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西游淫贼 > 唐僧(第3页)

唐僧(第3页)

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

先来看看殷小姐之前的几次自尽。

第一次: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那小姐寻思无计,只得权时应承,顺了刘洪。

我有很长时间百思不得其解,这一刀两断是什么意思?我都要自杀了我从你干嘛?还一刀两断!有很多人将这个情节解说成是当时殷小姐知道自己怀孕了,所以为了孩子才不得不从于刘洪。因为后面原文中有写:

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只因身怀有孕,未知男女,万不得已,权且勉强相从。转盼之间,不觉已到江州。

那为什么吴承恩要将一件事分开写呢?一次写完不是可以更好的让人理解吗?在这里,我们要知道吴承恩对易经的理经了。这不是在说西游记吗,怎么又扯到易经上了呢?在吴承恩,西游五人组就是五行。唐僧是金蝉子转生,为金。猪八戒又称木母,为木。白龙马本是龙,为水。孙悟空又被吴承恩叫心猿,心为火。沙和尚取沙为姓,为土。五行相生相克,重要的不在形,而在神,在象。

殷小姐为什么能看上陈萼,是因为陈萼是状元骑大马,戴红花,殷小姐嫁的是状元,这才是这段故事的神。刘洪说你若从我,万事皆休。就是在说,你从了我,还是状元夫人,还是州主夫人,象不变,若不从我,一刀两断。要死要活你随便。这才是吴承恩要将原因分开写的真实意图。也正是后面的这个原因,让人们千年来理解错误的根源。

殷小姐,从了象,压根就不想死。

第二次:在第八回中,殷开山打入衙门,父女想见,原文中:

丞相直入衙内正厅坐下,请小姐出来相见。小姐欲待要出,羞见父亲,就要自缢。玄奘闻知,急急将母解救,双膝跪下,对母道:“儿与外公,统兵至此,与父报仇。今日贼已擒捉,母亲何故反要寻死?母亲若死,孩儿岂能存乎?”丞相亦进衙劝解。

小姐道:“吾闻妇人从一而终。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靦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今幸儿已长大,又见老父提兵报仇,为女儿者,有何面目相见!惟有一死以报丈夫耳!”

丞相道:“此非我儿以盛衰改节,皆因出乎不得已,何得为耻!”

殷小姐是深知为妇之道的,自己从了贼人,失了妇道,是被天下人所不容的。但是有理由的,为了腹中的孩子。

第三次,是陈萼死而复生的时候:

却说殷小姐哭奠丈夫一番,又欲将身赴水而死,慌得玄奘拚命扯住。

殷小姐三番两次的想只身付死,但每次都不能得偿所愿,不是为了孩子,就是有人阻拦。在去神话情节中,殷小姐知道计划,理所当然的是在演戏。但在神话情节里呢?这十八年时间里如果想死,要死早就死了。是因为一个不确定生死的孩子吗?在后面的文章中,有一回写的是一个女的,因为斋僧出了大门,就被丈夫骂不守妇道,而这个女的就抛下一双儿女上吊自尽。可见当时妇女对妇道看的有多么重!

所以不论是不是神话故事还是真实故事,殷小姐压根就没有想死的想法。那为什么在这段故事的结尾,吴承恩要加上这么个不究竟,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是为了给殷小姐这个角色一个完美的收场,遵守妇道,还是另有伏笔?

在去神话的故事里,殷小姐和张氏这对婆媳的关系可以说是恶劣。已至于让陈萼把自己的新生母亲抛弃,只为前程。当陈萼一家人回到京城后,自然也是住在一起的。张氏自然是不知道自己儿子死而复生是假的,其实不管有没有神话情节,她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为了前程要老婆而不要老娘,被贼人打死才是真相。

那么自家的儿媳妇就是真正的跟了贼人睡了十八年,这怎么可以接受!我儿子不光是状元,现在更是为学士,家里怎么能有这么一个不守妇道厚颜无耻还活在世上的儿媳妇,这不是让天下人耻笑?我陈家的门风怎么能让这么个下作的女人败坏!

这样说,是不是就能理解殷温娇为什么事情都已经结束了,还要自尽。那都是让她的婆婆张氏逼的啊!

殷温娇死了殷开山可怒了!自己背着皇帝替你陈萼撒了这么大的一个弥天大慌,为你解决了所有的后患,本想着女儿回到了京城,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你陈萼却放任你的妈把我的女儿逼死,你还想在朝为官,重新再娶,哼!殷开山不敢说出实情,那样他自己也是个死罪。但你陈萼也别想好过,这荣华之地你是想也别想,只有西天才是你的归宿。

在第十一回李世民要办水路大会时,让群臣选一个有德行的高僧来主持。宰相萧瑀,在太仆卿张道源和魏征共同举出陈玄奘。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拜罢奏曰:“臣瑀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太宗闻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学士陈光蕊之儿玄奘否?”江流儿叩头曰:“臣正是。”

当时的陈玄奘只有十八岁,放着太多的有道高僧不选,为什么就选这么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别的不说,收留玄奘的法明和尚,就是一尊人间佛。书上是这样写的:

那金山寺长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无生妙诀。

这样的人不用,却用一个少年。

在吴承恩,所有的皇帝都是昏君,所做的事情,让人啼笑皆非。就比如这次,让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主持这样一个大会,不是让天下的耻笑吗?但真的是这样吗?吴承恩如果真的这么肤浅,那西游记也就成不了流传千古的名著了。要透过昏君,可笑的表象,去看它的本意。

一个皇帝,尤其一个名君,并不是能随心所欲的。如果真的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不顾群臣的反对,那他的王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而李世民,他就是一个名君。

刚才说过殷开山对陈萼怀恨在心,不想让他留在京城。西天取经的事现在虽然还没有说出来,但李世民献上南瓜就已经开始铺垫了。所以殷开山是动用自己的关系,让三位重臣替自己说话。

听了三位大臣的推荐,太宗沉思良久。李世民在想什么?是在想这个陈玄奘是谁吗?没有这么肤浅!

状元郎死而复生的案子不论是什么朝代,那都是惊天的大案。可是殷开山没有将任何一个人犯带回来,只说将所有人犯全部处决。这件事本来就透着诡异,现在又举荐陈萼的儿子,李世民能不多想吗?陈萼在江州为祸十八年,皇帝能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吗?一个人口稠密的大州,变成只有一百户人口的鬼城,那是想瞒也瞒不住的。殷温娇回京后自尽,大臣的家事皇帝能不知道吗?现在陈萼洗脱自己身上的所有罪名,在皇帝眼中,陈萼是一个万恶不赦罪该万死的乱臣贼子,还是一个心机深沉可堪大用之人。将所有的事情串连起来,这才有了太宗的沉思良久。李世民是怎样选择的,书中这样写:

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

天下僧人之领袖,不可谓不看重。

在后面的水陆大会上,有一个唐僧不识字的辅证。大会开了以后,李世民一共去了三次大会,前两都没有听到唐僧说法领经。直到第三次,才听到唐僧讲了一会。

记忆力是真好啊!

邪说,瞎说,万不可当真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