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敬翔突然提出迁都之事,很快就引得朝中众臣议论纷纷。
“迁都洛阳?这有必要吗?当初太祖皇帝就是在开封立下基业,如今定都城于此,这不是很好吗?何必迁都?”
“此言差矣,迁都洛阳的好处的确众多,别的不说,光是洛阳的地利优势,就值得咱们迁都,当初太祖皇帝还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迁都洛阳的?如今迁都回洛阳,这也是应有之义!”
“什么应有之义?这迁都来,迁都去的,来来回回折腾这些干什么?”
……
众臣议论纷纷,朱友贞心中却是一沉,他目光灼灼的向敬翔看去,似乎是想看明白此人的居心。
“敬翔在这个时候提出迁都洛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说他不满朕宠信赵岩、张汉杰二人,所以才有此议?”朱友贞皱眉沉吟。
敬翔却是不慌不忙,神色平静而从容,似乎没有听到众臣的议论,也没有感觉到朱友贞的目光一般。
“好了,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这时候,崇政院使李振站出来制止众臣议论。
他大声向朱友贞道:“陛下,臣以为迁都回洛阳,这的确有利于防守。昔日东汉,曹魏,北魏,都定都于此,便是隋唐二朝也曾一度在此立都,由此可见洛阳作为都城,的确是有其特别之处的。臣赞同迁都之议。”
敬翔接着又笑道:“陛下,迁都回洛阳,这不仅顺应天时,同样也象征着陛下继承太祖皇帝的大业。当初太祖皇帝在开封龙兴,后迁都于洛阳;如今陛下同样在开封登上大位,再迁都到洛阳,这岂不是天意?”
朱友贞点了点头,此时他已经平静下来,不管敬翔、李振等人是不是想借此机会表达自己的不满,但迁都之议已经提出,此时不管如何都要给个说法。
按照他的本意来说,自然是不愿迁都去洛阳的。
毕竟自他坐上东都留守的位置以来,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已经对开封有了足够的掌控力度。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愿意再迁都洛阳,那里可不是他的地盘,而是他的敌人朱友的地盘。
不过朱友贞毕竟也不傻,他当然也知道建都洛阳相比于建都开封的好处,别的问题且不说,光是洛阳的优越地理条件就比开封强得多。
这样一来,梁国就只需一部分兵力就可以扼守险要之地,防备敌军突袭。
而若是敌军建都于开封的话,因为开封附近无险可守,就只能用强大的兵力来防守,这很容易被敌军直逼城下。
事实上,历史上的梁国正是被李存勖以大军突袭至开封城下,当时城中兵力空虚,朱友贞在绝望之中自杀,梁国就此灭亡。
朱友贞虽然不知道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明白建都洛阳的好处。
敬翔、李振二人带头赞同迁都,接着又有不少其他文武之臣站出来附议,一时间仿佛朝中都是赞同迁都之人一般。
朱友贞皱了皱眉,转头向自己的亲信赵岩、张汉杰二人看去。
只见张汉杰此时正低头看地,一言不发,仿佛地上有什么有趣的东西一般。
而另一个心腹赵岩却道:“陛下,迁都之事,何其重大?臣不敢妄言,还请陛下自拿主意。”
朱友贞再次愣住了,这两人这是什么态度?难道他们也赞同迁都吗?
他却不知道,自从去年李振、敬翔二人开始商议迁都之事后,便暗中在朝中寻找支持他们的人,便是张汉杰、赵岩二人,他们也曾去寻求支持。
原本赵岩二人对于是否迁都洛阳,他们的态度是不赞同,但也不支持;不过李振、敬翔二人乃是朱温时代的老臣,地位高,资历老,张汉杰二人无论如何都不能与之相比。
二人虽然受到朱友贞的宠信,得以权倾朝野,朝中许多大事都能一言而决,不过他们毕竟威望尚浅,在朝中的支持者并不多。
而敬翔和李振二人主动找到他们寻求帮助后,二人原本下意识的就想反对;但敬翔二人既然主动找上门来,自然是有一定的把握才会出手。
在两人一番口舌和许诺之下,最终赵岩、张汉杰二人被说服,承诺若是敬翔提出迁都的话,他们保持中立。
保持中立,这已经是赵岩二人所能做到的极致,而敬翔和李振也仅仅希望他们能保持中立就够了。
见了两人的这副态度,朝中许多原本打算反对迁都的文武顿时也打住了,纷纷决定暂时观望一下局势。
而朱友贞到了此时当然明白,敬翔显然不是突然提出迁都,而是在此之前就经过了长久准备的,便是赵岩二人都已经被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