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现在养大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 > 第19部分(第1页)

第19部分(第1页)

经不是赚小钱,简直是投资高手了;如果是一般人这四年把所有的钱全部投入股市,恐怕早已输得要上吊、跳海了。

从股票市场四年的大跌可以看到,把几乎全部的收入投入某一个市场,尤其是有风险的产品(比如炒股),个人或家庭将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所以要提倡理财,提倡构建资产组合,强调风险分散――所有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中。

考虑到中国的股票市场正从低谷逐渐走向平稳,建议保留10万元的股票投资,其余部分应当转向储蓄、固定收益品种和保险,为将来的养老做准备。

3.问:我和太太工作稳定,家境也算殷实,目前我们两人的年收入总和在20万左右。但儿子读书不行,职校毕业后,目前收入2000元都不到。他准备今年结婚,女方的工资水平跟他差不多。这样的小家庭生活还得靠家长资助,所以为了儿子结婚,我打算准备20万。另外,儿子和儿媳学历都不高,工作发展空间不大,我很担心将来孙辈出生后,他们的生活会更加拮据。所以为了第三代着想,我还得留一点钱备用。目前我有32万元钱存定期放在银行,如何能妥善对这笔我们子孙三代都要依靠的款项做最好处理?

答:中国的圣贤几千前就教导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的父母是更伟大,将圣人的教诲发展成为“幼吾幼以及幼之幼”。如果按问题主人公的计算,目前有32万,儿子结婚就要化去20万,笔者怀疑剩余12万到第三代时还能派什么用场?

儿子和未来媳妇每月收入仅4千元,不知道为什么结婚要花20万?如果是用来买房,笔者赞成;如果是用于婚宴和蜜月旅游,笔者认为应当按小夫妻俩的收入状况量力而行决定结婚的花费。

建议把32万作为下一代的应急基金,遇到重大事情才予以动用。比如儿子结婚,但花费也要合情合理;第三代出生,小夫妻俩生活确有困难,可以一次性从中提供帮助。总之,开支的主要承担者必须是儿子和媳妇,父母只是作为旁观者提供帮助。这样有助于儿子和媳妇树立独自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量力而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中国的父母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己长大!

4.问:我的女儿目前在一家小型个人企业工作,收入在3000元左右,但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明朗。如今每天都有小企业面临资金问题或倒闭,我想通过购买相关保险为女儿事先防一手。另外,我和太太也快退休了,接下去就要考虑养老的问题,请问何种保险组合既能为防范女儿失业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又能使中年家长同时受益呢?

答:由一家保险公司提供一种保险组合,既能防范孩子失业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又能使中年家长同时受益,这样的保险组合还没有发明出来。如果有,相信所有人都会趋之若鹜、排队抢购,因为在这样的保险组合下,任何人只要搞到一张失业证明全家就可以不劳而获依靠保险赔偿金过日子了。另外,没有听说过把父母和子女放在一起,且被保险人有多个的保险组合。

txt小说上传分享

理财问与答(毕业后部分):(2)

女儿的问题主要是失业后如何获得经济来源维持生活。目前任何企业(包括私人企业)都有义务为职工购买“三金”――社会保障,即使是个人自由职业者也可以申请购买。除此之外,女儿和父母可以购买商业性的人寿保险。人寿险种类繁多,有的险种在投保者年缴保费若干年后,每月给予收益人固定金额作为生活补贴。这类险种也许能解决女儿失业金的补充及父母的养老问题。

一 父母的苦恼(1)

……育儿教育理财实用指南

徐浩

记得笔者读小学时,一个学期的学费是2元人民币,书费是3元人民币。那时,学校的学费收入少,教育设施成旧落后,教师的待遇很低。当时社会上曾流传“研究导弹的教授收入不及卖茶叶蛋的老婆婆收入高”。于是,中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产业化”改革。

“教育产业化”的思路一旦打开,开办学校、设置专业一夜之间成了赚钱的营生,原来乏人问津的教师职业一下子像捧上了“金饭碗”。家庭可以不消费,孩子怎么能没有良好的教育?“教育产业化”将“今日砸锅卖铁交学费、明日就能赚大钱”的思想灌输给社会。同时,利用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从“学前教育”赚起。

据调查,北京一些私立幼儿园收费非常昂贵。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全托,每月托费1080元,一年计有12960元,另要交1.5万元的赞助费和3万元的“教育基金”,家长共要交纳57960元。除 “教育基金”在孩子毕业后可以返还外,家长实际支付给幼儿园近3万元。这种收费在北京的私立幼儿园中还只属于中等水平,更有一年收费可高达四、五万元的。而一名大学本科生包括学费、生活费在内,年开销也不过万元上下,3岁孩子一年的花费超过了大学生。

