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从秦始皇开始的历史 > 第120章 二程与理学(第1页)

第120章 二程与理学(第1页)

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是北宋着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1。生平经历

程颐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年少时与兄长程颢一起求学于周敦颐,由此奠定了理学基础。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讲学活动。

宋哲宗初,司马光、吕公着推荐他为崇政殿说书,给年少的哲宗皇帝讲学。他在讲学时,常以师道自居,表情严肃,这使得皇帝和一些朝臣都对他有些敬畏。后来因为卷入新旧党争,他被削职,贬到四川涪州等地。

2。学术成就

理学思想:程颐是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认为“理”是宇宙的本源,万物皆由理而生。并且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对事物的探究来获取知识,进而领悟天理。比如,观察四季变化、植物生长等现象,去探寻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育贡献: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大量的学生。他讲学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自得”,即自己去领悟知识,而非单纯地记忆。

3。着作及影响

程颐着作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学说,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的正统思想,主宰中国思想界数百年。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是北宋着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1。生平经历

程颢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他年少时就胸怀大志,关心国家大事。嘉佑二年(1057年),程颢考中进士,之后他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

在地方为官时,他推行儒家的仁政理念,关心百姓疾苦。比如,他在晋城当县令时,“泽州晋城令,民以事至邑者,必告以孝悌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教导百姓践行儒家道德准则。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程颢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受到排挤,后转做闲职,便把精力主要放在讲学上。

2。学术成就

理学思想:程颢是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并且天理是永恒存在的。例如,四季的更替、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等都是天理的体现。他还提出“天人本无二”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性论观点:主张“性即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因为天理是善的。他认为人之所以会有恶的行为,是由于受到外界的诱惑和欲望的蒙蔽,只要通过修养,去除私欲,就能恢复善性。

教育理念:程颢重视教育,在讲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内心自觉。他强调“以识仁为主”,即让学生领悟仁的本质,并且倡导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

3。历史影响

程颢与其弟程颐共创“洛学”,奠定了宋代理学的基础。他们的理学思想经过朱熹等人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了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哲学、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宰中国思想界数百年。其着作有《定性书》《识仁篇》等。

《定性书》是程颢的重要理学着作。

1。主要内容

关于“定性”的阐释:书中的“定”不是静止不动,而是一种心境的稳定。程颢认为,所谓“定性”就是不要让外界的事物扰乱自己内心的平静,即“动亦定,静亦定”。他主张人们应该以一种不被外物所牵引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例如,无论是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安宁和稳定。

处理外物与内心关系的观点:程颢提出,人们不能被外界的利害关系所左右。他认为,“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意思是不要片面地强调内心或者外界的影响,而是要忘记内外的区别,以达到一种自然顺应天理的状态。

-关于人性修养的理念:强调通过修养来达到定性的境界。这种修养不是刻意地压抑情感,而是让情感自然地顺应天理。他反对那种强行克制自己情绪的做法,认为“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即要有一种公正无私的心态,坦然地面对外界事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