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大娘,鬼子被赶走了,我们胜利了!”一名士兵笑着回答道。
一些年轻力壮的村民立刻自发地加入到士兵们的工作中。
“我们来帮忙搬运伤员吧,不能让战士们太累了。”
一位村民说着,便和士兵们一起抬起担架。
老人们则颤巍巍地走向李义,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泪花,每一步都走得极为缓慢,仿佛在回忆着战争期间的点点滴滴。
在走到李义面前后,缓缓地跪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激动地说:“李义啊,你是我们白江村的大恩人呐!要不是你带领大家奋起反抗,我们都不知道还要遭受多少苦难。”
“我们一定要给你竖雕像,每年供奉,让子子孙孙都记住你的恩情!”
曾经骂过李义是汉奸的人,此刻满脸羞愧,他们走到李义面前,深深地鞠躬,然后不停地扇自己耳光,嘴里说着:“李义,我们错了,我们真是瞎了眼,你大人有大量,原谅我们吧!”
李义连忙上前扶起老人们和那些道歉的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感动和谦逊,说道:“乡亲们,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都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守护我们的亲人。大家都起来,我们一起重建白江村!”
这时,一位妇女端着一碗水走到士兵们面前,说道:“孩子们,你们辛苦了,喝口水吧。”
士兵们纷纷道谢,接过水一饮而尽,那甘甜的水滋润着他们干涩的喉咙,也温暖着他们的心。
孩子们也在一旁帮忙传递物品,他们的小脸上虽然还带着恐惧的余韵,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希望。
“叔叔,我帮你拿绷带。”一个小男孩说着,将手中的绷带递给医疗兵。
李义将和尚、李富贵以及部分士兵和村民代表召集到一起,开始商讨白江村的重建规划。
他们找了一处空旷的场地,周围是战争留下的废墟,但大家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李义看着众人,表情严肃而坚定地说:“虽然我们赢得了战争,但白江村已经千疮百孔,我们要尽快让它恢复生机。”
“首先,我们要统计村子的损失,包括房屋、农田、牲畜等方面。然后,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房屋重建和农田修复,确保村民们有住的地方和足够的粮食。”
和尚点了点头,说道:“营长,我带领士兵们负责房屋重建的工作,保证尽快让村民们住上安全的房子。我们会去附近的山上砍伐树木,寻找合适的建筑材料。”
李富贵也表示:“我会组织人手去修复农田,安排好种子和农具的调配。我们要尽快让土地恢复耕种,不能耽误了农时。”
村民代表们也纷纷发言,一位老者说道:“我们村子以前的布局有些混乱,这次重建可以重新规划一下,让村子更加整齐美观。”
另一位年轻人提出:“我们应该修建一所学校,让孩子们能够接受教育,不能再让他们像我们一样没文化了。”
还有人说:“诊所也很重要,要是有人生病受伤了,能及时得到治疗。”
李义认真地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他不时地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学校建在哪里比较合适呢?要考虑到孩子们上学的方便。”
大家各抒己见,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学校的选址。
在讨论农田灌溉方式时,一位有经验的村民说:“我们可以修建一条水渠,从附近的河流引水过来,这样能保证农田的灌溉。”
李义思考片刻,说道:“这个主意不错,但修建水渠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们要合理安排。”
经过长时间的商讨,终于制定出了一份详细的白江村重建计划,明确了各方的任务和责任。
李义站起身来,看着大家,充满信心地说:“乡亲们,士兵们,虽然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重建白江村。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白江村重新焕发生机!”
众人齐声欢呼,充满了干劲。
李义站在村庄的广场上,望着周围忙碌的士兵和村民,心中感慨万千。
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坚毅的轮廓。
此时,远处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仿佛在预示着白江村即将迎来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