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茅山盗墓贼TXT版最新章节 > 第15部分(第2页)

第15部分(第2页)

大核桃镇名字的由来很有意思。在大核桃镇沿着鸭绿江继续往下游走,在江边有一处滩涂,在这片滩涂上有四块石头,两大两小,雨季的时候鸭绿江水位高,四块石头就都泡在江水里,旱季的时候水位下降便都杵在滩涂上。

最神奇的是两个大石头之间和两个小石头之间大小和形状基本都一样,看上去这四块石头是两两的成对儿立在那儿的,而且四块石头都形似核桃状,就是东北人平常吃的那种东北的野生山核桃。所以这里的人便把两个小石头对着的地区叫小核桃地区,那对儿大石头所对的地区叫大核桃地区,这就是大核桃镇名字的由来。

当地的县志也有记载:“江畔有奇石,立岸成双,如从天坠,形色酷似大核桃,地名由石而得。”

大核桃镇有多大呢,当地人有一句戏言来形容镇子的大小,叫做“一把瓜子嗑两圈。”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抓把瓜子,边走边嗑,等这把瓜子嗑完了这个人已经围着小镇最主要的区域走着转了两圈了。

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陈子杨曾经实际测量过,他觉得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两把瓜子嗑一圈!”

听起来可笑,可这儿就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镇,小镇人口的勉强够得上一万人,整个镇上现在只有三十几栋楼房,而且最高的只有六层,剩下的就是小镇周边的一些平房,论起整个小镇的面积都没有大城市里一个大点的小区面积大。

陈子杨怎么也想不明白大核桃镇这么大点儿个地方,怎么就成了老道嘴里的龙陨之地。龙陨、龙陨,巨龙陨落之地,这里哪来的龙啊?这个地方别说是龙陨了,就算说是蛇陨之地或者虫陨之地都有些夸张了吧。

这个困扰了陈子杨许久问题直到大核桃镇修建了一处名叫“溥仪宣召退位旧址”的旅游景点才迎刃而解。原来这就是所谓的龙陨之地!

1945年8月11日深夜,随着日本的溃败,伪满洲国官员的新京(长春)大溃逃开始了,溥仪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来到了大核桃镇,躲在这里过了几天惊惶不安的生活。

8月15日中午12时,溥仪在“行宫”的房间里打开了收音机。收音机里播放的是日本天皇的讲话,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夫谋帝国臣民之康宁,偕万邦共荣之乐,此为皇祀皇宗之遗范,为朕之拳拳之措者……”溥仪听着听着就哭了,因为他知道连日本都投降了,那么他的满洲国也就彻底完了。

1945年8月17日上午,在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张景惠的安排下,溥仪照着早就写好的《退位诏书》宣读,宣布退位。短命的伪满洲国一共经历了13年零5个月,就在大核桃镇这个偏僻的山沟沟里土崩瓦解了!曾三次下台又三次当上皇帝的薄仪,在此时此地,他最后一次成为了平民!

溥仪是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伪满洲国也可以看作是在日本人扶植下的大清王朝的延续。从溥仪宣召退位之后,中国再也没有了封建政权,转而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所以,溥仪在大核桃镇退位这件事,往小了说是大清王朝二百余年统治的终结,往大了说这代表了中华大地3000多年的封建统治落下了帷幕。

陈子杨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家乡竟然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占据了这么重要的角色。可是为什么溥仪在这里宣诏退位的事情不像其他一些历史事件一样那么著名呢,这件事情连身为大核桃镇居民的陈子杨都不知道,影响力也太小了。

而且最让陈子杨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会是这里,为什么是这么偏僻的大核桃镇成为了龙陨之地?

