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太被儿子哄得有些高兴。
可不是嘛?小秋这孩子能这么聪明就是随她呀。
全然忘记当初上扫盲班的时候,她是倒数第一名,甚至最后根本就不去了。
安景之趁热打铁,“娘,小秋能考上这个大学,别人家是求神拜佛都求不来的好事。之前是我想差了,还以为她这大学是跟其他人一样随意分配的,我都找人打听过了,小秋上的这个大学是京大,那可是咱们首都数一数二的好大学,这毕业的说不准还能当上干部。以后您就是干部的奶奶了!”
“干部”这个词一出,安老太的眼睛就亮了。
老安家可是几辈子的贫农啊,要是能出一个干部,那可真是光宗耀祖的好事!
转念一想,她又有些迟疑,“好事是好事,但小秋要是这大学毕业,那年纪不都拖大了吗?要不然等她先结了婚再去上大学?”
安景之道:“娘,你想啥好事儿呢?那赵家的本来就不同意他们儿子跟我们家定亲,怎么可能还会放儿媳妇儿去上大学?”
其实按理来说,要是赵家的老两口知道安小秋考上了京大,应该不会像之前一样不情不愿的,只是碍于自家儿子才过来提亲。
毕竟这可是个大学生儿媳妇,结了婚再去读书也行。
但这赵家两口一心想要自家的儿子娶他们厂厂长的女儿,那厂长的女儿也看上赵小子,只可惜赵小子在读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安小秋。
根本就看不上厂长那长得五大三粗的女儿。
赵家老两口也是拗不过儿子才找人来说亲。要是知道安小秋还要去读大学,肯定不会同意。
安老太不知道里面的弯弯道道,那媒人来说亲都只朝着好的地方说,她只知道那赵家小子稀罕她孙女,她知道对方父母可能因为她家是乡下的所以有些不满意。
但她想着,只要赵家小子是个有担当的,孙女嫁过去日子也不会难过。
这下听完儿子的话她才知道,原来那赵小子的父母,不喜欢她家孙女是因为想让自己的儿子娶他们厂长的女儿。
赵家小子不娶厂长的女儿就把人得罪了,更别提什么给她孙女找工作的事情了。
那厂长要是小气一些,指不定还会给赵家人穿小鞋,那最后赵家人这气不得撒在她孙女身上?
安老太有些后怕,“这,儿子啊,还好你去打听了。不然我这以后不得被小秋恨死?”
安景之有些汗颜,毕竟安老太能这么迷糊,原主功不可没。
要不是他一直在安老太的身边洗脑,说那赵家有多好有多好,又不停的卖惨,说女儿嫁得近,以后还可以照顾他和儿子之类的话。
安老太再怎么着也会派人去打听赵家情况,毕竟那也是她的孙女。
赵家小子确实很喜欢安小秋,但那只是年少的慕爱,他那上头还有一对父母,安小秋就算嫁过去了怕也过得不会轻松。
“娘,也是我昏了头,不应该听人家说几句就觉得赵家好,还好我今日去县里的时候都打听清楚了。小秋想读大学就让她去吧。等她读完,虽说年纪上去了,但是还有很多跟她一起读书的人,单身的也不少,人家大城市里面的人结婚都很晚,也就是我们这小地方才那么着急结婚。小秋以后那么优秀,还怕找不着好人家吗?”
这些话要是换了她的大儿子来说,安老太是怎么也不会信。但换了安景之来说,她就深信不疑。
安老太叹了口气,“好,要是小秋想去上大学,就让她去吧。”
说完,老太太起身去床头薅出一包东西,是一张手绢,里面还包着一些零零碎碎的钱。
安景之看去大部分都是一角的。
安老太眯着眼,从里面拿出了好几张一块钱和五角钱面值的,“给,娘知道你没钱,这钱你拿去给小秋吧。去首都的路上也要不少花销。还好国家政策好,大学生包吃包住还给钱,要不然咱家可真是供不起。”
安景之没接,老太太把这钱给了他之后,自己那小手绢里就只剩下了不到两块钱的样子。还都是一角一角的。
“娘,小秋怎么说也是我的女儿,这钱就不劳烦您了。您自己把钱揣好吧。我去想想办法。”
安老太一脸不悦,“快拿着,你能想什么办法?你身体不好,别出去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