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哈尔滨,僻处边陲。在昔但为华俄渔场而已。自铁路开通,遂成欧亚交通重要地点。万商云集,各行星罗。较京津沪汉,无多让焉。
吉林省的哈尔滨市,在中国的边陲。在过去,仅是华俄的渔场而已。自从铁路开通,就逐渐成为欧亚交通的要地。万商云集,各行各业如星星罗布。比起北京、天津、上海、武汉这些大城市,毫不逊色。
但以寺宇绝无,高僧不来驻锡。经典未布,人民无缘培修。中东铁路监察局长陈飞青君,宿植德本,笃信佛乘。欲使滨江同人,咸沐如来法化。特向中东路局,请地数亩,拟建十方丛林,命名极乐,以宏佛法而资信仰。
但是因为整个城市没有一座寺院,高僧不来弘化。佛教经典没有流布,人民没有因缘培福修行。中东铁路监察局长陈飞青先生,宿植德本,深信佛法。想要使哈尔滨的人民,都能沐浴如来佛法的教化。特别向中东铁路局,申请了数亩土地,打算建十方丛林,命名为极乐寺,宏扬佛法而资助人们的信仰。
其绅商首领,若某某等数十人,莫不皆本己立立人之心,行自利利他之事。为之协力赞襄,以速其成。其建筑规模,悉仿内地大寺之制。以倓虚法师,博学多闻,深通经教,志切宏法而利人,因请为住持。
其中士绅商人首领,某某等有十几人,全都是本着自己成就,成就他人的心,来实行自利利他之事。为之大力协助,来迅速建成这座寺院。寺院的建筑规模,都是模仿内地大寺院的建制。因为倓虚法师,博学多闻,深通经教,有志宏法而利益众生,因此请他来住持。
祈其寺成之后,长年讲经。俾莅滨人士,咸知修身淑世之道,与夫了生脱死之法。兼复堂开莲社,继庐山之遗风。室辟阅经,穷修持之秘要。但以平地建筑,与长时宏法。其事体甚大,其费用甚繁。
祈愿寺院建成之后,长年讲经。使得来到哈尔滨的人们,都知道修身济世之道,与了生脱死之法。并开办莲社,继承庐山慧远大师的遗风。开辟阅经室,来穷尽修持的秘密要诀。但因为这是从平地上建筑寺院,且要考虑长时间宏法。所以这个事体很大,所需的费用也很繁多。
以故恳祈当道长官,巨绅富商,及一切善信人等。各各发菩提心,行方便事。打开宝藏,培植福田。输金输粟,转劝转募。俾含空宝殿,指日成功。满月金容,经劫常住。高僧莅止,经典流通。
因此,恳切祈愿当道长官,巨绅富商,及一切善信人等。各各发菩提心,行方便事。打开宝藏,培植福田。布施财物,展转劝化,展转募捐。使得含在空中的宝殿,指日成功。佛陀的满月金容,经劫常住。高僧莅临,经典流通。
莲社开,而净土之宗风丕振。经教宣,而苦海之舟筏长存。从兹人慎三业,户敦十善。胜残去杀,同登仁寿之域。信愿念佛,共生极乐之邦。
莲社开办,而使净土的宗风大振。经教宣扬,而使苦海的舟筏长存。从此人人谨慎护持身口意三业,家家户户力修十善之行。制止残暴,远离杀害,同登仁寿之域。真信切愿,念佛名号,共生极乐之邦。
将见出资善士,常蒙佛天护佑。当必灾障冰消,吉庆云集。身心安泰,家门静谧。富寿康宁,现生获箕畴之五福。尊爵上章,后裔纳伊训之百祥矣。
必将看到,出钱的善人,常蒙佛天护佑。也必定会使灾障冰消,吉庆云集。身心安泰,家门静谧。富寿康宁,现生获得箕子在《九畴》所说的五福。尊贵高显,后世子孙得到《伊训》中所说的各种吉祥啊!
