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怎么又是迁都的提议?”朱友贞有些头痛。
虽然当初经过张汉杰、赵岩的劝说后,他对于迁都已经不是那么反感了,但心中还是没有下定决心要迁都;所以上次徐州之战结束后,当敬翔等人提出迁都时,他就以河北战事为理由加以拒绝。
但现在敬翔等人再次提出迁都,朱友贞却没什么合适理由了。
他虽然是天子,但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一言而决,许多事情也需要有足够的理由才能去做。
此时面对众臣提出的迁都之议,他就深感无奈,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再去拒绝。
这时,李振也开口道:“陛下,其实相比于晋军,臣更担心吴军。”
“嗯?怎么说?难道你觉得吴军的威胁比晋军还要大吗?”朱友贞皱眉道。
“陛下,晋军虽然将来还会南下,不过即便晋军南下,咱们也还有河北之地可以抵挡;即便失去了河北,咱们也还有黄河天险,可以与敌军隔河对峙。总还不至于让开封暴露在敌军兵峰之下。”
“不过吴军若是北伐的话,情况就不怎么妙了。要知道徐州到开封,这中间只隔着宋州一地。若是吴军攻克宋州,甚至不需要将其攻克,只需要将其包围起来,然后大军绕过宋州,就能突袭开封。”
“这……”朱友贞心中一惊,他还真没有想过这一点,因为他潜意识里面还是将晋国当做首要敌人,而忽略了吴国的威胁,现在被提醒之后,这才意识到开封作为都城的确不怎么安全。
别的不说,吴军北伐只要能击败宋州一线的梁军守军,就能迅速北上进攻都城;而一旦攻破都城开封,梁国就正式宣告灭亡了。
到时候其他地方各州在见到大势已去后,吴国根本不需要派兵去讨伐,只需要一纸诏令就能让那些地区的势力乖乖投降。
一想到这个后果,朱友贞不由得额头冷汗直冒,再加上众臣的劝导,最终他只好同意迁都洛阳。
不过在他的心中还是存在疑问,“迁都洛阳的话,倒是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不过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梁国的根本问题,还是遭到吴、晋两国南北夹击的问题,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管是迁都洛阳,还是与吴国和谈,都只能暂时稳住局势,至于将来该怎么办,那就不是现在所能讨论的。
一想到自己所面临的局势竟是这么严峻,朱友贞心中顿时升起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
梁国乾化四年,晋天佑十一年,吴武义七年。
七月,梁国正式迁都洛阳。
与此同时,梁国与吴国之间的议和也迅速达成。
正如敬翔所预料的那样,吴国一开始提出那么多严苛条件都是在漫天要价,等到晋军撤退之后,虽然吴国又派兵尝试进攻沂州,以炫耀军威,向梁国施加压力,不过最终吴国的“企图”还是没有得逞。
八月初,双方议和成功,不过这次议和最终未能获得书面上的正式文书,而只是一个口头上的协定。
当然,在议定的条件里面,吴国也相应的做出了重大让步,最终达成的条件对梁国来说仅仅是每年付出轻微的一点代价。
梁国一方对这样的结果自然感到满意,不过对于未能取得书面上的正式文书却感到惊疑。
最终,为了安抚梁国,吴国一方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提议,由梁国一方的敬翔和吴国一方的功勋老臣高勖二人出面,以他们的私人名义为和约背书。
这样的结果虽然还是不能让人感到满意,但总比之前空口白牙的口头和约要好一些。
朱友贞又不可能接受以梁王的身份来和谈,最终只能接受吴国的提议,让敬翔和高勖两人出面。
梁国一方不愿南北两面受敌,而吴国一方则不愿现在就北伐,希望能借梁国之手来削弱晋国的实力。
在这种双方都有共同期望的情况下,议和的事情很快就得到落实。
金陵城中,正式结束与梁国的战争后,进攻岭南的战争也迅速展开。
在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准备后,驻守湖南的吕师周率先领兵攻入岭南,对发起进攻;而原本驻守两浙的李承鼎暂时还没有动兵,仅仅将大军调动至韶州、汀州、漳州一线,以对刘施加压力。
清海军节度使刘当初在继承其兄长的位置时,虽然答应过将来若事不可为就爽快的投降吴国,以保全家族;然而如今事到临头,他反而犹豫起来。
自他父亲一辈在封州立足,到如今成为一番藩镇,这中间三十多年时间里,刘家一直都是岭南最为显赫的家族,是岭南事实上的主人。
即便是还有叶广略等割据势力不服号令,但刘相信,若是没有吴国势力干涉的话,他最多只需要三年时间就能消灭那些势力。
到时候刘家就能成为岭南真正的主人,甚至开国立号,登基称帝都有可能。
可惜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随着吴国这个庞然大物在南方崛起,两浙、江西、福建、湖南、荆南等等,一系列的地方割据势力先后被其消灭。
与那些已经消亡或者已经向吴国投降的势力相比,岭南的势力实在算不得什么,更无法与吴国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