第31章 大核桃镇

陈子杨利用了他大学毕业之后上班之前的一段闲暇的时间,一直在查询龙陨之地的秘密。一来是因为他思念老道,二来也是冥冥之中他觉得这龙陨之地和他也有很深的关系。

陈子杨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家乡这么弹丸大的地方却能成为溥仪宣诏退位的地方。为此他先是到溥仪宣诏退位旧址里面去看了一看。溥仪宣诏退位旧址,门票只要三块钱,这儿可能是中国境内门票最便宜的旅游景点了吧,陈子杨来到这里的时候他就这么想着。

这个遗址只是一个一二百平米的院子,几间房子,这个房子原为大核桃矿山株式会社的员工食堂,如今保存的比较完好,改建成了如今的旧址,当年溥仪就是在这里宣诏退位的。旧址里面只是悬挂有一些当时的照片,并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之后陈子杨又去了市里的图书馆查看了县志,才大概知晓了其中的缘由。矿产!是因为这里的矿产。

陈子杨记的大核桃镇在十几年前交通非常的不便利。大核桃镇位于长白山山区,想要从大核桃镇去一次临海市,要么坐火车要么坐汽车。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要一个小时左右。十二公里的直线距离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这在现代化的今天是个让人无法相信的事情。

如果坐火车的话坐的是那种最老式的绿皮火车,中间在一个和大核桃镇一样大小的小镇的火车站停靠一次,然后就是临海市站。火车嘎游嘎游的虽然开的很慢,但是比较安全,缺点就是每天只有一趟列车,时间上没有灵活性。

如果想要时间上比较灵活的话就只能坐汽车,走公路,但是那个时候大核桃镇的公路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好,这么方便,这么安全。

十几年前的时候大核桃镇周边的公路全是山道,而且山路危险异常,虽然这的山道没有川藏公路的“死亡之路”那么险峻,但也是强点有限。要走山道先要走盘山道爬到山脉的顶端附近,然后顺着山上的公路走,所有的山路都是随山而建,七扭八拐的,整个车程大大小小的弯道不下三十个,其中超过180度的转弯就不下十个。下了盘山道才能到临海市。

地图上两地之间直线距离只有十二公里,但走起山道路程却变成了几十公里。而且山路又高又窄,山道的宽度只有几米,勉强算是单排双车道,两个宽点的车错车的时候都要使劲靠边加点小心,稍有不慎就会刮到一起,道路的一边是山壁,另一边就是大陡坡的悬崖。在这条路上每年都会有十几起车毁人亡的事故发生。

不光是大核桃镇到临海的道路如此,临海市往外走的唯一道路也是如此。尤其是一段叫老岭的地方,外地司机开车到那里都需要雇个当地司机开过去,自己是不敢开的。

这样的情况直到陈子杨上大学的时候才有所改观。新修建的一条沿江公路顺着鸭绿江一直通到了鸭绿江入海口处的东丹市,现在从大核桃镇坐车到临海市只需要十几分钟,而且非常的安全,道路平坦,虽然一边依旧是山壁,另一边却是鸭绿江的美景,在这青山绿水中行驶,把出行变成了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和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特别是老岭地区,现在早已经不用再走山道了,一条2776米的临海老岭隧道贯通了老岭山脉,不但使得临海市到附近的黑水市的车程缩短了近一个小时,更避开了山道,不用让人再提心吊胆的开车了,这是陈子杨印象中他家乡最实际最贴近百姓生活的发展变化了。

不管是临海市还是大核桃镇,按照国家的划分都属于艰苦边远地区。在十年前的国家地图上,大核桃镇是最细的那根线的尽头。唯一从这里连出去的线就是连到临海市。因为沿江公路已经修好十几年了,所以现在在地图上连着大核桃镇的线已经不只一条了。这么偏僻的地方,就算是按现有的通行方式来讲,都属于交通不便利、人口稀少的地方,更不用说几十年以前了。

但就是这么个地方,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却被日本人死死的把在手里,修公路修房屋,甚至连大核桃镇都是日本人一手建立起来的,连大核桃镇通往临海的铁路也是日本人建的。为什么?为什么日本占领东北的时候要费这么大的劲来建设一个这么偏僻的小镇?就是为了这里的矿产资源。

在清朝的时候,临海市就是当时清朝几个最大的林场之一,直到现在临海市的林场也依然存在,不过现在早已经不再砍伐木头了。从人砍马拉,到停止砍伐前的火车运输,整个临海林场就是一个中国林业近现代的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