孩子的学前教育就要接近10万元,按照这种标准,以后上小学、中学、大学……究竟还要为孩子提供多少教育费用呢?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新一期的《青年研究》刊等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题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子女受高等教育的家庭支出,费用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非在读子女的被抚养总成本达到49万元。这还未包括社会赠送、学校免费、春节压岁钱等5万至6万元的收入。按照该研究的统计,孩子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两项人均年进账达2300元,最高达4万元。此外,这49万元尚不包括孕产期的支出以及孩子从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

调研中最出人意料的是成年的未婚子女,有85%仍需要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费。其中,除租房(购房费)外,最高的费用是在家吃饭,外加服装、手机、上网、零用钱等,非在读的未婚子女竟然每年仍要花掉父母万元。

遗憾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的经济付出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并未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换句话说,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经济成本虽高,但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却不一定越有利。

中国作为年人均国民收入不到8000元的国家,父母培养一个孩子的费用竟然高达49万元,后者是前者的61倍,这个数字让人难以置信,甚至会怀疑其准确性。然而,事实不由你不信。中国的父母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投入之高,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一个中等收入家庭每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可以在1万元以上,高等教育阶段每年开销更是远远超过1万元,教育费用已成为很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教育费用如此之高,为什么家长还要不计血本地来培养孩子呢?原因很清楚,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夙愿。有了好的教育,仿佛将来就有了好的工作,很多人认为:教育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机会。

再贵也要让孩子读书的理念,为“教育产业化”提供了乱收费的绝佳机会。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六次全国涉农收费专项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学乱收费成为加重农民负担的主要原因,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金额约占涉农乱收费总额的一半。比如,一所重点中学的分数线是650分,考生考了649分想进这所学校就得多缴万元,然后每少1分,再加1000元。“因教致贫”、“读不起书”的现象大量出现,一些家长甚至感到“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赢了,能换来幸福;输了,就要用一辈子来还债。”

面对日涨夜大的孩子教育、抚养费用,传统的应对方法却非常有限。主要还是以家长工资收入、贫困学生学费被减免和助学贷款、以及学生勤工俭学等手段为主。然而,在笔者2004年亲自组织的一项市民理财状况调查中发现,市民的收入并非像媒体报道的那样高。该调查选择上海浦东人流量最多的陆家嘴地区,在一所高档的“正大广场”SHOPPING MALL中举行。从双休日早晨十时三十分开始至下午二时半结束,四个小时里工作人员对1000名随机抽取的市民进行了调查。被调查对象中,年收入3万元以下者占53%,12万元以上的只有3%;配偶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也有46%,12万元以上者同样只有3%。把调查数据简单通加就可得知:上海有超过一半家庭的年收入低于6万,年收入24万以上较为富裕的家庭只有3%。而年收入少于6万的家庭,如果要支付49万的孩子抚养费用,哪怕不吃不喝也要筹措八年。上海的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恐怕更加不容乐观了。

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各地相继采取了“奖、贷、助、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等多种办法。但事实证明,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广东为例,能够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还不到一半,靠勤工俭学解决生活困难的贫困生也只有30%,在时下到处朱门酒肉、满眼灯红酒绿的年代,有的大学生在教育高收费的逼迫下,不得不到垃圾桶里去拣拾剩饭,有的一天两顿代替一日三餐,有的一年只能买一条裙子,走投无路的则被迫黯然离开校园。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怎不强烈撞击着人们的心肺,催人泪下,使人痛心疾首。

。 想看书来

一 父母的苦恼(2)

现在,学生勤工俭学比起八十年代笔者读书时要普遍得多。但是勤工俭学无法成为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手段。学生在假期中可以打一些工,但如果平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肯定要影响学业,现在的孩子也吃不起这份苦。市场上勤工俭学的最高价格是每小时5块钱人民币,每天8小时一周5个工作日,暑假8周(二个月)打足也只有1600元,相对于每年上万元的开销简直是杯水车薪。即便如此,对勤工俭学的学生来说还不是人人都能赚到这个数的。

