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为什么说北齐是禽兽王朝 > 7 章(第1页)

7 章(第1页)

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就是说采用改姓的方法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大丈夫宁愿作为玉器被打碎,也不能作为瓦片而保全下来。这就是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由来。元景安随后向高洋告密,元景皓最后被处死。

高洋杀人上瘾,为此宫中专门定制了一大批专业杀人工具。工具有了,但「货源」却成了问题,主要原因是高洋杀人频率过快,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杀下去,恐怕很快朝中大臣都要被杀光。宰相杨愔想了个办法,他从邺城监狱里拉出一批死刑犯人,置于高洋身边,供他想杀人时随时取用,称为「供御囚」,对这些囚犯而言,算是拿命赌博,如果运气好,三个月后没有被杀掉,就可以出狱回家。

这实在有些难为杨愔,身为当朝宰相,一方面要好生伺候高洋,把自己的性命先保住。另一方面还要想方设法稳住朝局,不能因高洋的胡闹而使社稷崩塌。

杨愔成了整个朝廷的「定海神针」,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很值得一说。

杨愔出身弘农杨氏,是标准的豪门大族,所以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六岁学史,十一岁便学习《诗》《易》,尤好《左氏春秋》。他成年后,「能清言,美音制,风神俊悟,容止可观。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时人都认为他将来前程远大。

建明元年(530年),杨愔的哥哥杨侃协助孝庄帝元子攸杀了权臣尔朱荣,结果引得尔朱兆起兵攻进洛阳,不但杀了皇帝元子攸,灭了杨家的族,还下令逮捕杨家在外地的所有的人,正在邯郸的杨愔被抓捕,杨愔对负责押送自己到京师的小官巩荣贵说:「我杨家世代忠良,忠于魏室,因国破家亡,才落到如此田地。今我为囚徒,无颜见先帝和祖宗,请给我一条麻绳,让我留个全尸,我终生不忘你的恩德。」巩荣贵被杨愔所言打动,于是和他一同逃走了。杨愔投奔了高欢,他自陈家难,言词哀切,以致痛哭流涕。高欢为之动容,当即任命他为行台郎中。

高欢很赏识他,很多征讨檄文都是杨愔写的,但很快又发生了变故,杨愔因堂兄杨幼卿被孝武帝元脩杀死,悲惧成疾,便到雁门温泉疗养。同僚郭秀一直嫉妒杨愔的才能,便致信恐吓他,称高欢要将其交给皇帝治罪,并假意劝他赶快逃走。杨愔信以为真,将衣服扔在河边,伪装成投水而死的假象,而后趁机逃走。他改换名姓,自称刘士安,躲到嵩山。不久,杨愔又偷偷跑到光州,做了教书先生。

高欢后来知道了杨愔的下落,让人把他找回来继续做官,还把自己的庶女嫁他做老婆。高欢死后,杨愔成了高澄的得力干将,他也是「东柏堂之变」时与高澄商议废立皇帝的三个心腹大臣中的一个,当然也是跑得最快的那位。

高洋建立北齐后,对杨愔更加重用,不但任命他为宰相,还把自己的姐姐,原来东魏孝静帝的皇后,现在的太原长公主嫁给他。这样,杨愔成了高洋的姐夫。

杨愔受到高欢、高澄、高洋的信任和重用,身上自然有许多闪光之处,一是为人忠孝,杨愔遭逢家难,平素以丧礼自居,只吃盐米,不食酒肉,以致形销骨立。高欢对此很同情,常常加以劝慰。韩陵之战时,杨愔随高欢与尔朱氏交战,每战都身先士卒,人们都叹道:「杨愔只是一个儒生,如今竟成了武士。仁者必勇,果然不假啊。」平定尔朱氏后,杨愔辞职回乡,安葬亲族。丧柩出发时正值寒冬,他赤着脚走在厚厚的积雪上,号啕痛哭,见者无不动容。他曾出使南梁,在杨氏家族的佛寺看到父亲杨津的画像,悲从中来,痛哭不止,呕血数升,以致病卧不起,最终被抬回邺城。二是清正廉洁,杨愔掌权后,门前断绝私交。他轻财重义,将所得全部散给亲族,家中只有数千卷书籍。当时,平原王高隆之与他比邻而居,府中常有富商来往。杨愔对人道:「好在我的门前没有这种东西。」三是能力突出,杨愔博闻强记,才干出众。曾有一个叫鲁漫汉的候选官员,觉得自己出身低微,认为杨愔肯定不会记得自己。杨愔却说:「前些日子你在元子思坊,骑一头秃尾母驴,看见我也不下来,还拿一把扇子遮着脸,我怎能不认识你。」鲁漫汉大为惊叹。杨愔又调侃道:「自古道,名如其人,你叫漫汉果然没错。」

伴君如伴虎,尤其是给高洋这样的变态皇帝打工,风险不是一般的高,杨愔只能忍辱负重。为了讨好高洋,身为宰相的他,还兼任一项工作,那便是为高洋递送「厕筹」。所谓「厕筹」,还有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搅屎棍」,是指大便后用来擦拭的木条或竹条,相当于现在的手纸。

尽管杨愔如此小心翼翼,但还是有几次险遭不测。

有一次,高洋喝高了,想用小刀豁开他的肚子,因为杨愔的肚子比较大,高洋为此经常戏谑他。他想对杨愔开肠破肚,大概是想看看大肚子里到底藏了些什么,幸亏崔季舒在旁边打趣说:「小公子和老公子搞恶作剧呢!」边开玩笑边顺势拿走了高洋手中的刀。

还有一次,高洋把杨愔塞在棺材里,装在灵车上,本来是想玩送葬游戏,但高洋却假戏真做,几次要用钉子将棺材钉死,所幸最后停住了,想必躺在棺材里的杨愔吓出了一身冷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