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寒暄,延请。
继续寒暄。
然后作为主人的田壮壮斟满茶水,端来点心,又串联左右,几句话之间,陌生仿佛就消除了。
至少在田壮壮看来是这样。
老同学很给他面子,也或许是真的喜欢林麦冬的剧本,进屋寒暄过后,便一直攥着林麦冬手腕,一个劲儿的夸:
“……你选的切入点太棒了,在我们广泛的认知里,孩童代表什么?纯真,如同天使,他们的话,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单纯而无意的,不掺杂任何朴素情感之外的东西。”
“但是你在《狩猎》里,却让纯真的儿童,用单纯而无意的话,触及到社会道德的禁区,让纯真变成毒药,让天使变成魔鬼……”
张一谋连连赞叹,却在林麦冬谦虚笑笑,正要说什么时,忽然问道:“写剧本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嗯?
林麦冬疑惑了一下,但也没多想,只以为对方想了解自己的思路,便问道:“师兄问的是哪方面?”
“整个故事,包括主题的三人成虎,包括你设计让一个孩子无意的谎言,却摧毁了一个大人的世界这样……不同寻常的构思,是什么促成你产生这种设计想法的?”
说到这里,张一谋停顿了下,似乎在斟酌词句,然后才问道:“你是不是见过类似的事?”
听到张一谋的询问,一旁,王虹卫和田壮壮也好奇望来。
他们没有觉得张一谋询问的有什么不妥,对于情节的灵感诞生,产生好奇是很正常的情况,尤其是面对优秀剧本。
好的剧本能让虚构的故事,像真实存在过一样刻骨铭心。
《狩猎》当然是好剧本,它讲述的故事也有那种“真实”的气质,别说张一谋好奇会不会是真事,其实他们看的时候,心里也嘀咕过,林麦冬是不是根据什么见闻改编的。
事实上,林麦冬压根没考虑过给《狩猎》的编撰找一个借口。
原版《狩猎》确实是根据丹麦一个心理医生记录的部分案例改编(实际大部分所谓真实案例改编,改编要占70%以上,毕竟影视作品要符合戏剧创作原则),但林麦冬并不准备把这一噱头,用在自己这版《狩猎》上面。
谎言是需要不断用谎言去圆的。
他不想自找麻烦。
正准备随口敷衍过去,林麦冬却注意到,张一谋紧紧盯着自己,目光锐利而明亮。
他一个激灵,心里陡然应激起来。
他可不像曾经看过的某些网络小说主角一样,抄别人的作品,抄着抄着就膨胀了,以为是自己写的了。
他很有自知之明的。
“靠,难道老谋子怀疑俺这个正人君子抄袭?”
一个念头浮现出来,但林麦冬一点不慌——有种你把温特伯格从十多年后拽过来,我可能会紧张一点点!
不过,这个发现也让他打消了敷衍的想法。
不解决疑问,质疑是会一直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