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全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内容概括结构图 > 三斯提利科在意大利对蛮族的用兵403 ad(第1页)

三斯提利科在意大利对蛮族的用兵403 ad(第1页)

看起来好像是斯提利科将君王遗弃在毫无防卫的米兰皇宫,事实上他可能计算过离开的期限、敌军的距离以及可以迟滞他们行动的障碍。主要的阻障还是意大利周围的河流,像是阿迪杰河、明修斯河、奥格利奥河和阿杜阿河,在冬季和春季时,因为降雨和冰雪融化的关系,这些河流都会涨水,河面不仅宽阔,而且水流湍急。[209]但是当前这个季节非常干燥,哥特人毫无困难就能越过宽广而多石的河床,在中央的位置才有一道水很浅的溪流。就在阿拉里克趋近米兰的城墙或郊区时,看到罗马皇帝在他前面弃城逃走,感到骄傲自负,不禁心中大乐,而这时哥特军队早已派出一支强大的分遣队,固守阿杜阿河的桥梁和通路。霍诺留在一小群高阶官员和宦官的陪同下,身边只有兵力微弱的护卫,很快向着阿尔卑斯山区撤退,想在阿尔勒城找到安身的地方,过去有几位皇帝在此地建立过行宫。但是哥特人的骑兵很快就会赶上,[210]使霍诺留无法渡过波河。[211]他们处于非常紧急的危险状况,不得不找有防御工事的阿斯塔作为临时避难所,这是利古里亚或皮德蒙特的一个小镇,位于塔纳鲁斯河的河岸边上。[212]像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竟会聚集如此丰硕的战利品,势必无法长久抵抗,哥特国王立即开始围城并不断施加压力。

皇帝事后宣称,他的胸怀坦荡从不畏惧,可能连他自己的宫廷中都没有人相信。[213]最后到了毫无希望的紧要关头,蛮族甚至已开出了体面的投降条件,终于盼望到英雄到来,他的名声使皇帝放弃了投降的念头,免于遭到被敌人俘虏的耻辱。斯提利科亲自率领英勇无敌的选锋,怕攻占桥梁浪费时间,所以全体泅水渡过阿杜阿河,接着需要越过波河,这是极为大胆的冒险行为,更不必提所遭遇到的危险和困难。但这样他就能抄近路穿越哥特人营地抵达阿斯塔城下,行动终获成功,使罗马人重获希望,也维护了他们的荣誉。蛮族不仅没有攫取胜利的果实,反而逐渐被西方的部队围困,援军还在不断通过阿尔卑斯山的各处隘道。蛮族的居留地被清剿,运输的车队被拦截,罗马人提高警戒准备建立包围圈,要把围攻阿斯塔的部队全部围困在里面。哥特民族留着长发的酋长都来参加军事会议,他们全是年长的武士,身体围裹着毛皮,严峻的面孔画着显示荣誉的疤痕。他们考虑是继续作战获得光荣,还是确保掠夺到的既得利益,最后认为以慎重为上策,建议及时撤退。在这场重要的争辩中,阿拉里克展现出罗马征服者的气势,提醒在座的同胞他们所达到的成就和企图后,用激励士气的讲话向他们提出庄严而确切的保证:要在意大利建立一个王国,纵使殒身丧命也在所不惜。

蛮族经常因为纪律的松弛而暴露在被袭击的危险之下,但是,斯提利科却并没有选择在他们享乐和痛饮时进攻,而是决定将进攻的时间放在蛮族基督徒庆祝复活节的欢宴时刻。[214]当然就教士的说法这是亵渎神圣的行为,因此为了执行这个策略,便把任务交付给索尔这个蛮族出身的异教徒,他在狄奥多西的资深将领中,具有非常显赫的名声。阿拉里克建立在波勒提亚[215]附近的哥特人营地,在皇家骑兵突然发起的猛烈袭击中,完全陷入混乱的局面(公元403年3月29日)。但是,不过片刻工夫,他们的领袖发挥天赋的无畏才能,对所属的蛮族士兵下达进入战场展开会战的命令,于是他们立刻从惊慌的状况中恢复。基督教的上帝回应了他们的祈求,他们虔诚的宗教信念,为他们与生俱来的英勇气质增添了新的力量。在这场接战中,双方有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势均力敌的状态。阿兰人的酋长外形矮小而粗野,却掩藏着气度宽宏的心灵,奋不顾身地搏斗直到为帝国牺牲性命,证明他那无可置疑的忠诚。这个骁勇的蛮族在克劳狄安的诗歌中,还未得到应有的名声,因为诗人只赞美他的美德却不提他的名字。他战死以后,所指挥的队伍发生惊慌跟着逃散,要不是斯提利科立即率领罗马和蛮族的步兵发起攻击,一翼骑兵的溃败就会为阿拉里克带来胜利。

