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入座后,黄巢道:“据行密的情报来看,在江南举义的王仙芝旧部柳彦章已经身亡。王仙芝族弟王重隐在王仙芝兵败后带着数千人南渡长江,正好接收了柳彦章的部队。现在王重隐正在江南四处攻伐,官军望风披靡。这说明朝廷的主要兵力还是在北方,行密的意思是想让我们义军的主力也转移到江南一带,你们几位怎么看?”
尚让与王重隐也是多年的交情,可王重隐毕竟是王仙芝的族弟,现在自己投靠了黄巢,如果义军也渡江南下,不可避免的要与王重隐重逢,面子上不怎么过的去。是以他首先表示反对。
“现在朝廷在江南的兵力薄弱,是因为我们义军的主力也在北方,一旦我们渡江南下,朝廷也必然调集大军南下,毕竟朝廷的主要目标是我们。而且我们义军中大多数都是北方的豪杰,虽然作战勇猛,可大多不识水性,江南水路纵横交错,恐义军不惯水战。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实非上策呀!”尚让语重心长的说道。
孟楷和尚让是生死之交,再说他内心也同意尚让的观点,他自己就不识水性,一坐船就晕船。是以孟楷也忙出声附和。
林言只是默默的倾听,并没有表示自己的观点。他心里很清楚的知道,现在义军中除了黄巢,孟楷和尚让二人的权利最大,现在二人都不赞同南下,别人说什么也就没有了意义。他不想得罪孟楷和尚让二人,也不想跟着这二人凑热闹,索性来个一言不发,却把眼睛看向了朱温。
朱温也想南下江南,毕竟江南要比常年战乱的北方富庶很多,适合义军做长久的根据地。可他也同样知道孟楷和尚让同时表态也就基本表示可以定了下来了,何况尚让的话确实有他一定的道理,北方人不惯水战,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情。
朱温一时也想不出合适的理由反驳,他倒是想听听二师兄杨行密的看法。“我倒是想先听一下二师兄想让义军南下江南的理由。”
杨行密朗声道:“江南兵力薄弱,我们完全有把握在官军调集到南方之前拿下江南的几座重镇,然后据城而守,切断南北的交通,让富庶的南方无法把赋税和粮食运往长安。如此一来,本就空虚的唐王朝定然更是捉襟见肘。
“想打仗必须要有钱粮,唐王朝的钱粮主要出自富庶的江南。一旦江南的赋税和粮食到不了北方,唐廷必然加重北方的赋税,以供军需。如此一来,北方的百姓在本就衣食堪虑情况下定然不同意朝廷增税,这就造成了北方广大百姓与唐王朝的矛盾。
“一旦这个矛盾激化的时候,我们义军派些能干的人过去,登高一呼,必然纷纷响应。到那时我们再打回北方,就算是洛阳和长安也必然会不攻自破。”杨行密说完后用目光扫视了房内的众人一眼,最后期待的落在了黄巢的身上,义军三大巨头之中已经有两位表态不同意南下,唯一有希望力挽狂澜的也就是黄巢了。
朱温听完杨行密的话后,心里暗赞一声,这个杨行密果然不简单,竟然可以定出如此周密的长期计划。单以心思的缜密来看,在坐的几人没有一个人可以跟他相提并论。怪不得他可以白手打下整个江淮地区。
只听尚让道:“你的计划虽然周密,却有些低估了朝廷的实力,如今宿将高骈坐镇江陵,高骈此人能征善战,麾下猛将如云,张麟、梁缵二人更是文武双全,恐我义军中罕有能匹敌者。曾元裕、张自勉二人督率诸道兵马在旁虎视眈眈岂容我等从容南下?”
朱温见两人争执不下,道:“现在不是争论南下与否的时候,昨天侦骑回报,曾元裕和张自勉的大军离此已经不足三百里,如何应付敌军才是最迫切的问题。”
黄巢道:“我军日渐壮大,每日消耗粮草无数,现在我们的粮草已经所余不多了,我想先出其不意攻下亳州,在亳州补充粮草,之后北上转战山东、河南,逼朝廷调集军马防护东都洛阳。那时候我们乘机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江南下,攻他几座重镇,如何?”
黄巢说的无非是折中的方法,既把朝廷的重兵调集到了北方,调虎离山之后再一举攻取江南。这方法看似简单,实行起来就有些困难了,现在朝廷在听到黄巢称王后各路藩镇纷纷出兵,曾元裕、张自勉这两位正副招讨使将会拥有更多的军马,岂会让义军从容来去?
朱温正想表示不妥,孟楷和尚让已经纷纷附和,表示同意。孟楷和尚让二人虽然在义军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还要唯黄巢马首是瞻。
朱温心中暗叹一声,知道就算是自己说的天花乱坠也是无济于事,索性闭口不言。
“恩师,此时江南形势乐观,王重隐虽然兵力不弱,但他孤军深入江南,迟早会被朝廷围歼。我军应该乘此机会南下与之会合,共图江南。一旦王重隐军覆灭,我军南下之后岂不又成了孤军?机不可失呀恩师!”杨行密神情有些激动的道。
黄巢看着这个二弟子,心中也很感慨,他又何尝不想立即南下?可尚让、孟楷二人在军中的影响力并不比他黄巢弱多少,如若自己强迫他二人同意南下,他二人心中定然不快,势必影响到义军的军心。
他当然不想看到义军出现内部的分裂,是以一直以来都十分迁就孟楷。尚让自己手上就有三万人马,又是外来的力量,虽说现在屈居黄巢之下,若说让黄巢不顾他的想法下命令,黄巢也怕激起他的不满。
黄巢心中暗叹一声,肃然道:“为师主意已定,行密不必多说了。江南那边还由你全权处理,虽说有你两位师叔在你身边,可为师还是比较放心把江南的事情交给你负责,千万不要老是迁就你两位师叔。还有,帮我照顾好你小师弟。”
杨行密颓然道:“徒儿遵命,徒儿会适当的在暗中配合王重隐,尽量让他在江南多支撑一段时间,以待师父大军南下。”
第五十章 二师兄杨行密(下)
杨行密虽然没有说什么,可朱温分明从他眼神中看到一丝落寞、一丝哀伤,空有一身抱负却不能实现,岂能会没有一点点的幽怨?
杨行密退出后,朱温也找了个借口向黄巢告辞而出。
“二师兄!”朱温喊住了正要上马的杨行密。
杨行密愕然回首,见是朱温,心里略感有些意外,道:“朱师弟可愿陪愚兄走走?”
朱温笑道:“小弟正有此意。”
晚唐时期两个最强大的枭雄人物相视一笑,仿佛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二人策马出城,快马疾驰,鹿邑县属于平原地区,由于黄河多次缺口在这片平原上留下了无数的黄沙和道道沟壑,也在这平坦的土地上堆起了一个个小土丘。
二人策马登上一个小土丘,杨行密勒马回头,注视着朱温,道:“朱师弟文韬武略,乃当世英雄,将来成就不可限量。可惜的是,师父不懂得重用你,或者是不想得罪孟楷和尚让。”
朱温谦逊的道:“小弟出身贫寒,自幼顽劣,哪里是什么英雄,也就是做饭比别人好点儿,呵呵。”
“朱师弟过谦了。”杨行密飞身下马,从小土丘上俯身下望,良久无语。
朱温看着杨行密高大宽厚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他能理解杨行密的心情。当你身怀定国安邦之才却得不到认可时,你心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