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代表韦庄,也就是朱温的大舅哥对他分析利害,让他不要试图螳臂挡车,那样只会让他二十年来辛苦创下的基业毁于一旦。
王建又何尝不知?当年的李茂贞、李克用等人哪一个的实力也不比他王建弱,可就是这么强悍的实力也经不住朱温的大军一击,几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两镇。王建想,如果朱温要打成都,需要多长时间?他不敢想,虽然蜀中山路崎岖,自己可以效仿汉高祖刘邦烧毁栈道,可那样真的就能够安全吗?
王建知道,即便是再艰难的天险,也未必能够阻挡朱温的大军,是以王建做出了一个比较聪明的抉择,向朱温示好,这样就可以让一切担心都成为多余,毕竟以他的实力根本无法跟朱温抗衡。对他们这种藩镇来说,无论哪个人当皇帝,他们的地位都不会有多大的改变。只要他表示恭顺,就依然可以做他的蜀王,甚至可以世代做下去。
王建也算是想开了,反正自己做皇帝是没有什么希望了,管他是李家的人做皇帝还是朱家的人做皇帝呢!无论谁当皇帝,他都同样是蜀王,在蜀中这数十州的土地上,他就是皇帝,虽然没有正经的帝号,但实际上与天子无疑,这已经足够了。
皇帝的称号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反正作为蜀王已经算是富贵已极,比起当初在许州杀偷驴马、贩私盐的日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做人要知足,王建如是想。
想到这些,王建派韦庄再一次前往洛阳,与朱温示好,企图在朱温登基做皇帝之前跟朱温套一下交情。虽然这样有些丢面子,但杨行密和钱两人也同样派去了使节,他们可以不顾面子,自己也没有必要非要跟朱温过不去不是?
半个月后,朱温升魏王的典礼正式举行,场面之宏大并不弱于天子祭天,几乎所有的藩镇都派了使节来,就连那些拒绝给天子缴纳赋税的藩镇也来参加朱温的就任典礼,这无疑让人感觉到朱温的面子比朝廷的面子都大。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实力才是最主要的。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文字首发,您的最佳选择!
第八十八章 朱晃这个名字的由来
忙了一整天,直到月亮爬上树梢的时候,朱温才把最后一名客人送走,一天忙下来朱温感觉比打仗还累。【:
朱温不是身体上累,是心里累,他不不喜欢这种应酬,但他不得不出面,即便他实力再强,也不可能一个人治理天下,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也都拥有自己的兵马和势力,朱温不可能也不想一个个靠武力去解决他们,更不可能让战火再一次燃遍全国。
只要那些藩镇能够遵从自己的政令,自己就可以实现让全天下的人都富起来的愿望,实现让科技改变中华民族的愿望。
如今朱温已经在各地建立了科学研究院,专门招募一些有志青年做研究。朱温还在各地建了新式的学校,用以取代原来的私塾,还把原来的科举制度加以改变,考举人、进士这些时的考试内容不再是那些毫无用处的四书五经,而是考一些实际政务,选拔官员也都是从最底层做起。对于官员的考核除了实际处理事情的能力之外,还要考核人品。
更让百姓们欢呼雀跃的是贫寒子弟可以免费入学,学校还免费管中午一顿饭,这让大多数上不起学的贫寒子弟得到了读书的机会,还有专门的为各大工厂培训员工的临时培训学校,一些青壮年可以免费入学,集训两三个月后就可以直接进各大厂矿工作。
一时间让天下的贫寒子弟纷纷欢呼雀跃,就连原来那些结寨自守的绿林豪强也有不少走出了深山,回乡种地的有之,去厂矿企业工作的有之。
朱温还疏通了淤塞的运河,把北方的钢铁和煤炭运往南方,把南方的丝绸和茶叶运往北方,运河的疏通,极大的便利了南北交通,由于商业和工业的发展,蒸汽驱动的货船也应运而生,更加便利了南北的漕运。
朱温看着一摞摞的各地送来的奏折,脸上浮现了一丝欣慰的笑意。各地的世家大族也都纷纷用现有的资金投入到工业和商业上,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整个天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这时就是各地的藩镇也都纷纷主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展生产上。他们明显的能够看到朱温下辖的地区的发展速度,他们不想被永远的抛在后面。
但他们缺少先进的技术,经过几次间谍行动失败后,他们不得不明着向朱温求技术,有的甚至让朱温派一些技术人才来帮忙建设工厂和企业,但前提条件是他们会缴纳一定数量的赋税给“朝廷”。现在哪个人不知道这朝廷实际上是朱家开的?
甚至已经有一些藩镇提出来让朱温废除李的帝位,让朱温自己做皇帝,他们表示绝对拥护,当然这批人中第一个提出来的是朱温的女婿魏博军节度使罗绍威。紧接着是感化军节度使庞师古、泰宁军节度使葛从周、镇**节度使朱珍这些朱温的嫡系人员。
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这种事情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有人起了头,就会有人跟着拥护,成德镇节度使王和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见有人挑头,就紧跟着附和,后来杨行密也表示拥护朱温称帝。
当然杨行密能够拥护朱温称帝与黄巢上一次的拜访不无关系。
朱温也知道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李唐既然已经无法再号令天下,也没有能够担起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能力,就一定要有一个人站起来去担起这副担子。可遍观朝野,没有一个人比他朱温更合适的人选了,朱温也不放心把这个天下交给不懂得体恤百姓的人。
在皇宫中的李唐天子李当然也不会不知道这些,他召集众位大臣议事,这时的三位宰相也都知道李唐大势已去,当然想讨好朱温,宰相柳璨道:“如今人望归元帅,陛下揖让释负,今其时也。”
这柳璨倒是光棍儿,他做着李唐的宰相,却劝李唐的天子“揖让释负”,这话也亏他说的出来,不过他若想在这个宰相的位置上继续待下去,就必须如此做,首先能够给新君一个好感,不至于让新君一登基就把自己排除出列。
张浚更是朱温的铁杆支持者,如果没有朱温,恐怕张浚早就死了多少回了,哪里还能当宰相?当即躬身道:“陛下,如今大唐国运日衰,先帝数次蒙尘,都全亏了相国魏王殿下才能够迁延至今,如今魏王又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重兵,加上坊间百姓只知道有元帅,而不知道有天子,与其如此,陛下还不如效仿尧舜退位让贤,最起码还能保得众生富贵。”
天子李长叹一声,道:“运祚去唐久矣,幸为元帅所延。今日天下,非予之天下,神器大宝,归于有德,又何疑焉”李不是不想继续做天子,他也知道现在朱温是人心所向,自己勉强做这个天子也没有什么意思。还要整日提心吊胆的,这种日子他也算是过够了,如果把皇位让给朱温,最起码应该能够混一个闲散的王爷当当吧,能够平平安安的做一个太平王爷,已经是他的最大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