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李善长等见朱元璋已如此博学,不禁感到惊讶。在一片赞叹声中,李善长嚷道:
“陛下天纵神圣,见识深远。不过臣犹有一见,似应在‘明’字前再添加一字,这国号方更有气势。”
朱元璋“哦”了一声,转头看着李善长,说:
“爱卿有何高见,尽可说出。”
“臣意应在‘明’字之前加一‘大’字,以示吾朝虽与小明王有联系,又有区别。且加一‘大’字,可表明陛下是大一统之天下,能新一代之耳目。”
朱元璋最怕别人将他的国号与小明王牵扯在一起,现听他一说,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他又最讲究说话吟诗要有气势,在明字之前加一“大”字,可使国号显得大气,正合乎他的心意,心中不由得大喜,喜滋滋地说道:
“好,吾意便以大明为国号!”
宫廷内外立即充盈着一片喜气。
朱元璋认为登基即位应是个上上吉日,便将此事交给刘基去办理。
刘伯温也早已成竹在胸,立即奏道:
“陛下,臣已测得一个吉日,即明年正月初四日。”
朱元璋知刘伯温精通五行阴阳,选个吉日对他不过小菜一碟,也不深究,便点头首肯。
在朝廷上又把年号确定,以洪武为号。此后,人们便把朱元璋称为洪武皇帝。
。。
登基时的天气成为朱元璋的一块心病
入夜,朱元璋仍独坐在龙椅上。为了节省,他连灯烛都叫人撤了,黑灯瞎火地坐着。
宫里宫外,一片喜气洋洋。应天城里,已在开始张灯结彩。宫里本想特制一批大红纱灯,到处悬挂,是他下令禁止。他不准宫中奢侈浪费。
人人都欢天喜地,唯有他却异常冷静,上午决定称帝时的喜悦此时点滴全无,心中在思虑建国后的各项举措。如今战场上南北大局已定,扫平天下已可计日而待,最紧迫的是如何在建国后强国富民,让朱明王统世代相传。
天气奇冷,屋外已洋洋洒洒飘起了雪花。
他突然想起正月初四的登基大典,那天还会是这号天气吗?如仍是这种天气,怎么举行登基大典?他想起陈友谅五通庙被淋得落汤鸡般登基,不久便被灭亡的事,心中一悸,忙叫宦官掌灯,用小纸条把此事记上,粘贴在衣上,准备明天去询问刘伯温。他需要在举行祭天大典时,风和日丽,是一个大好天气。以证明他称帝完全出自天意。
把此事办完,一时间他又不知该干什么,思绪一时理不清。他想,天下平定后,疮痍满目,民生凋敝,如何让百姓休养生息当是首务。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则又须发展农桑,整治吏治,要整治吏治,又须招求贤才……
种种急务,全都涌上心头,他想起一桩,便用纸录下一桩,粘于胸前,直到东方破晓,他仍未曾歇息,精神却奇好,神采奕奕,胸前已粘满了纸条。
次日早朝,他将刘伯温宣至御桌前,问道:“老先生,你看这应天城里,满天阴云密布,又是雪又是雨的,以后天气会如何,你可得小心测算测算。俗话说,雨夹雪,半个月,可不要到祭天时仍是这种天气呀!”
刘伯温精通象纬之学,是个有名的天文学家。此时又身兼太史令,历法即是由他主持制订的。他已经预测出来年的正月初四,必将由雨雪转晴,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故从容应对说:
“陛下称帝,上奉天意,下应民心,届时必会天降祥瑞,故不必担忧。”
朱元璋知他向来言必有据,从不妄言,但事关重大,心中仍是放心不下,又补了一句,说:
“此事半点差错都出不得,望老先生切实留意。”
刘伯温看着他那忧心忡忡的样子,肚里不禁一笑。他历来佩服朱元璋每临大事有静气的过人自制力,佩服他的豪情、抱负和雄心,也佩服他驾驭战争的高超能力,没想到为着天气之事他竟愁成这样,可知这登基在他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天气是越来越坏了。天空中厚重的黑云凝然不动,将天地遮得晦暗难耐。天上时雨时雪,弄得地上泥泞不堪。北风呼呼,寒气逼入骨髓。
腊月二十二日,朱元璋迁入新宫,同时祭告上帝皇祇,自己准备登基,特意提到了天气问题: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
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戡定诸雄,息民于田野。今地周回二万里广,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亦不敢不告上帝皇祇:
是用明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帝祇,惟简在帝心,如臣可为生民主,告祭之日,帝祇来临,天清气清;如臣不可,至日当烈风异景,使臣知之。
朱元璋把上帝是否准许自己称帝,押在了那天的天气如何之上,刘伯温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不过,他仍信心十足,相信那天会是个好天气。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捎带卖弄才情(1)
朱元璋在迁居新宫,祭告天地后,放下政务,每日到应天城里去微服私访,听听百姓对他登基的反映,看看百姓的生活,体验一下他多年未曾体验过的民间节日气氛。
因他要称帝,又恰逢过年,便传令公卿士庶,要求城中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
朱元璋来到一家府第门前,见一群人围在那儿看门上贴着的一副大红洒金笺纸对联,那上面用道劲的大字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