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 > 第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二(第2页)

第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二(第2页)

(弟)以阐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业洪深。故于宗教二途,概不敢妄行染指。惟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法,颇生信向。十余年来,悠悠虚度,毫未得益。但自西徂东,由北至南,往返万余里,阅人多矣。

我以阐提的根性出家,自己揣度根性平庸陋劣,罪业深重。所以对于禅宗、教下这两种法门,根本不敢妄想来修学。惟独对于依仗阿弥陀佛的慈力,带业往生这一法门,很有信心。虽说十多年来,我悠悠泛泛虚度岁月,还丝毫没有得到净土法门的益处,但是从陕西到浙江,从北京到普陀,来回行走一万多里,也算阅人无数了。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

其中有平时自己认为通宗通教,看净土法门,好像不净之物,唯恐沾污了自己,这种人到临命终时,大多是手忙脚乱,呼爹叫娘。

其有老实头持戒念佛,纵信愿未极,瑞相不现,皆是安然命终。其故何哉,良由心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渟(ting)凝。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

其中也有老实巴交但持戒念佛的人,即便是念佛往生的信愿没有到极点,临终没有瑞相显现,却都能够安然命终。这是什么缘故呢?究其因,心性之水本来澄清,前者由于起了分别而昏动不明;而后者呢,虽然意识海中波涛奔涌,但因持佛号而逐渐平静。所以前者是有上等之智的人,还不如后者少智愚痴的人,弄巧反而成为大拙啊!

伏愿和尚发菩提心,宏扬此法。倘净土经论,尽皆通彻,则何幸如之。若或未尽钻研,或恐违背本宗,不敢称性发挥,当权将宗教两门工夫,暂时歇手。

惟愿和尚您发菩提心,宏扬净土法门。倘若净土的经论,都能通达彻究,这是何等庆幸啊!如果还没有钻研透彻,或者恐怕违背本来所学的宗派,不敢称性发挥,那么应该先将禅宗、教下这两门的工夫,暂时放下。

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毫芥蒂。必究佛祖偏赞之所以,四众遵违之利害。则不被门庭隔碍,而敢于一切禅教律人前,称性发挥,无复畏惮矣。

凡是有阐扬净土的经论,平心气和的去读,心中不要有丝毫褒扬禅宗,贬抑净土的念头。一定要深究佛陀祖师特别赞叹净土的原因,四众弟子尊奉违背的利害关系。这样就不会被门派之见所隔碍,而敢于在一切禅、教、律等宗派的学人面前,称性发挥净土的义理,而没有什么畏惧忌惮的了。

然净土书多,最要唯十要。十要中断疑生信,尤推或问,直指,合论,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

然而净土方面的书很多,最重要的是蕅益大师的《净土十要》。《净土十要》当中,断疑生信,尤其推重:第六卷天如禅师的《净土或问》、第七卷妙叶大师的《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第十卷袁宏道的《西方合论》,这些是冲破坚执锐气的元勋。

其外净土圣贤录,历载诸菩萨祖师居士妇女,及恶人畜生往生事迹。读之则知历代禅教律诸四众求生净土,如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

还有彭际清的《净土圣贤录》,记载历代诸位菩萨、祖师、居士、妇女,以及恶人、畜生往生的事迹。读后,就知道历代禅、教、律等诸四众弟子都求生净土,如同群星都环绕着北极星,众多江河全都流向东方。

而龙舒净土文,言浅义周,词详理备,为接引初机第一要书。若欲普利众生者,此书万不可忽也。

而《龙舒净土文》,言语平易,义理周全,词句详尽,法理完备,是接引初机的第一要书。对于想要普遍利益众生的人,这本书千万不可忽视啊。

(弟)昔遇善子平者言,寿不过三十八,今适满其数。恐无常倏至,所以专持佛号,预待临终。

我过去曾经遇到过一个善于算命的人说:我的寿命不超过三十八岁,现在刚好满这个岁数。恐怕无常突然到来,所以专持佛号,提前准备临终的到来。

设无常果至,则后会无期。兼欲雪在家毁谤佛法之罪,故不避忌讳,略采野芹,献于饱餐王膳大富长者座下。祈悯而纳之,福我秦邦。

假设无常果然来了,那么我们就后会无期了。我又想忏悔洗脱在家时毁谤佛法的罪过,所以冒昧地略说我的浅见,献于广学博闻的您面前,祈愿悯念而纳受,造福我陕西一方众生。

提永明之正令,遵莲池之遗规。使自他同出生死,幽显共生西方。则净土兴而宗风不坠,众生福而国运常亨。所谓移花赚蝶至,买石得云饶。书此大旱望雨之诚,用卜同归莲邦之庆。祈垂海涵,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

