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王友文谋逆,遣兵突入殿中,赖郢王友忠孝,将兵诛之,保全朕躬。然疾因震惊,弥致危殆,宜令友权主军国之务。”
在遗诏中,朱友将弑君的罪行完全推给了已经死去的朱友文,而自己这个真正的主谋,却被描述成了危急中救驾的功臣,并且朱温还在死前命他继位。
如此一来,在名义上他倒是有了继承皇位的理由。
可惜的是,朝中文武们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被他欺瞒过去呢?
第五百五十六章议和?
北方局势的变化如今尚未传到南方来,朱温之死更是被严格保密,连梁国内部知道的都不多,杨渥更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
从襄州撤军以后,杨渥并没有直接返回金陵,而是暂时停在了江陵城中,因为蜀主王建派来的使者张格到了。
张格乃是当初的江淮宣谕使李俨的兄长,前唐朝宰相张浚之子;在张浚被朱温所杀后逃入蜀中,如今得到王建重用,官拜宰相。
这次张格前来出使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代表王建与吴国议和。
江陵一战的结果已经让王建意识到自己无法阻止吴国的崛起,更不可能单独依靠蜀国的力量就将江陵夺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与吴国为敌无疑是不明智的,所以王建决定与吴国暂时罢兵停战,改以防守为主。
听张格说完自己的来意后,杨渥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同时也没有当场拒绝,而是将其打发下去后,召集众将前来商议此事。
荆南节度使府中,当初高季昌用来议事的厅堂如今稍加改造后就成了临时会场。
除了留守襄州的柴再用和重伤在身的王茂章外,其他将领基本上都到齐了。
简单向众将介绍情况后,杨渥问道:“诸位将军,情况便是如此,诸位觉得孤是不是要和王建议和,还请诸位各抒己见!”
“大王,蜀国与我吴国向来相安无事,但那王建却无故出兵江陵与我军为难,如今兵败之后却又派人来求和。天下岂有如此好事?所以末将以为不能答应议和!”首先站出来表示反对的却是吕师周。
杨渥点了点头,不置可否的看向其他将领。
从本心上讲,杨渥其实是打算接受议和提议的。
毕竟现在要灭掉蜀国那是不可能的。
在王建还没死之前,蜀国的实力足以名列当世前列,连燕国和岐国都有所不如,也就是晋国、吴国和梁国这三个大国可以压其一筹。
但要灭掉蜀国,便是吴国倾尽全力只怕都未必能行。
别看历史上的后唐灭前蜀一战似乎轻而易举就取得了成功,但那是因为前蜀后主王衍太过无能,将整个蜀国搞得一团糟;再加上蜀国那些开国老将不是老死,就是被杀,剩下的要么在家养老,要么和王衍不是一条心。
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后唐领兵将领郭崇韬指挥得当,这才轻易取得胜利。
若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在王建还活着的时候,想要灭掉蜀国那就困难了何止百倍?
从峡州西进蜀中的话,一路上都是崇山峻岭,遍地都是地势险要之处,蜀军只要以少量精兵扼守住要道,就足以阻止吴军入蜀。
即便吴军能将蜀国拿下,也会元气大伤,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反过来,若是等王建死后,让王衍折腾几年,等到蜀国被折腾得元气大伤之后,再出兵伐蜀就会轻松得多。
杨渥的算盘打得很好,不过众将却不这么看。
除了吕师周外,朱虔佑和秦裴等将领同样主张不与蜀国议和;他们觉得蜀军新败,内部必定人心惶惶,吴国应该趁此机会讨伐蜀国,以报蜀军救援江陵的一箭之仇。
见众将都反对议和,杨渥又看向朱瑾和郭崇韬二人,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意见。
朱瑾却是在心中寻思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