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毅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2。【执牛耳: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哀公十七年》,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
楚成王心中不悦,勉强受歃(歃血为盟)。
宋襄公拱手说:“我有辱祖宗后代的名声,成为王室的宾客。不自己估量着恩德不够力量不足,而冒昧地想要约会诸侯会盟,又恐怕大家不搭理我,就想要借助二位君主的威望,在我们国内的盂地召集诸侯,召开同盟大会(兹父忝先代之后,作宾王家。不自揣德微力薄,窃欲修举盟会之政,恐人心不肃,欲借二君之余威,以合诸侯于敝邑之盂地)。就约定秋八月为会盟日期,如果您二位国君不嫌弃我,能够倡议顺服的诸侯前来会盟,那么我愿意世代与您结为兄弟友好关系,不只是我本人,就连我们殷商先王以下的历代祖宗,都感谢您(若君不弃,倡率诸侯,徼惠于盟,寡人愿世敦兄弟之好,自殷先王以下,咸拜君之赐,岂独寡人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注:1。【兹父:宋襄公的名字。忝:辱没,有愧于。作宾:作为宾客。王家:周王室】
2。【不自揣:不自量、不自己估量。。。而冒昧地要干什么事。人心不肃:大家心里不恭敬】
3。【徼惠:jiaohui:请求加惠求取恩赐】
4。【世敦:厚道、诚实】
齐孝公拱手请楚成王先签字,楚成王也拱手让齐孝公先签字,二君互相推让,良久不决。
宋襄公说:“二君如果不嫌弃我,就请一起签字吧。”
于是就把召集诸侯会盟的文件(佂会之牍)拿出来,却先递给了楚成王,齐孝公心中很不痛快。
楚成王观览文件内容,竹片(牍)中写了召集诸侯召开盟会的意思,效仿齐桓公的衣裳之会,不带兵车。文件末尾宋公已经先把名字签好了。
楚成王心里暗自好笑。
对宋襄公说:“以您的威望,自然能把诸侯召集来,何必还用我签名呢?”
宋襄公说:“郑国、许国跟随您很久了(郑、许久在君之宇下),而陈国、蔡国近日又与齐国再次结盟。不借助您的名望,恐怕大家不同意(非乞君之灵,惧有异同)。所以要借重您大国的声望啊。”
楚成王说:“这样的话,齐君应当先签字,然后才轮到我。”
齐孝公说:“我对于宋国,就像下属一样,与我齐国结盟的诸侯,都会前去参加,难请的,其实就是在您大国领导下的诸侯啊,就等着您发布命令呢(寡人于宋,犹宇下也,所难致者,上国之威令耳)”。
楚成王笑着把名字签上了。
之后把笔递给齐孝公,齐孝公说:“有楚国签字就行了,齐国签不签字没有必要(有楚不必有齐)。我在流亡落魄之余,侥幸国家社稷没有消亡,能够在末位歃血就已经很荣幸了(寡人流离万死之余,幸社稷不陨,得从末歃为荣),何足轻重?实在没有必要再亵渎这个简牍了。”
坚决不肯签字。
齐孝公心中不满意,是因为宋襄公先让楚成王签字,知道他尊重楚国轻视齐国,所以生气,不肯签字。
宋襄公自以为对齐国有恩,认为这是齐孝公的忠心的话,就把文件收起来了。
签字仪式结束。
三位国君在鹿上又叙谈几天,然后做出依依不舍的样子告别(丁宁而别)。
髯翁有诗曰:
诸侯原自属中华,何用纷纷乞楚家。
错认同根成一树,谁知各自有丫叉?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39年的事。
喜欢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