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拟定的行动计划,戚景并没有做任何隐瞒,全都坦诚相告。
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听完了所有事宜后,陆博轩这才意识到了不妙:坏事了,自己似乎知道的有点太多了!
按照不成文的规矩,但凡知道太多事的人,大概有两种下场。
要么彼此捆绑在一起,互为进退;要么拔了气门,永久闭嘴。
虽然说,戚景为君子,绝不会行谋害之事,但是,自己也得稍稍忌讳了。
“齐大人,你刚才说,此举乃是为了帮咱们俩解围,莫非是想让某参与其中?然,你说来说去,却是连我的名字都没提到呀!”
“陆大人又是怎么以为的?”
“你选择坦诚相告,肯定是另有原因的,据轩猜测,你应该是打算拉某入局。”
“大人真是睿智,简直一猜即中!”
陆博轩苦笑了一声,道:“进退两难之人,还有什么睿智可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已。”
戚景笑道:“想要保身,并不算难!”
“不难?”
“不错,只要一招故技重施,便可化解此围。”
故技重施?
噢……我明白了!
想当初,还在北伐初期时,自己曾以犒军为由前去了前线,结果,却是行了以督军为噱头的随军之事。
这一去,却是难得的一招妙棋。
不仅赚到了难得的军功,还避开了朝堂的政斗,可谓是相得益彰。
而这一次,同样也是以犒军作为开始,若故技重施,不知成效最终如何?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经这么一操作,自己又留在了边关,也就避开了最不想面对的回京复命。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外出的文臣,也是同理。
不回京,就不存在上禀评判,自然而然,也就化解了此厄。
难怪,戚景会将所有底牌全盘托出,原来,早就做好了具体计划。
留下?
当然可以!
那好,就这个问题咱们再深入地谈谈。
陆博轩先是表示了赞许,而后又皱着眉头道:“这个法子虽好,但却属于权宜之计,与高丽交恶,总有完结的那天,而到了那时,这些难题依旧还要面对。”
戚景笑笑道:“不,这一次打仗,只有as、不设终点,会一直不停地打下去。”
“你的意思是……”
“持久战!与高丽之间,我会一直保持不间断交锋的状态,但是,我却不正儿八经地去打。这种低消耗的方式,我想打多久就打多久。这样一来,不就可以长久在外了吗?”
不难看出,戚景现在已经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对君策略,不再一味的为君分忧了。
按照他的说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熬鹰战,只要战事不歇,他手中的兵权就没有理由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