按照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遵守莲池大师的遗嘱: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使得自己他人都同出生死,幽界和显界众生共生西方。这样净土法门兴盛而禅宗之风不坠,众生有福而国运常久亨通。所谓:移花赚得蝴蝶飞来,买来奇石引得云雾缭绕。我写下这如同大旱祈望下雨一样的诚心,并据此设想将来和您同归莲邦的欣庆。衷心希望您能包容采纳,那么法门有幸,众生有幸!与友人论校经纲要书

佛经义理无穷,随人所见,各自着述。只一经也,别圆终顿,所判不同。因缘观心,所释各异。

佛经的义理无穷无尽,随人所见,各自有所着述。只是一部经,就有别教、圆教(天台四教)、终教、顿教(贤首五教),判教的不同。针对因缘来解释,针对观心来解释,解释的会各有差异。

况复后世禅道大行,人皆乐闻直指之说,谓其亲切痛快,易于得益。由是多有以祖意释经意,挽佛说徇己说。抹除事相,专谈本分。或以机锋为转折,或以表法为通关。但能不背心宗,皆堪辅弼佛说。纵不能普被三根,称佛本怀。亦可以各利一类之机,令其就路还家。又显经义幽远,佛理圆通。法法归真,头头合道。

何况到了后来唐宋之时,禅宗之道大为盛行,人们都喜欢听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认为这样开门见山、直达目的,容易得到利益。因此就有很多人,用祖师的意思来解释经文,或引用佛陀所说来支持自己的见解,并在修行中抹除事相,专谈自性的本来面目。或以机锋问答来转迷为悟,或者比喻表法来打破参禅路上的关口。但只要能够不违背禅宗心法,都堪能辅助佛说。纵然这些方法不能普被上中下三根而完全符合佛陀普度一切众生的初衷,但都有益于特定根机的众生,使他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出离轮回。又显得经文含义深奥,佛理圆融通达。法法皆归真,头头皆合道。

良以者个如太虚空,杳无疆界,不妨随人所住,以分南北西东。如摩尼珠,非青黄赤白等色,而复遇青现青,逢黄现黄。青黄虽非本色,本色不离青黄。倘欲离青黄以觅本色,非蕴空大士不可。

其实,心性如无边虚空,杳然没有疆界,当然无所谓方位。但不妨随人所住地方不同而分出东西南北各种方位。如同彩色多变的摩尼宝珠,并非具有青黄红白等特定颜色,但它遇到青色就现青色,逢到黄色便现黄色,青黄虽然不是摩尼珠的本色,但本色却需要借助于青黄等特定颜色而显现。倘若想要离开青黄等特定颜色而寻找本色,若非五蕴皆空的法身大士,不可能做到。

如李长者之华严论。憨山之法华击节。曾凤仪之三宗通。及禅家以念佛作话头看,以净土依正作本分说等。

例如唐朝李通玄的《华严经论》。明朝憨山大师的《法华击节》。明朝曾凤仪的《三宗通》。以及禅宗以“念佛是谁”作为话头来参,以净土的依正庄严,来作禅宗的本分说(如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等等。

不得律以教家常格,谓为错讹而稍加更改。以彼另属一宗,揽一切法指归向上。设一更改,于本注前后血脉隔断。又不能于教理始终意义吻合。一经稍改,两途俱失。剜肉作疮,有损无益。还他本来面目,流通后世。

不能用教下的常规准则来衡量、评判禅宗的修行方法而认为其有误,更不能因此对禅宗修法做任何更改。因为这些方法是专属于禅宗,其方法是将一切法、一切相都直接破除,直指人心,复归本来面目。如果按照教下而将其改为实意之语,哪怕改动一点,都将误解禅宗修行方法的本质,而扭曲破坏禅宗的传承,又不能同经教道理的意义完全吻合。禅宗方法一按照教下加以改动,则非彼非此,两种修法的意义都失去了。好比挖肉作疮,有损而无益。应让禅宗按照其本来面目,流通后世。

譬如春兰秋菊,各擅其美。尽忠行孝,俱振纲常耳。以师在海山,言憨山所注法华,有不合经旨处,以憨山多约本分作直指之谈故也。

譬如春兰秋菊虽季节不同,但各有其美。尽忠行孝虽对象不同,同样都是振兴伦理纲常。您在普陀山,说憨山大师所注解的《法华击节》,有不合经文义旨的地方,这是因为憨山大师多针对禅宗本分,按照直指人心来谈的缘故。

又校经一事,甚不容易。恐师无暇及此,委任他人。须有出格见识,十分细心,再三详审,勤加考稽。方可一正讹谬,令其芜秽尽除,天真彻露。否则宁可依样画葫芦,庶不至大失其本真矣。

另外,校对经书这件事情,非常不容易。恐怕您没有闲暇做这件事。如果委托他人,必须托付有出格见识,又十分细心的人,且应再三详审,勤加考据。才可以修正讹谬,除去所有杂乱及瑕疵,使天真面目完全显露。否则,宁可依原样画葫芦不加改动,这样虽不能去除芜杂,但也不至于错得太多啊!与融明大师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