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趴在桥滢的肩头咬着耳朵,张彦看上去是在和她一人说话,但实际却在和身后的众人做着解释。
在他的印象里,烧黄纸祭祖这种事儿最早也要到魏晋时期才出现,因此他也不太确定,这些家伙是不是真的来这里给祖先烧纸的。
若是说对了倒还好,要是猜错了,那可就有些丢人了。
“啊,见……见过太守!”
……
“您怎么过来了?”
眼见张彦等一大群人朝着自己的方向走过来,那几个士子也有些慌神。
不过幸好,得益于诸多政府部门的卖力宣传,张彦的形象在庐江也算是广为人知了。
众人还没走到跟前,就有两个眼尖的士子认出了张彦的身份,慌慌张张的跟张彦打起了招呼。
由于现在还不流行跪地磕头那一套,因此这几人见到张彦,都是一个九十度的大鞠躬,脸上憋得通红,也不知是激动,是兴奋,还是对张彦等人的突然到来有些畏惧。
……
“好了好了,不必多礼,快起来吧。”
……
朝着几人挥了挥手,张彦在家人的面前,倒也也没摆什么架子,就这样示意他们起身。
“我这会儿过来,不过是想问问你们,这大过年的,不回家和家里团圆,在这大街上,是在做些什么。”
……
“这……”
几个士子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还是一个年纪最大,看上去有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主动开了口。
“禀太守,吾等……”
“吾等倒是也想回家与家人团聚,只是天遥路远,若是回去一趟,劳力伤财不说,路上至少也要用上两个多月时辰。”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今年就留在这庐江本地,等来年赚够了钱财,在这皖城买一栋房子,再将家里人尽数接来,一同团聚。”
……
“哦?”
“你说你回家一趟需要两个多月……”
“你老家是关中,还是河北?”
“总不会是益州那地界儿的吧?”
张彦笑着问了一句。
……
“嘿嘿,太守明察,在下还真就是关中出身,老家就在河南孟津渡附近。这几个小兄弟,也都是我的同乡,当初与我一同来的庐江,就是仰慕您的声望,想要在庐江寻一份差事。”
那中年人笑着应了一声,随后便指了指脚底下的一团火堆。
“只是可惜,我等性子愚笨,随说年长他人几岁,若论学识能力,却未必比得过这庐江的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