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挖这个做什么?”来了兴致的陶夏瞅准机会,开始和冷瑾套近乎。
“卖”
言简意赅的回答差点没让陶夏噎死,想了想前世堪比超级大冷库的冷谨,到底还是没计较那么多。一路上就剩陶夏叽叽喳喳的讲话,冷瑾偶尔会回一句,但通常都是一个字。
一路行来,多是潮湿背阴的地方,泥路不太好走,有些药材甚至生长在山崖上。瞅着陶夏的个子,冷瑾就将人留在了山崖下,独自一人攀爬上去采药了。
陶夏被留下看守袋子,趁着这个机会,陶夏扒拉开袋子,仔细瞧了瞧装在里面的东西,发现大部分都是板蓝根,这玩意儿六月成熟,现在采摘时间刚好,至于还有些零零散散的,陶夏也不认识。
冷瑾打崖上下来看见陶夏在扒拉袋子,将采到的药材装进袋子里也没多说什么。
倒是陶夏自己忍不住了:“你采的这些,你都认识吗?”说着指了指袋子里黑乎乎类似山药根的一块东西。
冷瑾瞥了一眼袋子,扯了一把草抹了抹沾在手上的泥土,点点头道:“恩,那是川牛膝”
对于冷瑾一改一字经的回答,陶夏有些吃惊。他哪里知道,冷瑾话不多,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觉得陶夏来自镇上,懂得肯定比自己多得的。
对于这个挺有好感的小孩,他不肯多说话,是怕自己说错话,引起陶夏的讨厌,也跟其他小孩一样孤立自己。但对药材的认识他还是有几把刷子的,是以话也比之前多了些。
陶夏瞅准机会,再接再厉,开始引着冷瑾聊了起来。他发现冷瑾虽然别的地方是冷了些,但对药材却是极熟的,好奇之下就问了为什么。
不曾想,原本还侃侃而谈的冷瑾一听到这个问题,立马沉默了起来,弄得陶夏忐忑不已,良久之后,才听见冷瑾幽幽的答道:“没什么,挖得多了,自然也就认识了”
被这样一打岔,原本和谐友好的气氛自然荡然无存。虽然之后陶夏努力的活跃气氛,但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觉得冷瑾似乎好像想起来什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当天自然是不欢而散,回家后,陶夏从陶奶奶那儿旁敲侧击的打听了一番。陶奶奶本身也不是喜欢八卦的人,但冷家的事当年在十里八乡都算是过了明路的。几乎年纪稍微年长一些的,都听到过几句。
被陶奶奶这么一说,他模模糊糊的倒是有些印象了,这冷家在前世还真是他们村里的,只不过因为陶父陶母常年不在村里,再加上打他溺水以后,就很少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所以对于冷家的记忆,才没什么印象。
有了陶奶奶提供的资料,他再结合前些日子唐伟那番奇怪的话,这才算是勉强得知了部分真相。
冷瑾是个孤儿,但要这么说也不全对。应该说,他相当于是个孤儿。
原因很简单,他爷爷奶奶很早就过世了,而父亲却不知道是谁。最重要的是,冷瑾的妈妈冷秋冉,她是个疯子!
第6章 身世之谜
得知了冷瑾身世的陶夏还在感叹人生艰难,却不知,他在冷瑾心中,已然成为不一般的存在。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到之前陶夏做的事情。
原来,在得知了冷家的事情之后,陶夏心里对于冷瑾,就多了几份怜惜。眼看着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却要为生计奔波,陶夏就生出了帮衬的心思。
他只是略微的跟冷瑾提了提,镇上的药店最近在压田七的价,就这么贱卖了不划算,倒不如跟他一样,将挖到的田七藏到他家后面废弃了的苕窖里,等明年药价上来了,再挖出来卖。
反正那里平日里也没人去,他也有苕窖的钥匙,更何况苕窖因为塌了一部分,形成的环境很适合田七的生长。有了合理的建议,冷瑾当天就把挖到还没打理的田七转移到了陶夏那儿。
接下来的日子里,陶夏时常拿着本《常见药材》跟冷瑾一边讨论,一边到山上实践,倒是挖到了不少好东西。他们这里的气候本身就适合药材生长,再加上生活富裕了,也没人上山去挖这些不值钱的药材。
但有了陶夏重生这个作弊器,陶、冷两人可就不一样了。虽然陶夏小事儿记不清了,但大事儿却是不含糊的。陶哲哪天吃了什么东西他不知道,但那一年发生了哪种传染病他还是知道的。是以哪些药材值钱,他们就挖哪些。
到了夜间,两人就打着手电去捉黄鳝,陶夏人小,就提篓子找黄鳝兼打手电,冷瑾主要负责下田捉。抓到的黄鳝养在篓子里,不急着卖,先拿蚯蚓和小虾养着。
为了能多赚点钱,甚至下雨的时候,两人还带着篓子去小溪边堵鱼和泥鳅。那玩意儿最是省事儿,只需要把泥做的堤坝挖开一个口子,再把篓子固定在口子出,等过一夜再来收就好。保管收的时候,满满一篓子的鱼。
虽说大多都是鲫鱼,但这玩意儿加癞□□草(别名车前草)熬汤,对治咳嗽最有效,是以在当地极受欢迎,更别提陶夏冷瑾两人每次卖鱼,都打着野生鲫鱼的招牌,买鱼还送癞□□草,让顾客连挖草的时间都省了,卖得是相当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