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太阳终于完全破云而出,晒得手臂发烫,罗谣抬起头发现周围的座位都空着,连老师都不知去向。
只有沈澜沧站在窗户旁边,漫不经心地看风景。她戴着一条项链,那只金色小虫就趴在上面,用它闪光的外壳蜇了罗谣一下。
沈澜沧冲她招了招手,罗谣走过去。楼下的学生成群,叽叽喳喳的声音刺破了真空一样冥寂的世界。他们结伴走出校门,走上河堤,有推婴儿车的年轻父母漫步其上。
一只乌鸦从他们头顶掠过,飞越闪烁不停的河水,隐入远处那片绵延不绝、被电线和轨道纠缠的楼群。在天空的尽头,就是富士山那几不可见的身影。
那天的富士山淡如海市蜃楼,究竟是谁先发现的?
第2章
罗谣在开学第一天晚上梦到了富士山。
十字街头阒寂无人,整个东京都熄了灯。高低错落的房屋像漆黑的积木块,沉入昏睡中。富士山矗立在街道尽头,山顶薄云缭绕。
罗谣朝着山的方向慢慢走,妄图走到山脚下。可是马路就像跑步机一样滚滚而来,她始终在原地打转。
随后天一点点亮起来,山顶出现一个缓慢移动的光点,不断照着她的眼睛,光点随着太阳方位的变化而移动,像一条引线,点燃了山的边缘。
罗谣想起了沈澜沧的项链。
她醒过来,发现窗帘没拉好,清晨的阳光正从缝隙降落到枕头上。昨天她和人换班,在车站旁的便利店打工到很晚,回来倒头就睡了。
她起床烧水,顺便查看昨天的消息,肖慧中约她去咖啡馆吃早餐,听说新出了一款柚子拿铁。
肖慧中住罗谣隔壁,她们每天一起上学。两个人也就在刚开学时才有早起的劲头,等学期过半,她们就变成糊了锅的咸鱼,跟床难舍难分。
罗谣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昨天上课的资料仍然放在包里,作业压根没有动过,她又塞进去几张白纸和一把笔芯。走到门口想起手表没戴,回头翻箱倒柜找了一阵。
她们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五分钟,到达车站时,上一班电车刚刚离开。她们离学校有九站地,但快速线把路程缩短为五站,如果没有人身事故或者其他故障,二十分钟就能到学校。
她们租住的是单间,只有十一二平,因为塞了卫生间和厨房,剩余便只够放一张床和一张小桌。
哪里的首都都是寸土寸金,大部分人只能蜗居。车站附近还有几座高层公寓,一户紧挨着一户,窗户紧密排列,像一串串拥挤的葡萄。
咖啡馆就在学校门口,正对河堤,堤上种了一排樱花树,枝叶垂下来形成一条绿荫道。花还没开,但已经结出粉白花苞,再过一周,这里就会变成一条樱花大道,听说河面都会积一层花瓣,像粉色浮萍。
一进门,罗谣就下意识往吸烟区看。挨着窗户的位置坐着一个上班族,板正的黑西装,手提包放在脚下。
咖啡厅满座了,她们在窗口等外带。操作台上的咖啡机轰隆作响,盖过了店里错杂的说话声,咖啡的香气缓缓飘散。
拿了咖啡,罗谣又向那个座位看去。那位上班族在这几分钟里已经离开,一个留着长发的男人和一个打扮入时的女人坐了过去。
那是沈澜沧的老位置,上学期罗谣第一次和肖慧中来到咖啡馆时,她就坐在那里。
那时沈澜沧留着短发,东京的秋天那么凉,她却穿着一件背心,上面印着迪士尼的卡通人物。她有些肉感,但身高中上,所以看着很匀称。她有时看书,有时在纸上写东西。
罗谣想到沈澜沧自我介绍时说,她会成为一名导演。
那一刻沈澜沧大概感到有人在观察自己,便凭直觉抬起头往罗谣的方向看。偏偏这时候肖慧中让罗谣看一张照片,罗谣把身子整个转了过去,沈澜沧只看到了她的背影。
后来罗谣就没怎么去过咖啡馆了,偶尔去几次也都找不到座位,只好买完就走。沈澜沧始终坐在那个位置,头也不抬,有几次还举着手机,不知道在拍什么。
罗谣和沈澜沧不熟,上学期班里三十多号人,她们一个坐在前面一个坐在最后,一句话都没说过,仅凭上课时的自我介绍和只言片语勾勒出对方的形象。但那种形象过于虚幻,总是轻飘浮在表面。
只有一次,她们有过近距离接触。那时候已经期末考试,罗谣为了快点出去玩,和肖慧中早早交了卷,然后时隔多月终于在咖啡馆找到了位置。
沈澜沧已经在里面了,她照旧坐在吸烟区靠窗的座位,头发在这几个月里长长了,盖住了半张脸。
接近中午,顾客越来越多,门口的风铃叫个不停,姚岑随着人流走了进来。她是沈澜沧在国内的同学,上学期和她们同班。
姚岑不抽烟,沈澜沧就从吸烟区走了出来。然而无烟区已经没有空位了,她们只好和罗谣坐在一起。
“考得怎么样?”姚岑问。她留着酷酷的寸头,染成了蓝色,眼皮上涂着蓝色眼影。她的衣着也很夸张,是原宿街头经常能看到的打扮。
“还可以吧,写到最后不想写了,没检查就交了。”罗谣伸了个懒腰,骨头咔嚓直响。
她们又聊了几句,吐槽上学期的几个老师,畅想一下寒假生活。沈澜沧一直没有说话,但她的眼睛在罗谣和肖慧中脸上来回扫。罗谣尽量不去看她,沈澜沧投来的目光让她浑身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