碍,将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大嫂有喜了。”青薇兴奋地拉着青黛,“三姐,咱们要当姑姑了。”
母子平安就好。青黛顿时松了口气,这一放松,腿上的疼痛却是更甚。她苦着脸对青薇说,“那个青薇啊,我虽不是胳膊疼,可你这么晃一会儿,我就不光腿疼,连头都要疼了。”
青薇慌忙松了手,“一时高兴。。。”
桃花看着青黛脸色越来越着,忙道,“杏花,赶紧叫大夫过来看看姑娘。”
“啊呀,光顾着打听大少奶奶的事,忘了这茬,姑娘你先忍忍,奴婢马上去。”杏花急匆匆奔了出去,不多时,老夫人,小冯氏,上官鸿和大夫一并来了。
“你们两个混账丫头,黛丫头受伤了,怎么不早些来报?”老夫人进门看见青黛脸色不好,劈头盖脸就把桃花和杏花训了一顿。
青黛忙道,“祖母,不怪她们,大嫂要紧,我这伤不打紧的。”
“母亲,先让大夫给三姑娘看看再说。”小冯氏适时插话,老夫人没再继续训两个丫鬟。
大夫确诊,青黛骨头没断,但要上药修养一个半月。
送走了大夫,上官鸿安抚青黛,“今日多亏你扶住你大嫂,这几日好好休养,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