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年冬天,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送给安娜·伊万诺夫娜一个老式衣柜。他是偶然碰上买下来的。这个乌木衣柜是个庞然大物,哪个门也进不去。所以只好卸开了运来,分几件搬进屋子,然后又开始琢磨把它放在哪儿。如果放在一楼的房间里,地方虽然宽敞,可是柜子派不上用场;二楼太挤,搁不下。于是只好在二楼他们夫妇卧室门外的平台上,腾出一块地方来安置它了。
看门人马克尔来重新装配衣柜时,带着六岁的女儿马林卡。有人给了马林卡一根麦芽棍儿糖。她抽着鼻涕,一边舔着棍儿糖和手指上的甜汁,一边煞有介事地观看爸爸干活。
开始活儿干得挺顺手。安娜·伊万诺夫娜眼看这柜子慢慢装了起来,最后只剩安柜顶了。她忽然异想天开,要给马克尔帮点忙,就踩上衣柜高高的底板,没站稳身子一晃,撞到柜壁上。那槽榫还是活动的,柜子两侧拴着的绳子,活结没有扎牢。这一撞,活结松开,安娜·伊万诺夫娜随着壁板轰隆一声仰面倒在地上。这一下可摔得很厉害。
“哎呀!我的好太太!”马克尔朝她奔过去。“您干吗要上衣柜呀,我好心的太太!没有伤着骨头吧?您摸摸看伤了骨头没有?只要没伤着骨头就好,皮肉不要紧,皮肉能长起来,俗话说,不伤筋骨就不怕。”他冲着啼哭的马林卡喝道,“不许哭,讨厌鬼!鼻涕擦干净,找你妈去。唉,太太,没您在这儿,我就装不起这柜子吗?您也有您的道理。乍一看,我确实是个看门的,可是说真的,我们家的人生来是当木匠的料。我们都干过木工。说来您不会相信,这样的家具,这样的大衣柜,我漆就不知漆了多少。再不就是红木的,胡桃木的。再比方说吧,有钱人家的女儿,您可别怪我说话粗,一个个打我眼皮底下过去不少,可都没成。原因就是我爱喝一口,专喜欢烈性酒。”
安娜·伊万诺夫娜在马克尔搀扶下,坐到他推来的圈椅上。她喘息着揉那摔伤的地方。马克尔又装起柜子来。等顶板也上好后,他说:“得啦,现在只剩安两扇门了。门装好,拿出去展览都可以。”
安娜·伊万诺夫娜不喜欢这个大衣柜。它的形状和尺寸,很像灵柩台或是皇族棺椁。这柜子引起她一种迷信的恐惧。她管这大柜子叫“阿斯科尔德之墓”。安娜·伊万诺夫娜指的是奥列格亲王那匹害死了自己主人的马。安娜·伊万诺夫娜书读得不少,但杂乱无章,常常把一些相近的东西搞混。
这次摔倒之后,安娜·伊万诺夫娜肺部就经常出毛病。
二
一九一一年整个十一月,安娜·伊万诺夫娜卧病在床,她得了肺炎。
尤拉和米沙·戈尔东第二年春天该大学毕业了,冬尼娅也将念完高等女子学校。尤拉学医科,冬尼娅学法律,米沙在语文系学哲学。
尤拉心里,一切都在变化动荡,一切又那么超群不凡,无论是观点、习惯,还是爱好。他聪慧颖悟,常有新颖的见解,令人惊叹。
虽然尤拉十分醉心艺术和历史,但选择专业时却毫不犹豫。他认为,艺术不能成为一种职业,就像人们天生的乐观或忧郁不能成为职业一样。他对物理和自然科学兴趣浓厚,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从事某种对人们有益的工作。于是他选择了从医的道路。
四年前,也就是读一年级的时候,他整整一学期都在解剖尸体的实验中度过。他走下螺旋楼梯,到地下解剖室去工作。那些头发蓬乱的大学生,或成堆或单独在那里:要么抱本残破的教科书背诵,四下摆开各种人体骨骼;要么在屋角默默地做解剖;要么在逗乐说笑,哄撵那些在石板地上到处乱窜的一群群耗子。在昏暗的地下室里,一具具裸露的尸体,发着青幽的磷光。这里有身份不明、自杀身死的年轻人,有保存完好尚未腐烂的溺水女人。尸体注入防腐液以后,肌肤显出了丰润、细腻的假象。尸体被解剖、肢解,制成标本。死人即使被切割成块,人体美的魅力仍然不减。所以当一个淹死的美丽女人被扔到锌面解剖台上,人们会不由地惊叹她的美丽。等肢解下一只手臂或手掌时,人们转而赞叹她部分肢体的美。弥漫着福尔马林和石碳酸气味的地下室里,一切都显得神秘。这些手脚摊开的死者的命运是神秘的,生命和死亡本身也是神秘的。而在这个地下室里,死亡主宰着一切,解剖室是死亡之家,或者说是死亡的大本营。
这种神秘的气氛压过了一切,占据着尤拉的思绪,给他的解剖工作带来纷扰。同样,他在生活中也曾碰到许多别的烦扰。对此他渐渐习惯了,分心的干扰并不令他感到不安。
尤拉善于思考,并且特别擅长写作。还在中学时代,他就希望写小说,写一本传记小说。他要在这书中像埋炸药包似的,把他所见所想之中最惊人的东西写进去。但要写这样一本书,他还太年轻。于是他只好以诗来代替,就像一个画家,为了作一幅成竹在胸的巨画,一辈子打着种种草图。