20年的教育历程充满不确定性。孩子呱呱坠地,最先令人担心的是孩子能否抵抗疾病的侵袭。稍大一些,要担心孩子摔伤、碰上车祸等意外。进入学前教育,各种兴趣班的费用花钱如流水。孩子刚到入学年龄,家长就四处托关系、走后门想让孩子上好的小学,花出几万的“赞助费”也顾不上心疼,还就怕没有地方送。升初中、考高中、进大学,三年一考胜似“科举”。孩子挑灯夜战、父母“回炉”陪读,考不上为将来就业发愁,考上了为高额的学费发愁。一方面是49万培养一个孩子,49万元像一座大山压得家庭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是家长应付高额抚养费的手段极其有限,孩子20年的教育历程与这对矛盾如影随形、日日相伴。

尽管近几年社会上对“教育产业化”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对教育高收费人人痛恨、众口一词无情鞭挞,要求教育再一次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普通老百姓势单力薄,无权制定教育政策,更无法抗拒“教育产业化”的社会现实。因此,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般家庭还必须面对教育高消费的现状,还必须准备49万元来培养自己的孩子。收入低微却支出昂贵,因此每个家庭和社会成员,都必须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和资产,制定个人和家庭的理财规划,节约开支,通过丰富的投资工具将有限的收入与资产进行增值保值,为家庭成员构筑保障体系,应对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这才是应对教育高收费的积极态度和聪明办法,愤怒、哀叹、抱怨、发牢骚非但于事无补,而且无法当作支付账单的支票使用。与为抚养孩子勒紧裤带、降低家庭生活质量水平相比,进取型的理财规划不但能满足孩子教育开支的需求,而且能够维持、甚至逐步提高生活水平,真正创建衣食无忧、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那么,什么是个人和家庭理财规划?理财规划有什么优势?理财规划如何制定?……让我们暂时抛开教育高收费的烦恼,跟随笔者的介绍,步入个人理财的广阔空间,细细体味理财规划的无限魅力。

二 理财规划(1)

20世纪70年代,理财规划首先出现在美国,当时主要为美国公众解决如何进行合理避税的问题。早期的理财规划停留在财务顾问的基础上,没有形成自成一体的理论和统一的操作程序。因此,不但客户不清楚,就连一些从事财务顾问服务的人员也不清楚理财规划与财务顾问的区别。

1985年第一个理财规划师协会在美国成立;随即英国在1986年、日本于1987年都成立了由国家认可的理财规划师协会。

1990年“国际理财规划师协会”成立。该协会为理财规划师制订统一的职业道德标准、胜任能力标准和实际操作标准。在总的原则下;各国各地区的成员协会组织根据各自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制定具体标准;规范理财规划师注册程序;举行理财规划师考试;颁发理财规划师证书。在发达国家,“先诊断、后规划、再实施、末评估”的专业理财规划服务已被广泛地接受,并成为个人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大陆的理财规划师组织经过不懈地努力,已经取得国际理财规划师协会的授权,在中国大陆举办考试和进行资格认证。业内人士预计,不久中国的理财规划师将会从优秀的证券投资人才、保险经纪人和银行的客户经理中脱颖而出。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产生股票的柜台交易起,中国人开始尝试除了工资以外通过投资赚钱的方法。在其后的二十年中,各种金融产品和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投资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人们开始谈论“理财”这个词。但是,什么是真正的理财?投资和理财有何区别?许多人并不清楚。据笔者观察,现在市场上所有的“理财”都是叫你买东西,让你投资。即便是银行的理财中心,也是把各种金融产品堆积在一起,充其量是一个金融超市。中国人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但是一旦涉及到投资,投资者会陷入“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窘迫境地。主观上,由于不具备财务分析知识,无法判别自己的财务情况是否属正常,是承担了过大的投资风险,还是过于保守闲置了资产;客观上,由于投资品种纷繁复杂,行情价格瞬息万变,一般投资者既无精力时刻关心自己的投资,也无专业知识判断行情的未来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道听途说或凭一时之勇投资,如同盲人骑瞎马,不仅不会带来收益,而且可能蒙受损失。笔者认为“投资≠理财”,投资是实现理财的手段,不能代替理财。如果错把“投资”当作“理财”,不理财就投资,其本质就是通过金融产品进行赌博,而且通常是“十赌九输”。因此,迄今为止并没有人真正帮助您“理”过“财”。

真正的理财亦称“理财规划”,强调一个“理”字,分为“财务理财”(量身定制)和“投资理财”(独立观点、比较研究)两个部分。“财务理财”(量身定制)要求理财规划师在详细收集客户财务资料的基础上; 对个人和家庭的现金收支、资产状况和投资品种进行盘点和清理,发现存在的问题,改变不合理的开支与投资;测试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构建最优的资产配置组合,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投资与保障计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