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郭崇韬也反应过来,道:“不错,晋军虽然攻占了郓州,但他们也仅仅如此而已。晋国的根本弱点就在于没有水军,只要我军的水军还在,就能随时威胁到杨刘渡口,晋军根本不敢全力南下,更不敢孤军深入!”
听了二人的分析,杨渥顿时笑了起来:“关键时候果然还是这些老将靠得住!”
周本的分析中其实也就最后一点最为关键,其他都不算重点。
晋军兵力虽少,但只要运用得当,一样可以取得大胜,所以兵力的多寡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凭借。
但周本提到的晋军不敢深入发起进攻,这一点却是说到了关键。
只要杨刘渡口受到的威胁没有彻底解除,晋军就不敢全军渡河南下,最多派出少量兵力发动进攻,将主力留在河北,用于保护杨刘渡口这个最重要的通道,这对吴国来说根本没什么威胁。
郓州的失陷毕竟只是一个意外,其他地方只要做好准备,晋军再想这么快将其拿下却不可能。
不仅如此,吴军还能从容布置,逐步发起反击,一面设法以水军将渡口封锁,切断郓州与河北的联系,一面以主力大军对郓州发起反击。
郓州即便守军再多,但没有援军的话,也迟早会失守。
杨渥看了看众将,见之前那些面色惊慌的将领此时都已经镇定下来,顿时对周本刚才的表现感到满意。
正在这时,又有新的消息传来,这一次却是打了败仗的王传丞写的请罪奏折,刘信写的战报,以及在郓州的长剑都密探发来的一些消息。
杨渥先将刘信发来的战报和长剑都写送来的消息打开查看,看完之后再去看王传丞的请罪奏折,这下顿时火了:“这个王传丞,到了此时还想推卸责任,谎报军情吗?”
原来,正在兖州的刘信发来的战报中说,晋军的兵力应该不多,不会超过万人;而长剑都发来的消息中则提到,晋军的兵力只有五六千人左右。
然而,在王传丞的请罪奏折里面,却说晋军兵力多达数万人,趁着夜色发起进攻,吴军猝不及防,这才被袭取城池。
虽说王传丞才是郓州一战的直接当事人,但刘信和长剑都的密报中都提到晋军的兵力不多,这很明显王传丞有谎报军情以推卸责任的嫌疑。
心中虽然恼怒,但杨渥面上却丝毫不显,他放下战报后,道:“战报中说,晋军用于偷袭的兵力并不多,不会超过万人。”
他看了看众将,接着道:“虽然更具体的情况还不清楚,但晋王已经主动发起挑战,接下来咱们也要让他们知道我军不是好惹的,要让他们有来无回,让他们感到畏惧才行!”
“回去之后,诸位将军立即行动起来,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各位都督还有严尚书,郭枢密都留下来,其他将军先回去吧!”
第六百六十二章吴军的反击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不断有新的情报传来,这次晋军突袭郓州的行动始末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毫无疑问,这次的行动应该就是晋王和李嗣源两人做的冒险尝试;孤很是怀疑,这两人只怕都没有严格的计划就采取行动,完全就是‘先打了再说’的想法。”
崇政殿内,放下刚刚得到的情报文书后,杨渥有些哭笑不得的对周本等人说道。
这已经是郓州失陷后的第六天了,然而各方面的迹象都表明,晋军的突袭行动似乎只有开始的计划,却没有进一步的计划,以至于这些天晋军居然没有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不仅如此,河北传来的消息更是表明,晋王李存勖如今还在魏州,晋军的主力同样在魏州,而没有赶往杨刘渡前线!
“早就听说晋王用兵喜欢行险,如今看来果然不假。周将军,若你是晋王,你会如何用兵?”杨渥问道。
“大王,若是让臣来指挥晋军的话,臣一定会在派兵偷袭郓州之前就准备好后续兵力,一旦突袭成功,就趁势渡河发起进攻,赶在我军主力抵达前尽量夺取更多的地盘,以建立防御纵深,保证杨刘渡口的安全。”周本答道。
“不错,但晋军却没有这么做,甚至晋军的主力都还在魏州,这岂不可笑?”
郭崇韬却道:“大王,臣以为或许晋王本人也没有料到突袭行动能够取得成功;又或者他将主力留在魏州的目的就是为了迷惑我军,让我军误以为他们没有渡河的打算。”
“你这么说也有道理。”杨渥点了点头,道:“不过现在讨论晋王的想法并没有多少意义。郓州既然已经丢了,那咱么就要将其收复。不仅是郓州,还有杨刘渡口,以及怀州、孟州、河中府等地,此次都要收复。”
既然局势已经明朗,而且这些天各军基本上都完成了动员,那么是时候发动反击了。
“不知大王打算如何用兵?”周本询问道。
杨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命人将大幅的地图悬挂起来,指着地图上的杨刘渡道:“此战的关键不在郓州,而在杨刘渡。若是我军能将渡口拿下,再用水军封锁大河,阶段两岸的通道,那么郓州迟早都是咱们的。”
“这么说大王打算率领大军直接进攻杨刘渡?”
“不,在进攻杨刘渡之前,孤打算先攻占这里。”杨渥指着地图上的一点道。
“卫州?”众将有些惊讶。
“不错,既然晋军能对我军发起突袭,那为何我军就不能对敌军发起突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