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郦扣着股指深思,他身为广南王世子,以后继承的是整个广南王府,琅琊之地皆是他的,若是遭削藩,他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
“如今太子主事,还未登基呢,就迫不及待的要削藩了么?”
对于各路藩王来说,君王削藩不就那么几个目的,妄想笼络君权于自身,皇权独大。只是,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陛下就是想给东宫把路都铲平了。若是东宫登基,新皇式微,必然会受制于各地诸王,而这个时候削藩,就是确保日后,姓皇在位,不受掣肘,他的江山更为稳固。”
广南王料想没错,终究是帝心难测。
“不是传言陛下与东宫不和吗?后宫不是已经又有了皇嗣?日后东宫是不是秦煦都未可知。”
“陛下……与我等几位兄弟都从不坦诚,对他人么?怕是也是障眼法罢了。”广南王嗤笑,对于那位陛下,他可清楚得很,物尽其用,不然也不会是他称帝。
君王之术,好用但危险。
“元艻曾经辅佐他一路杀上皇位,许了他一国之母出身元氏,东宫也是元氏外子,这已经是极限了。”
东宫可以是有元氏血脉的秦煦,可没说,未来的皇帝会是秦煦。
想他元艻聪明一世,也就糊涂在了这里。自以为整个朝廷都被他攥在了手心里,不可一世到与东宫翻脸,可这也正中陛下下怀。陛下想料理元氏,却没有好的人手,可秦煦就很合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您的意思是,陛下是想让秦煦做垫脚石?陛下真正属意的太子是其他皇子?”秦郦恍然大悟,自己还是没有父王的老道,竟没有猜透这等真相。只是,陛下此举就是把东宫推到了最岌岌可危的边缘,不论日后东宫是否能成事,他所遭受的非议也非比寻常,届时,遭人诟病的储君,怎可独善其身?
“可是,其余几位皇子,年纪尚小者多数,其余者皆平庸之辈,都比不上依太子礼制培育出来的秦煦。”
十多年来精心培育出来的储君,又岂是池中物?又有何人能比得上其大智才能?若后者比不得秦煦,那大梁也走不上正轨。
广南王如何不知陛下的打算,他一定是觉得自己既然能扶持出一个太子必然也能扶持出下一个更得心意的太子。
“年纪小有什么?陛下不也能再活个七年八年的么?”只要陛下身康体健,多活个几年,重新培育一个储君出来也是易如反掌之事。三师四傅,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从他们手里出来的哪位不能是帝王。
“我已经让人留意汴京,哪位皇子最得圣心。”
不出意外的话,陛下的确是动了换储君的意思。储君可易换,而他们可不好动。
“如今陛下狡兔死,走狗烹,就休怪我们无情了。”
他们可不能坐以待毙,一旦削藩,他们就任人宰割,天下姓秦,可不能让他们一家独大。
天下王权,分封而治,这是先皇允诺的!不是他陛下想削藩就削的!
“父王?那我们怎么办?”他们如今身在琅琊,与汴京时隔千里之远,若是要与陛下试水,绝非易事。
“呵!元氏他都对付不了,还能奈我何?”广南王狞笑,秦煦还是个黄口小儿,如今被元氏和陛下玩得团团转,陛下虽会帝王之术但到底是久居深宫,眼睛早被前面那些谄媚的群臣遮得严严实实,哪里还有这个本事奈何得了他们。
广南王把手中的信纸丢进火炉中,随着纸页被吞噬殆尽,犹如看见了被陛下成功削藩后的自己。
陛下好手段,飞鸟尽良弓藏……帝王权谋他是玩得信手拈来,所有人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怕是秦煦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给他人做嫁衣,陛下只是拿他做垫脚石,除去一切障碍后,为真正的储君,铺路。
谢长柳本欲问是否今日还要继续制药,却在门外听见谷主的读书声。自从失明后,自己便读不得书,叔父就曾为自己读书听,只是,在密谷这些日子,再也没有听过。想来无甚大事便未进去打扰,索性坐在了门口继续听他读,也是惬意。
谢长柳听着从门里传出来的抑扬顿挫的内容,与他曾经所知的大相径庭,不知是哪本孤本。
待谷主读完出门时就发现谢长柳坐在门口,想来是等自己去制药吧,也不知等了多久。
“谷主?”谢长柳听见开门声,从地上站起来。
“怎么在门口?”
谷主问,他便答:“以前就喜书,只现在看不了,恰巧听您在读,就来听听。”
谷主了然,趁天色还早,也不急于制药,便叫他跟他进去。
“你可知我读的什么?”
“不知。”谢长柳只觉得其中内容不乏有自己曾经知道的,可一时半会也没有想起来是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