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成全国首个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
中新网沈阳8月16日电(记者韩宏)“沈阳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落成仪式暨首场公众开放日活动16日在沈阳举行,拉近考古与公众的距离,解锁公众考古新的“打开方式”。
近年来,沈阳致力于让历史文物焕发新生,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公众考古活动吸引了人们热情参与和广泛关注。“文物热”“考古热”持续升温,引领公众考古事业不断迈向新高度。
据介绍,沈阳建立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旨在通过跨界合作,依托社区优越的设施环境及丰富的人文资源,打造国内首个集考古展示、文化体验、教育科普于一体的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创新打造公众考古主题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以更多考古成果及公共文化服务赋彩人民美好生活,让公众考古直达基层、融入生活、可触可享,成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场景、新平台。
活动现场,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了沈阳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场景内容,正式揭牌“沈阳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王爱玲表示,这是将考古成果转化为公众触手可及的文化体验,让历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的生动实践。这一创新之举,不仅搭建了社区居民与考古之间的桥梁,使中华文明和文化遗产以更加鲜活、亲民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更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民众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沈阳市政协委员、皇姑区政协主席闫伟在致辞中表示,通过与市级文物考古机构共建全国首个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将以考古成果为引领开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在随后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中,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引领大家参观《沈阳考古成果图片展》,讲述沈阳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并指导考古体验者们参与“考古绘图”“文物拓印”“金属网络编织”等沉浸式模拟体验活动。
据悉,此次“沈阳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落成仪式暨首场公众开放日”活动,是“新时代新考古新风貌”2024年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季(第2季)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完)
铁路机车检修工人:在60c的高温下为机车“做手术”
8月以来,全国多地迎来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打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面对炎热酷暑,广铁集团广州机务段检修车间职工与汗水为伴,坚守岗位、检修设备、卡控安全、消除隐患,确保机车质量安全万无一失。
8月12日9时,在广州机务段检修车间小辅修库旁的水阻试验台,一台东风4型内燃机车的柴油机正满载运转,进行水阻试验。十几名机车检修工人穿梭于机车内外,手持工具箱、测量仪等设备,对机车“把脉问诊”。
“最近气温太高了,机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大旅客出行的体验,无论如何不能出现故障。”在“蒸笼”一般的机车内,检修车间机车电工梁芝玮跟工友们说道。
说话间,梁芝玮一口气喝掉瓶子里的矿泉水,擦了下快流进眼睛的汗,一头钻进了空间狭窄的机车电器柜,检查机车换向鼓,他的工作服很快就被汗水浸透。
“水阻试验是检验机车在经过检修后,其柴油机满载情况下的发电功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机车电工关伟桥一边介绍,一边操纵机车将其柴油机满载运行,进行机车水阻试验。
由于机车内部空间狭小、设备结构紧凑、空气不流通。通风散热较差,因此水阻试验时,火车头内部就像个“大烤箱”,内部环境温度超过60c,一些机车设备的局部温度甚至更高。热浪滚滚袭来,一缕缕热气在机车部件与机械间的间隙中不停地翻滚。检修人员钻入其中,在滚烫的机车内部,检设备、拧螺丝,像医生一样,对机车进行“全身体检”。不一会儿,他们的脸被烤得赤红,身上也渐渐画满了一幅幅“盐渍地图”。
“柴油机相当于机车的动力‘心脏’,发现裂、漏、损、脱等故障立刻‘手术’,可不能出一点马虎!”内燃钳工张汉彪正挤在仅容一人勉强通过、最高温达60c、结构复杂、尘烟飞扬的内燃机车机械间里,对机车“心脏”做“检查和保养”。
机车和人一样,既怕冷更怕热。在持续的高温天气下,内燃、电力机车也容易“中暑”,过高的气温极易引发设备故障、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因此,检修车间职工对每台机车的重点部件都要精检细修、逐一排查,全方位确保机车质量安全万无一失。
“现在暑运期间,检修任务更加繁重,一个班下来,需要弯腰检车几百次,走路达到2万步以上,身上的工作服基本上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张汉彪继续说道。
只见他一手握着检车锤一手打着检车灯,神情专注地给车机车做“全面体检”。跟随检车灯的亮光检车锤不停地变换位置敲击,一双眼睛扫视着机车的每个位置,时而敲击走行部件,时而拿粉笔涂抹故障标记。
据了解,广州机务段检修车间负责京广线、广珠线、广茂线等多条重要铁路干线上四百多台机车的检修工作,为暑运期间的机车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