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一下答道:“大王的这个要求,在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还需要禀报我家大王才行。”
“这个自然!这个自然!”王审知连连说着,接着又道:“对了,既然老夫已经归降吴国了,那么这‘大王’的称呼还是免了吧!贵使若是客气,不妨称在下本名吧!”
皮光业微一犹豫,便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在下称呼您为国公吧!在此在下还要恭喜国公,日后咱们就是同朝为官了!还请受下官一拜,日后在朝中也要相互照看啊!”
王审知笑着点点头,之前的尴尬减轻了不少,与皮光业也逐渐闲谈开了。
然而他没有注意到的是,下方的王延均在听说他准备亲自去往金陵之后,眼神却是越来越亮,似乎想到了什么绝好的主意。
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谋
“王审知主动请求觐见?”
金陵城中,杨渥满脸疑惑的向礼部的人询问着。
他没想到就在他快要失去耐心,准备调兵遣将发动对福建发动进攻的时候,王审知竟然同意了纳土归降。
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王审知竟然主动提出了来金陵觐见的请求。
对于这个请求,他自然是点头应允。
王审知心中有顾虑,所以想提前和自己谈好,这一点杨渥自然能够理解。
对杨渥来说,如果真的能以和平的手段来获得福建,这同样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因为这可以给其他势力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如今南方的主要势力中,对于马殷,杨渥已经不抱希望了,将来或许只有彻底将其剿灭这一种办法了;但除了马殷以外,岭南的刘隐却有可能以和平手段将其收服。
虽说历史上的岭南是敢于称帝的势力,不过那是得益于岭南的地理位置极为偏远,而周边各大势力相互平衡,谁都奈何不了谁的缘故。
因为短时间内没有什么威胁存在,所以岭南的统治者才敢称帝。
但如今吴国这么强势,他们还有称帝的胆量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若是这一次能够妥善解决福建的问题,将来岭南说不定也能以相同的手段将其收服。
除了岭南之外,南方还有一些像虔州卢光稠之类的小势力,同样能够以较为和平的手段将其收服。
所以杨渥对于王审知的请求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了。
此外,既然王审知服软,那么对福建的军事行动也有必要暂时停下来,以免引起相反的后果。
当然,在宝岛上筑城的事情却是不会停下的,因为这一点关系到日后向海洋发展的国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变的。
确定了王审知来金陵的事宜后,杨渥当即决定,以礼部尚书殷文圭和海陵王杨隆演二人为代表,负责接待王审知来金陵觐见的各种事宜。
杨隆演四人如今已经成功通过军训考验,可以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军事常识了。
对于这四个小家伙,杨渥自然是极为尽心的加以培养,不仅找了几个年老致仕、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将来教导他们,更是亲自出面劝说动了当年钱麾下的第一名将顾全武,让他来担任四人的老师。
顾全武这些年虽然在军校中领了一个挂名的教官之职,但他很少出来教课,倒是对摆弄花草之类的起了兴趣,这些年在军校中当起了花农。
对于这几年才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很多人甚至已经不记得当年顾全武的威名了,不过许多吴国的老将自然知道他的名声。
杨渥亲自出面请顾全武出来教导四人,显然是对四人极为重视。
而这一次王审知入金陵,杨渥将今年才十三岁的杨隆演推出来负责接待,这就足够说明杨渥对此事的重视。
?福州城中,得到杨渥确认的消息后,王审知开始安排他离开之后的各项事宜。
如今他的诸多儿子之中,成年的自然有不少,不过真正有些能力的却只有长子王延翰和次子王延均这两个。
王延均自然是不能担任留守的重任,他一直反对向吴国投降,若是将留守的重任交给他,谁知道他会不会在王审知离开福州之后就胡作非为,破坏投降的计划呢?
所以留守福州的重任就只能让长子王延翰来担任。
不仅如此,王审知为了防止自己离开后王延翰难以掌控局面,又亲自下令将王延均软禁在其府中,等到投降事宜最终确定之后,便将其交给吴国发落。
武义二年八月,王审知正式宣布去除琅琊王封号,并且在境内改用武义纪年。
九月份,王审知安排好了福州的所有事情后,正式从福州出发,在吴国礼部侍郎皮光业的陪同下,一路北上前往金陵,准备觐见吴王杨渥。
然而王审知没想到的是,他以为自己安排好了福州的所有事情,但实际上在他离开不久,福州城中的局势就偏离了他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