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里自从出了那件事后,大家都惊惶了一阵子,非常羡慕陶醉能够回家住。不过时间稍长一点,生活又恢复如初,除了当初受害的女生,其他人差不多都把这件事给忘了,任何伤痛,只要不割在自己身上,是不会有那种切肤之痛的。
陶醉没有再回学校住,她依旧不嫌麻烦和辛苦地早出晚归,因为可以和常醒同路,陪他一起穿过漆黑又清冷的街巷。晚上回家之后,她又能够向常醒问题目了,比起做什么事都要索取报酬的邹洋来,常醒不求回报的帮助就显得太伟大了。
最近陶醉问邹洋题目问得少,这家伙不禁觉得寂寞起来:“陶醉,你最近怎么不问我题目了?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全都懂了,还是破罐子破摔,不打算再管了?”
陶醉回头瞥他:“是不是最近没人帮你打扫卫生了?还是没有人给你打水了?”
邹洋嘿嘿笑:“这你都知道啊。你最近也不给我带吃的了,我都快饿死了。”
“我最近找到高手请教了,所以卫生你还是自己慢慢搞吧。”陶醉说。
“谁比我还厉害?”邹洋不服地说。
陶醉上下摆动肩膀:“不告诉你!”
“哼,就知道自欺欺人!”
陶醉也不生气:“邹洋同学,你得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别以为自己天下第一了。”
“等期末考试数学不及格别跟我哭诉。”邹洋说。
陶醉期末考试当然没有不及格,她的数学还考了80分,物理和化学也勉强及格了,当然,题目简单是一回事,常醒的帮助也功不可没,因为这次数学成绩提升了,期末考试又考了史政生地这几门课,陶醉在班上的排名到了第二十八名。
终于放寒假了,陶醉打算好好利用这个寒假补一下课,练习一下散打,多看点书。结果刚放假没两天,刘巧凤带着小宝回家来了,陶长明怕挨近年关会挤坏了老婆孩子,提前给她买了票送他们先回来了。
第43章礼物
一大早,陶醉就在闹钟声中醒来了,她睁开眼,看着尚不太明亮的窗户,天还没大亮,不情愿地将手挪出暖烘烘的被窝,按掉了闹钟,又赶紧缩回被窝里暖和了几分钟,这才坐起来,穿上冷冰冰的衣服。冬天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起床了。
今天妈妈回来,前天爸爸就打电话回来了,让她早上去火车站接车,妈妈带着弟弟和行李,忙不过来。陶醉对妈妈回来还是很高兴的,凡事在妈妈这里都是有商量余地的,而且妈妈回来就不走了,下学期她和妹妹就能走读了。
陶醉起来叫上妹妹,姐妹俩一大早就去车站接人。陶然心情比陶醉还雀跃,妈妈终于回来了,她就再也不用住校了,也不担心生病的时候孤苦伶仃,还得麻烦郑阿姨请假来照顾自己了。
姐妹俩在火车站出口处等到背着弟弟的妈妈,激动地上去帮着提行李。半岁大的小宝长得白白胖胖的,开始有点认生,除了妈妈,谁也不肯要,所以回去的路上一直都是刘巧凤自己抱着,陶醉姐妹抬着沉重的行李。陶然见到妈妈就叽叽呱呱说个不停,要把这半年来的委屈和思念都倾诉出来。
刘巧凤离家差不多一年,独自一个人去的,回来时带了个大胖小子,内心感慨万千,不过总体而言还是骄傲的,以后公婆再也不会低看她一眼了,妯娌们也不敢明里暗里贬她了,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再也不会提到她时惋惜一句“可惜只生了两个女孩了”,总而言之,儿子就是她的底气。尽管这个超生的儿子将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罚款、丢工作编制等,但他们两口子都觉得值。
进了厂门之后,熟人看见刘巧凤和她怀里的儿子,都好奇地过来打招呼。年初陶长明两口子都去了上海,把两个女儿丢给夏春生夫妇照顾,不少人就猜他们是去偷生儿子了。结果果然如此,不过大家见了面也还是客客气气地打招呼,仿佛个个都真心实意替他们高兴似的。陶醉冷眼看着那些邻居们,知道大家高兴的不过是自己家又给他们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真正关心他们的只有夏家和王家,今天正好是星期日,人们都休息在家。郑文华和李红就直接过来串门了,看着肉嘟嘟的小宝,两人轮流抱着,亲热地亲着小家伙的小脸蛋,给小家伙塞见面礼。刘巧凤一脸满足地跟她们聊天,临了说:“今晚大家都在我家吃饭,吃火锅,我带了火锅底料回来。”
吃火锅不是他们这儿的饮食习惯,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带来了信息的交流,这种饮食方式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只是平常吃得少,不过这种天气吃火锅的确最合适不过了。
郑文华说:“你才刚回来,带孩子坐了这么久的车,都累坏了吧,今天就别做了,来我家吃吧,给你接风洗尘。”
刘巧凤笑着说:“没关系,吃火锅也没多费事。我已经交待好陶醉去买菜了,说好了啊,今晚就在我家吃,你们都别跟我争了。”
陶醉这时候出门去买菜了,刚到楼下,碰上晨跑回来的常醒,问:“去哪儿?”
“买菜。”
常醒说:“你妈已经接回来了?”
“嗯。今晚来我家吃饭,我妈叫我去买菜回来吃火锅。”陶醉对吃火锅也很期待,她记忆中也没吃过几次火锅,但是每次都印象深刻,吃火锅给她的印象就是热闹温暖,有了这些,所以也显得格外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