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重生之纠正人生赵媛免费阅读 > 第182章 何谓无为何谓有为(第2页)

第182章 何谓无为何谓有为(第2页)

“年轻人,你除了双腿不能走路,身体其余都是好好的,无需救助,趁天未黑,请回吧。老道的五灵脂不能给你。”

路过傻眼了,这,就下逐客令了?这么不近人情吗?

既然这样,那我也就不客气了,路过心里冷笑。

“既然道长不欢迎小子,言语带驱逐之意,那就恕小子无礼了。道长自封道号无为,小子有一事不明,尚想向道长讨教一二,不知可否?”

“说吧,说完请离开。”

“何谓无为?何谓有为?”

无为道长一怔,双眼扫向路过,缓缓说道,“道德经云,无为而所不为!无其为,是为;无其事,是事;无其味,是味!年轻人,这个答案,满意否?”

路过冷笑,怪不得多次参加考试都未能如愿以偿,原来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一个。

“道长,可否详细说说,为小子解惑,小子对无为二字十分好奇!”

无为道长再次一怔,他平时只是阅读《道德经》等一些书籍,对书中的一些句子倒是非常熟悉,但大部分都是一知半解,路过让他解读,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回答。

路过心里暗暗好笑,一个躲在深山老林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早已经跟社会脱节了。

对于无为和有为,网络上的讨论铺天盖地,路途网的master平台就有这方面的文章,其中还有一篇是宁大教授写的,路过和宁小夏看了很多次。

“小子也喜爱读书,对这方面略有心得,请道长赐教。”路过不等无为道长反应过来,立即开始了滔滔不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子读书不少,却也知道,佛教中的无为是指按“道”行事,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清静、寡欲,顺天时、随地性、因人心,不违反天时、地性、人心,不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佛教中的有为是指为人处世具有大原则、大智慧、大胸怀、大气魄、大智慧、大境界,方能广度众生。”

““有为”与“无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也是古代精神哲学、价值哲学、政治哲学的两个重要概念,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哲学精神、处世态度、价值取向、行为选择。一般认为,儒家、墨家、法家主张“有为”,道家、佛家包括禅宗主张“无为”。”

““有为”论和“无为”论都有其合理成分,都有其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意义。“有为”与“无为”这一矛盾是辩证矛盾。我们在思考这一矛盾时,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而要正确地把握其辩证统一关系、互补关系、平衡关系。”

“既然这般,道长法号无为,却愿意不辞辛苦,上山采药赠给乡亲治病。但面对小子的求助,仅仅是因为五灵脂的名贵,便不愿出手相助,是不是自相矛盾?”

“道长,小子言语无礼,请恕罪!”

打一棍,再给一颗糖,我先肯定你对乡亲们的好,把你捧得高高的,然后又迅速把你拉下神坛,指出你区别对待,看你怎么办?

一个与社会脱节了这么久的人,即使在山里读书再多,那又怎么样?

比起话术,无为道长又怎么是路过的对手!

路过的一番长篇大论,把无为道长震住了,坐在旁边一直一言不发的曹方也是佩服的看着路过。

幸亏曹叔和周姨煮好了茶,适时送到桌子上,化解了无为道长的尴尬。

“你读书确实比我厉害!”无为道长一脸晦涩。

“那是必须的,我高二就参加了高考,是当年的省高考理科状元!”路过得意洋洋。

路过刚说完,就听到“哼!贫道平生最恨读书好的人!”无为道长突然脸色大变,站起身拂袖而出,进到隔壁木屋,砰的一声紧闭房门。

曹方曹叔周姨都看傻了。

“好多年了,这是我又一次见到他发脾气!你厉害!”曹方向路过竖起了大拇指!一脸笑意,丝毫不怕无为道长的发脾气。

估计在他们眼里,无为道长的所谓出家,只不过就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搞笑障眼法罢了。

路过却看出了无为道长的性格特征,这家伙就是一个妥妥的完美主义者!

老旧木屋修缮得很整齐,里面布置得简单整洁,门外地面全部铺上了石块,打扫得非常干净!

曹方说,无为道长原名曹勤,当年为了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宁愿多次参加高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一切,都可以看出他显然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然而,他又是一个具有逃避型人格的人,也叫回避型人格。

多次尝试后,达不到心中的目标期望,便立即舍弃一切把自己躲了起来,这一躲,便是一辈子!

无为道长心里有一个重重的壳,他一直背着这个壳在活着。

他为什么最恨读书好的人?

因为他羡慕读书好的人,因为羡慕而嫉妒,从而产生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