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石库门好喝吗 > 骑马上佛母洞(第1页)

骑马上佛母洞(第1页)

我喜欢马,但怕骑马,那次去山西佛母洞,我竟然骑了高头大马上山、下山,实为艰难,不信有照片为证。

小时候看到徐悲鸿画的奔马图,会欣赏许久,赞叹不已。家里的玻璃柜里我也收集了不少马的艺术品,有咖啡瓷器的对马,有高大彩色的景泰蓝马,有从匈牙利买回来的紫色铜皮铸成的奔马群图,也有从波兰买回来的马蹄形的双马头铜制挂件。当然我那巴基斯坦产的铜件马,我更是把它作为我的微信头像。那铜马周身刻着花纹,竖着耳朵,一只马脚抬起,马尾甩起,很有动感味。大概自己姓马,特别喜欢。

但也奇怪,在实际生活中我却不敢骑马,甚至怕接近马,怕被它的马蹄撂着。小时候看到牵着马卖马奶的走进弄堂,后面跟着看热闹的小孩,大人都关照不要走得太近,当心马要尥蹶子的,长大了不知是否还有后怕?有时我耻笑自己,古代有“叶公好龙”的典故,自己真有点“马某好马”的意味。有好几次,我们参观养马场或到驯马基地,那些朋友都鼓励我骑马试试,有些马还是低矮、温驯的,但我都默然离去,或在围栏外看他们骑马或助威。但在山西五台山的那次确实是个例外,人生仅此一次。

那年儿子考进大学,我陪他到大西北去转了一圈,山西的五台山是个重头戏。那时我兼着全国行业协会的副秘书长,在山西是由同行公司总经理穆总陪同的,据说她是穆桂英的后代,而她的丈夫杨先生在工商局工作,也是杨家将的后代,给我带来很多有趣的遐想。虽然有些书里说穆桂英是后人章回说本里的人物,历史上并没这个人,但我肯定不信。

五台山,是中外闻名的佛教文化圣地。五台山的景点是很分散的,在那些天里,我们遥望五座山顶,山山相连,雄浑连天。在群山怀抱、云雾缭绕中,清泉细流、嘉木瑞草装点下,众多寺宇散布其间,殿堂楼塔优雅多姿,尽显汉唐遗风、宋元古韵、明清情致,一派瑰丽庄严的佛国风光。我们进的每一座寺庙,香案上烛光点点,清香袅袅,伴随着诵经声和偶尔的击钟声,给人一种特有的庄严肃穆的气氛。那里请香是不用付钱的,但仅需一炷香。捐香火钱也仅一元人民币,他们还会为此击缶示谢,和其他庙宇很不一样。

那天安排去佛母洞,穆总只是说这是一个主要景点。佛母洞坐落在五台山南部的南台东南支脉接近山顶的地方。我们的车子在山脚下停了下来。我下了车,仰头上望,看不到山顶,找不到山路。他们说南台东南支脉一座如屏风般的山崖上、岩壁间,有一石洞天然而生,我们要爬上那山才能到佛母洞。我有点诧异,穆总他们已给我们安排了两匹栗色鬃毛的马。

作者骑马上佛母洞(右旁前为山西穆总)“骑马上山?”我望着那马,马齐我脖子高,我爬上它背,也是个难事。那马还算温驯,望着我,甩着马尾巴,似乎等着我骑上去。马头前一个人牵着缰绳,等我骑上马就出发。我可从来没骑过马啊,不要说这样的高头大马。我有点打退堂鼓,问穆总,能不能徒步上山?他们都笑了,山上没有路,要在山石上行走,那样上去不知要多长时间了,而且危险。我怕自己不会骑马,更怕儿子亮亮从马上摔下来,那就闯祸了,我有点后悔同意安排这个项目。穆总她们一直和我说,放心好了,很安全的。我看了下儿子,他已上了他骑的马,牵马人牵着他的马走了。我无奈将左脚踩进马镫,手拉着马鞍,终算爬上了马背。我紧张地抓住马背上的半圆形铁把手,尴尬地和穆总她们笑笑,穆总特意关照牵马人,让我的马走得慢点。

山上的路确实是难走,我骑在马上一直感到马是以近45度角度在行走。牵马人倒是机灵,牵着缰绳,有时在岩石上跳跃着行走,引路。

我只能死死抓住马鞍上的抓手,僵硬着腰,随马前行。我抬头找我儿子亮亮,只见他骑马是很自然的姿势,随着马的颠簸,身体随着摇晃,还有点得意。后来我才知道,他在高中时,随华山美校到青海、西藏、新疆去写生画画时,就常常骑马,而且还要背着行李,骑马赶路。他的同学也有从马背上摔下来的,但也要骑上去赶路啊,否则怎么到下一个写生点!那时我们真不知道他们有这种经历,否则会给我们家长增加多少担忧和害怕?

