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华优秀文化是什么 > 第2章 中国丝绸的起源与发展(第2页)

第2章 中国丝绸的起源与发展(第2页)

仰韶文化的发现,证明了中华文明最少存在5000年以上,开创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先河,标志着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

你想问的可能是钱山漾遗址,以下是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南7千米的潞村古村落,常路乡钱山漾东南岸,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占地面积23。4万平方米。

发现与发掘

1934年,慎微之首次发现该遗址。1956年3月和1958年3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两次考古发掘。2005年春、2008年以及2016年又分别进行了第三、四、五次考古勘探与试掘。

遗址特点

文化堆积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青铜时代遗存,下层为早期良渚文化遗存。出土遗物丰富,包括陶器、骨器、玉器、稻谷等,还发现居住遗址和干栏式建筑遗迹。

文物遗存

有多种石器工具,陶器如鱼鳍形足的鼎等,竹编织物有篓、篮等,木器有长木桨等,还有家蚕丝织的残绢片、丝带、丝线等丝织品,以及麻布片、麻绳等纺织品。

研究价值

出土的丝麻织物是已知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丝织品,印证了“世界丝绸之源”源自东方。其出土的稻谷等,表明湖州是世界上早期的“稻乡”之一。

文化意义

2014年11月,学术界正式将钱山漾1期文化遗存命名为“钱山漾文化”。2015年6月25日,被正式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

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麻织物具有以下特点:

-工艺精湛:丝织品中的残绢片采用平纹织法,经密、纬密每厘米各约40根,有的甚至经纬密度各为48根/厘米,且丝的拈向为Z拈。丝带由30根单纱分3股编织而成,丝绳用3根丝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为S拈,拈度为35个/10厘米,这表明当时的缫丝、合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有一定水平。麻织品采用平纹织法,每平方厘米经纬线一般各有24根,有的细麻布经线31根、纬线20根。

-材质优良:丝织品经鉴定是由家蚕丝织成,麻织品则为苎麻纺织品,说明当时在蚕桑养殖和麻类种植方面有了一定发展,为丝麻纺织提供了优质原材料。

-种类丰富:丝织品有残绢片、丝带、丝线等,麻织品有麻布片、麻绳等,为研究当时的纺织技术和服饰文化提供了多样的实物资料。

-历史悠久: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麻织物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丝织品和苎麻织品实物,距今约5000年左右,将中国丝绸和麻纺织的历史追溯到了新石器时代,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青台遗址位于郑州荥阳市广武乡青台村东,临近唐岗水库。具体情况如下:

基本情况

-面积:遗址面积10余万平方米。

-发现过程:于1922年被发现,之后历经多次发掘,包括1934年郭宝钧等人的首次发掘、1951年夏鼐等人的调查发掘,以及1981-1982年郑州市博物馆与荥阳县文化馆联合发掘等。

-文化分期:从文化类型看,是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延续到晚期的文化遗存,一期约相当于或稍早于庙底沟早期,二期约与秦王寨类型早期相近,三期则与秦王寨类型晚期相同。

出土文物

-陶器:一期陶器多为红色和灰色,彩陶数量甚少,二期陶器样式增多,三期灰陶比例明显增多。

-丝织品:在瓮棺葬中发现了碳化丝织物,经测定为桑蚕丝织品,距今约有5300年到5500年的历史,其中有一块是绫罗绸缎中的罗,且出土时带有浅绛颜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