尤拉不很介意这些诗的不足,看重的是它们蕴含的活力和颖脱。尤拉认为活力和颖脱是艺术中标志着现实性的主要品格,没有这点,艺术中其余的一切便失去意义,没有价值,没有存在的必要。
尤拉知道,自己性格上许多特点的形成,要归功于舅父。
此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侨居洛桑。那里出版了他几部著作的俄文版和译著。在这些著作中,他进一步发展了过去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第二宇宙,是人类借助时间和记忆提出来,用以对付死亡的挑战。这些书的核心是对基督教义的新阐释。它们对新的艺术观的产生,起了直接作用。
这些思想对尤拉的朋友米沙·戈尔东影响更为显著。在这种影响之下,米沙·戈尔东选择了哲学专业。他在系里还听神学课,甚至常常考虑以后要转到神学院去。
由于舅父的影响,尤拉思想前进了一步,摆脱了某些束缚;米沙却反而裹足不前。尤拉心里明白,米沙之所以如此热中于极端化的思想,他的经历和出身起着很大作用。出于审慎和礼貌的考虑,他没有劝米沙放弃这类奇怪的打算。但他常希望米沙变得现实一些,更靠近生活一些。
三
十一月末的一天傍晚,尤拉很晚才从大学回到家里。他感到十分疲倦,加上一天没吃东西。家里人告诉他,白天出了吓人的事,安娜·伊万诺夫娜发生了痉挛。请来好几位医生,他们都劝家里人请神甫,后来,才又改变了主意。现在安娜·伊万诺夫娜觉得好些了,神志已经清醒,吩咐尤拉一回来就立刻去见她。
尤拉听了顾不得换衣服,就去了她的房间。
屋里还看得出不久前忙乱过一阵。护士蹑手蹑脚在整理床头柜上的东西。到处扔着用过的小方巾和湿敷用的手巾。洗漱盆里还有血,染得水成了淡红色。水面上还浮着几个小玻璃针药瓶和浸泡大了的药棉。
病人浑身被汗水湿透,舌头不时舔着干燥的嘴唇,和尤拉早上最后一次看见时相比,她明显地瘦了。
“是不是诊断有误呢?”他想道,“从所有症状看是格鲁布性肺炎。看来这是危险期。”他向安娜·伊万诺夫娜问了好,讲了几句安慰病人的客套话,就让护士离开房间。他拿过安娜·伊万诺夫娜的手,开始号脉,另一只手伸进外衣口袋里取听诊器。安娜·伊万诺夫娜摇摇头,表示没有必要。尤拉明白了,她要他做的不是这个。安娜·伊万诺夫娜好不容易才说出话来:
“刚才……想让我做临终忏悔……眼看要不成了……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人要拔牙害怕疼,还得准备呢……我这可不是拔牙,是整个人,整个生命……咔嚓一下,一条命就用钳子拔掉了……可这是怎么回事呢?……谁也说不清……我觉得很难受,很恐惧。”
安娜·伊万诺夫娜停下不说了。硕大的泪珠,从面颊滚下来。尤拉沉静着没说话。过了一会儿,安娜·伊万诺夫娜又说下去:
“你有才赋……你天资高……有才赋就同一般人不一样……你一定懂得多……给我说说吧,让我能宽心。”
“说点什么好呢?”尤拉答道。他觉得坐不住,站起来在屋子里转了一圈,重新坐下,“首先我要说的是,明天您一定会好些。有这个迹象。我用生命担保。其次,您是想听听我这个搞自然科学的人,对死亡、意识、复活的信念等等有什么看法吗?是不是咱们以后再谈?不行?现在就谈?好吧,就按您说的办。可是马上就开始真怕说不好呢。”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自己也奇怪,怎么会如此侃侃而谈。
“先说复活。对复活最粗浅的解释,仅是对弱者的一种安慰罢了。那是我不能接受的。基督关于生者与死者的教义,我的理解一向与众不同。几千年来历史长河中积聚起来的芸芸众生,如果复活了,哪里有地方安顿他们?整个宇宙也不够,就连上帝、善良和真理,都要无处栖身了,都要被贪婪拥挤的大群动物挤死。
“然而,有一个统一的没有止境的生命,总是充塞于宇宙之中,并且通过无数的组合和变化形式时刻在更新,如此您担心,您会不会复活,实际上您已经复活了——当您降生的时候,您就复活了,只是您没有觉察罢了。
“您是否会痛苦,肌体是否会感到自己的衰亡?换句话说,您的意识会怎样?可意识又是什么东西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您一心一意想睡着,您必定会失眠。有意识地想感觉到自己的消化过程,必然会引起消化神经的紊乱。当主体把意识用于自身的时候,意识是毒剂,它是自我毁灭的手段。意识是向外照射的光,它给我们照亮了前面的道路,使我们不会绊倒摔跤;意识是机车上的车头灯,如果把这灯光朝里照,非发生车祸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