我开始有点适应骑马了,腰不再僵硬,眼睛开始向周围张望,欣赏景色。山有点陡,沿途树木不多,但草丛不少,大多长在岩石旁。向远处望去,山峦重叠,隐隐约约,不知是迷雾未散尽还是已进云雾中,眼前只见马那长长的脖颈背上的鬃毛在飘动,还看到那牵马人轻盈的身影。

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佛母洞前的平台,我从马背上爬下来,手心还有点湿漉漉的,但心情如释重负。

站在平台上看,佛母洞是个天然的石灰岩山洞。石洞分为外洞和内洞,大洞套着小洞,外洞阔大,洞口有石雕佛像。洞口敞开,高约3米,宽2米多,进深幽暗,由外而里渐渐收缩,在尽头的洞壁有一个扁圆形小孔通入内洞。内洞的构造非常奇特,小而幽,洞口距地面半米左右,扁圆狭窄,呈弯曲管状,斜向上延伸一米左右。乍看起来,佛母洞内洞口十分狭小,成年人是无法钻进钻出的。那天排在我前面进佛母洞的男子就遇到了点麻烦,不知是他的进洞姿势不对,还是他过于胖大,卡在洞口数秒钟,害得洞里的人拔他,洞外的人推他屁股,引来一片笑声。

我忽然想到,小时候我的一个同学的母亲,就是因为生育他而死亡,使他一直过着缺乏母爱的生活。我们也时常听到,有的小孩出生时胎位不正,而引起小孩和母亲的死亡。在古代,哪怕在皇宫里也常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好在我们后来医术提高,采用了剖宫产等,才挽救了不少产妇和孩子。我的妻子生育儿子时,也经历了那段艰辛、痛苦的时间。那天她说见红了,孩子大概要出生了,我连忙跑到老北门的摩托三轮车队叫来了车子,将她送到斜桥的红房子医院。她在医院里经历了24小时的“战斗”,才产下7斤的儿子。后来她讲起,那24小时真不是人过的,浑身疼痛得只剩惨叫,病房中惨叫声此起彼伏。医生在旁边鼓励你握紧拳头拼命用力生。实在没有力气了,医生就给你喂饭,休息一会儿再来。医生会鼓励你,子门已开了几厘米,给你勇气。那时医院是不允许家属陪的。我还真懵懂,将妻子送进医院,似乎完全拜托医生了?竟去上班,还出去开会。待我下班赶到医院,晚上7点多钟儿子才出生。现在想来还有点后怕,如果那天妻子生育时有个三长两短,或有点意外,比如胎位不正什么的,要找家属签字,哪去找我?那时没有手机和微信,只有办公室电话,在外开会怎么找人?好在妻子福大命大。

轮到我进洞时,我看着其他顺利钻进洞的人的样子,试着双臂举直,紧贴头部两侧,身体半侧,头、手终于先进洞口,我连忙试着肩膀微斜,慢慢挤进去,随后蹬地的双腿发力,同时腰部竭力蠕动,当伸直的双臂双手够着入口边沿时,头、手先出,身体半侧,由于洞口是斜下的,靠腰腹部蠕动爬伸,就慢慢离开外洞。当胳膊肘抵着洞壁就往开撑,凭着身躯蠕动前伸,石孔刚刚能容一人通过,我们经过这些艰难的动作,便入得内洞。进入葫芦形状的洞腔,洞腔里可容纳五六人。内洞的洞壁上,山岩经水溶化,产生许多乳石及石笋,洞壁石色斑驳,夹有各种色质,形状凸凹,犹如人体五脏六腑形样,洞形又呈葫芦形状,特别是洞腔右侧乳白色条纹,和人体脊椎骨、肋骨一样形象逼真,后人便称之为母腹。正因为内洞天然巧成,示现为人体腹内形状,所以称为佛母洞。我们在洞里祭拜了佛母,仍取同样的姿势,从原洞口返出。