(注:
【五福】五种幸福。《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杭州弥陀寺启建莲社缘起疏
一切众生,一念心性,与佛全同。而其居心行事,与佛全异者,其故何也。良以迷本具之性德,逐妄合尘。以性具无着之戒定慧,反作逐境染污之贪瞋痴,遂造随事争执之杀盗淫。由是之故,轮回六道,受诸极苦。久经长劫,莫之能出。
一切众生,一念心性,与佛是完全相同的。然而众生的存心和行为,却与佛完全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实在是因为众生迷惑了本来具有的性德,追逐妄相,合于六尘。把自性本来具有的无所执着的戒定慧三种性德,反而变成了追逐外境沾染外污的贪瞋痴三毒,于是造作随事争执的杀盗淫三业。因此,轮回六道,饱受痛苦。经过长久劫,仍不能出离。
大觉世尊愍之,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示生世间,成等正觉。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其间教随机异,法以缘殊。大小偏圆,权实顿渐,各就机宜,令得利益。
大觉世尊怜愍无知造业的众生,兴起无缘大慈,普运同体大悲。示现化生来到世间,并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多次。在此期间,世尊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和因缘而采用相应的教法。大乘、小乘、偏教、圆教、权教、实教、顿教、渐教,各自就着众生的根机和情况,使他们都得到利益。
于中求其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不断惑业,得预海会。即此一生,定出轮回者。无如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殊胜超绝也。
在这众多法门当中,如果要找到一种上中下三种根机,普遍加被,利钝二根,全部收摄;下手容易而成功高妙,用力较少而得效迅速。不断烦恼惑业,就可参预莲池海会;就在这一生,决定超出轮回的法门。没有一个能够超过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这一法门的殊胜超绝啊!
以故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悉皆极力赞扬,普劝往生。
所以《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典,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全都极力赞扬净土法门,普劝往生极乐世界。
迨至大教东流,远公大师,隐居庐山。创开莲社,宏通此法。最初结社之时,高僧钜儒之预会者,凡百二十三人。若终公之世,三十余年之内,其入莲社而念佛名,蒙接引而得往生者,则多难胜数也。
等到佛法东来,慧远大师,隐居在九江庐山东林寺。开创念佛莲社,宏通此净土法门。最初慧远大师结莲社之时,高僧大儒参预莲社的,共有一百二十三人。如果终其慧远大师在世之时,三十多年之内,加入莲社念佛名号,蒙阿弥陀佛接引而得往生的人,多得难以胜数啊!
自兹厥后,代有高人。宏扬莲宗,导利含识。宋初永明大师,住持净慈(净慈初名永明)。圆修万善,偏赞净土。恐学者不知自力佛力之所以然,作四料拣,以为指南。俾上中下根,若凡若圣,皆有遵循。若非弥陀化身,何克臻此。
从此之后,每个朝代都有高僧大德,宏扬净土宗,化导利益众生。宋朝初年,永明大师,住持净慈寺(净慈寺最初名为永明寺)。圆满修行种种法门,却特别推崇提倡净土法门。恐怕学习的人不知道自力佛力的所以然,作了一个四料简,作为修学的指南针。使得上中下三种根机,或凡夫、或圣人,都有一个遵循的轨则。如果不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后有省常法师,当太宗真宗之际,住持昭庆。慕庐山之遗风,结净行之莲社。而王文正公旦,首先归依,为之倡导。凡宰辅伯牧,学士大夫,称弟子而入社者,有百二十余人。其沙门则有数千。而士庶则不胜记焉。
后来又有省常法师,在宋太宗、真宗之时,住持昭庆寺。仰慕远公在庐山倡导念佛法门的遗风,结起修学净行的莲社。而当时的宰相文正公王旦,首先来归依,来作为倡导。凡宰相州官,学者贵族,称弟子而加入莲社的,有一百二十多人。其中出家沙门则有几千人。而普通百姓就就不计其数了。
明季莲池大师,参禅大悟之后,力修净业,重兴云栖。以契理契机,莫过净土。遂着弥陀经疏钞,发其甚深旨趣。净土宗风,为之丕振。而一生悲敬双修,事理不二。以故戒杀放生,济孤利冥之懿范,数百年来,中外景仰。
明朝的莲池大师,参禅大悟之后,着力修习净业,重新振兴云栖寺。认为上契佛理,下契众机的法门,没有超过净土法门的。于是写下了《弥陀经疏钞》,阐发其中甚深的旨趣。净土宗风,为之大振。而莲池大师一生悲敬双修,事理不二。所以他提倡的戒杀放生,救济孤儿,利益冥界的美好轨范,几百年来,令中外景仰。
清雍正间,省庵法师,住持梵天。宏阐净土,不遗余力。其劝发菩提心文,堪与日月争光,虚空等寿。由此诸祖心光所映,杭州人士多皆信向。又以山水佳胜,高人蔚生。而人以类聚,故法门知识,亦多莅止。因兹法化之盛,较各处为优。地灵人杰,法以缘兴,信非虚语。
清朝雍正年间,省庵法师,住持梵天讲寺。不遗余力地宏扬净土法门。他写的《劝发菩提心文》,堪与日月争光,虚空等寿。由于有诸位祖师的愿力心光所映照,杭州地方的人士,大多都信仰趋向净土法门。又因为杭州这个地方,山清水秀,高人如林。且人以类聚,所以很多法门善知识,常常莅临此地。因此佛法教化的盛况,比起其它地方更为优胜。常言道,山水灵秀、人才俊美,佛法可因此而兴,看来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