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特点
-纹样:受西方艺术影响,由清末的“满、多、堆、全”向“简、少、精、新”转变,变得简约抽象。
-色彩: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织锦缎色彩绚丽。
-工艺:缂丝采用通经回纬的织法。
优点
-原料特性:真丝绸由蛋白纤维组成,与人体生物相容性好,穿着舒适,摩擦刺激系数低,还能吸湿排汗,保持皮肤适当湿度,且可抗紫外线。
-外观表现:质地柔软,光泽优雅,给人高贵之感。
-耐用性:作为天然纤维中强度较高的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用性。
民国时期的中国丝绸图案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以下是具体解析:
传统纹样的传承与演变
-龙凤纹:龙凤不再是统治阶级特权象征,成为民间吉祥纹样,常见于被面、床单、服装等,寓意吉祥富贵。
-花卉纹:牡丹、菊花、兰花等花卉图案仍是常用主题,如牡丹代表富贵,兰花象征高洁。表现手法上,从传统的写实、华丽向简洁、淡雅转变,注重体现花卉的神韵。
西方纹样的引入与融合
-玫瑰纹:西方玫瑰纹传入,成为流行的染织花卉纹样,初期多以绣花工艺呈现,中期以后织花、印花居多。
-几何纹与条格纹:受西方艺术风格影响,几何纹样与条格纹样开始增多和发展,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组合,或宽窄不同的条纹搭配,使丝绸图案更具现代感和简洁性。
自然元素纹样的创新应用
-孔雀羽纹:受新艺术风格影响,孔雀羽毛成为独立题材,多为分散的折枝形式,羽翎好似花头,羽毛犹如枝叶。
-水生类纹样:水草、水母、贝壳等水生动物和植物纹样出现,因其弯曲造型符合新艺术风格特征。
其他特色纹样
-人物纹: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场景或具有故事性的人物图案开始出现,如仕女图、戏曲人物等,为丝绸图案增添了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
-文字纹:将汉字或字母等与其他图案相结合,如在花卉图案中穿插吉祥文字,或用文字组成图案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与装饰的融合。
民国时期的中国丝绸工艺有以下特点:
织造工艺
-传统织机的使用:如柳疃丝绸采用脚蹬手扔小木机等传统织机,其主要部件有机楼子、黄瓜、压轴等,虽较为简陋,但能织出品质优良的丝绸,且一直沿用至1957年。
-缂丝工艺的传承:缂丝采用通经回纬的织法,以本色丝作经线,先将纹样描绘在经线上,再用各色彩丝作纬线,根据花纹图案分块缂织,色彩纬线按需换梭,不贯穿全幅。
印染工艺
-印花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丝绸印花的发端与繁荣时期,上海成为丝绸印染业的重要引领地区。当时引进国外染料和染色技术,引发炼染业和印花业分离,出现新式精炼工厂和印花工厂。
-印花工艺的创新:在传统印花技术基础上,民国丝绸印花创造了新高峰,出现了如直接印花、拔染印花、防染印花等多种工艺,使丝绸图案色彩更加丰富、层次分明。
图案设计工艺
-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创新:传统龙凤纹、花卉纹等依然常见,但表现手法更简洁淡雅。同时,受西方文化影响,玫瑰纹、郁金香纹等西方花卉纹样传入并流行,其与传统纹样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自然元素纹样的应用:受新艺术风格影响,孔雀羽纹、水生类纹样等成为独立题材,其造型符合新艺术风格的曲线美和自然主义特征。
其他工艺
-配色工艺:色彩搭配更加丰富多样,除传统色彩外,还引入西方色彩观念,尝试撞色等新颖搭配,同时注重色彩与纹样题材、风格的配合。
-缝制工艺:在制作丝绸服装时,会根据丝绸面料特点和设计要求,采用精细的裁剪和缝制工艺,如旗袍的制作,会注重领口、袖口、开襟等细节处理,以展现丝绸的质感和美感。
民国时期的中国丝绸色彩具有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