我到佛母洞,才知道这里是佛教圣地,佛经上有记载,也有很多传说。

佛母洞是一个天然山洞,天地造化,它的灵迹为佛法应化世所罕有,它有佛教经典关于释迦牟尼佛的诞生载记所印证。

按佛经说,释迦牟尼亦名千佛,佛母洞又被人们称为千佛洞,千佛洞是供奉释迦牟尼的洞。佛母,是指释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她是古印度天臂国善觉王的女儿,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第一夫人。

一个春夜,摩耶夫人睡梦中见菩萨乘白象从空中向她走来,从右肋进入她的腹中,醒来发现自己怀孕了。摩耶夫人临分娩前,按照当时风俗,回娘家待产。她途经一座花园蓝毗尼园,安详徐步,处处观看,当手攀柔软低垂的无忧树枝时,随生太子。太子从她的右肋脱胎而出,太子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五台山佛母洞灵迹,与佛教经典所载佛诞生情形十分吻合。洞腔显示为人体母腹,右侧乳白色脊椎骨、肋骨形样石色,说明洞口恰好处于右肋部位,这与佛教故事中的菩萨乘白象从右肋下入胎,太子从右肋下诞生完全巧合。据说,佛母洞在中外佛教灵迹中是独一无二的。

据《清凉山志》载:“嘉靖末,道方者,夜游至此,见神灯万点,既出旋入。方随入,见玉佛像,森列其中,穹窿深迥,进里许,飘然闻波涛,悚怖不能出。念观音名,愿造像,忽见一灯,寻光得出,乃造石佛于洞口。”

后人又因石洞、石佛建殿堂,取名叫千佛洞。现存四尊明代石雕佛像,成为该寺起源和延续的佐证。建寺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

世人将入洞称为“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出洞即为“佛母重生”,脱胎换骨。按照佛家的说法,“佛母重生”能够洗掉以往所犯的“罪过”,获得新生。人,肉身凡胎的出生只有一次。人生历程各个不同,命运有顺有乖。佛母洗世尘,重生逢运转。体验“投胎佛母”和“佛母重生”,在佛母的甚深大愿加持下,便有圆满的果报。

“佛母洞”是佛教信徒,特别是蒙藏佛教信徒和海外佛教信徒朝拜五台山的必到之地。朝拜五台山的善信和游客,络绎不绝登临佛母洞,虔诚发心,把入洞、出洞示为大因缘,恳请佛母加持,获得重生,消除业障,福慧双增。

不少游人也到此赏玩。入洞、出洞是一种神圣的佛教仪式,也是一种充满妙趣的新生体验。

在返回山下的路上,我又一次尝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滋味。我骑上那匹栗色的高头大马,沿原路下山,上山时刚刚觉得骑马已有一点适应的感觉,现在荡然无存。上山时的45度角度,我的身子和地球引力垂直,仅需要向前倾斜,和马的颈脖靠得还算近,还有点安全的感觉。

下山时人骑在马上,人和地球垂直引力要向后倾了,手抓着那马鞍把手更是不敢松懈。有时下山的角度为五六十度,我真是惊吓得就差发出声音了。再加上下山时,牵马人走得比上山快,有时还向下跳跃着走,马就随着加快速度下行。我一路上一直惊魂不定,一直有种人要冲下去的感觉,根本失去居高临下欣赏大自然风景的乐趣。

返回到山下的出发地,穆总她们问我感觉如何。

我心神甫定,只是答道:“感叹,惊险。”她们都笑了。

其实感叹什么?母亲的生养不易,感叹佛母在佛教中的意义伟大。

惊险什么?骑马上山经历了惊险,到佛母洞才有了以上新的感叹、感悟。据说现在已有缆车可直达山顶,那就会缺乏骑马上、下山的惊险和进出佛母洞交织在一起的感叹了。当然这种惊险后的感悟,和孙悟空随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惊险感叹相差十万八千里。

万物变迁,生而又灭,一切宝中,人命第一,生当感恩父母生养之恩,感恩所有帮扶之人。

有人说,女性没有结婚、生育过孩子,那一生是不完整的,不会体会母亲生育之痛、养育之苦,难以体会母亲之伟大。我的佛母洞之旅,不知会否增加这种感受。

佛母洞因有特殊的佛教意义,所以还是有必要前往的。尤其是男游客,一生都无法直接感受到女性生育的艰辛与痛苦,在努力完成了从“投胎”到“重生”这一过程后,也许就会有接近现实的体会,有了这种体会,也许就会感慨于生命的伟大及大自然的伟大。

草于2022年2月6日(春节)

改于2022年6月13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