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模块,为间谍潜入模块,子机一旦投放并附着于工业成品,即可通过机甲内置的通讯模块强制接管被附着物的最高权限】
【但请注意:1,若未额外架设广域通讯信道,其最大可通讯范围为10m(不可穿墙);】
【2,由于其的暴力性,目前被附着工业成品的耗电量将激增,极易被敌方检测到异样或触发过载保护,致使对象断电。甚至导致子机断电,回收失效。目前正加速改进中;】
【3,本机是由若干纳米机器人与液态金属组成,子机为本机的一部分。故若未额外加装金属,则不建议投放超过50枚子机】
【4,本机使用的标准液态金属为镓铟金属,常温下几乎不具有流动性,但发射子机后发射舱温度极速升高,建议本机发射口发射间隔至少20min。】
嗯?
液态金属构成的机甲?
苏墨焱突然就来了兴趣。
在他原本的那个世界,他上一次听说液态金属,还是2015年国家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成功的使得液态金属在电解液中通过电场行动了起来。
这个世界的液态金属技术,竟然已经发展到了可以通过与纳米机器人的配合独立构造这具庞然大物了?
随着发射孔打开,在能量供应恢复后就一直维持着超高温的金属仓库也随之动了起来。
既然是液态金属子机的话,那么科技原理也就不复杂了。
由于保持着高温度,低粘性的镓铟金属在电磁的引导下朝着管道流去。
又在管道中被由纳米机器人组成的铸件型腔临时铸造成球体。
随着其被发射,温度极速降低,在其抵达目标之前彻底凝固成球体。
再在成功依附于目标后通过内置的纳米机器人再次升高温度,使用电磁场临时构成型腔,二次进行精雕铸形。
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完美附着寄生。
而这具机甲也不愧是被其制造者称之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未来科技中的未来科技。
不过是解释科技原理的这短短50s间,一切相关的准备工作就已完成。
【侵蚀模块的所有相关设施均已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发射侵蚀子机】
听到提示,苏墨焱迅速瞄准了仓库内的监控,一发5cm3的小球迅速从舱中发射而出。
液态金属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在触碰到监控的一瞬间,表面积登时迅速扩大,几乎是一瞬间就将摄像头全部包裹。
接着,再在纳米机器人所产生电磁引导之下一寸寸的搜寻着能够侵入其中的缝隙。
同时,纳米机器人也在尝试通过无线网络对对象设备进行入侵。
双管齐下的成果几乎是瞬间就反应到了苏墨焱这里。
视线中,液态金属和纳米机器人的传感器将被包裹住的摄像头几乎是能够通过扫描得到的数据通通一一展示出来。
在一旁还专门的有似乎是特意给看不惯各种复杂数据的驾驶员准备的百分比。
上面实时显示着预计对对象的侵略完成时间的预测。
目前,它已经进行到了80%。
而数据也清晰的准确的展示了其所言非虚。
构成摄像头外壳的金属就是极为普通的铁合金,在液态金属的眼中,称其表面千疮百孔都算得上是抬举它。
更为致命的是,虽然供电渠道的保护壳于相对来说保护的还算完整严密的主体类似,但使用的保护壳却完全不是一种材质。
——其使用的是铝合金。
铝合金,这种金属早在2015年就已经被证实,其可在电解液中与镓产生反应,从而为液态金属提供独立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