将领的战术素养加上士兵的骁勇奋战克服了所有的阻碍,血战一天到达日暮,哥特人从战场撤离,营地的堑壕被强行突破,就像罗马的臣民饱尝洗劫和杀戮的痛苦一样,他们也遭到大祸临头的报应。科林斯和阿尔戈斯贵重的战利品,让西部的老兵都发了一笔横财。阿拉里克的妻子被罗马人俘虏,她曾经迫不及待地要求她的丈夫赠予她所应许的罗马珠宝和贵族女婢,现在只有恳求对她表示轻视的敌人大发慈悲。数以千计的俘虏从哥特人的锁链中得到释放,他们分散在意大利的行省,异口同声颂扬这位解救者的英雄事迹。无论是从诗人还是从共和国的立场来说,斯提利科的凯旋[216]都可以与马略相提并论,在意大利的同一块地方,迎战并歼灭北部蛮族的另一支大军。后代子孙看见辛布里人和哥特人的累累白骨和破烂头盔,很容易被混淆;后人可能会为了纪念这座城市而建立一座共同的胜利纪念碑来缅怀这两位名垂千古的将领。他们在这个让人低回不已的地点,击败了罗马两个最难克服的敌人。[217]

克劳狄安[218]用雄辩的口才来歌功颂德,赞扬波勒提亚的胜利,这一天可以说是他的赞助人一生之中最光荣的日子。但我们可以从中听出,他的弦外之音是在推崇哥特国王,说实在的,他的名字完全可以被打上海盗和土匪的标签,每个时代的征服者都能被加上这种头衔。但斯提利科的诗人心知肚明,阿拉里克具有绝不认输的坚忍性格,能从每一次挫折中奋发图强,获得敌人的资源后东山再起。他在步兵部队惨败后,带着完整无缺的骑兵主力逃离战场,也可说是被迫后撤,一点都不浪费时间来悲悼许多英勇同伴难以挽回的损失。胜利的敌军还以为可以俘虏哥特国王,但他们的行动却难免受到败兵的牵制。于是阿拉里克大胆决定突破亚平宁山无人防守的关隘,使富裕的托斯卡纳成为一片焦土,他情愿战死在城下也要夺取罗马。

斯提利科的主动积极和勇于任事拯救了首都,使其免于一场浩劫,但他对陷入绝境的敌人存着忌惮之心,不愿用另一次会战来赌帝国的命运,提议要用金钱换取蛮族的离去。锐气十足的阿拉里克拒绝他所提出的条件,对于允许他撤离和提供年金,表示出藐视和愤慨的态度。但对于各行其是的酋长,他的权力其实相当有限,王位也并不稳当,他之所以能够从与其他酋长相等的地位被擢升为国王,完全是因为他们的支持。除了少数人另有打算,他们还是愿意追随未能获胜的统帅,但是其中有很多人在私下与霍诺留的大臣取得协议,受到诱惑就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国王只有屈从大众的要求,同意与西部帝国签订条约。他率领军容壮大的部队进入意大利,现在只能带着残部回师渡过波河。罗马军队有相当强大的兵力用来继续监视他的行动,斯提利科与一些蛮族酋长保持秘密联系,阿拉里克若在营地或会议中有什么企图和打算,他很快就会接到通知。

哥特国王要用光荣的成就来证明他的撤退是早有图谋,他决心占领重要的城市维罗纳,以控制雷提亚这一阿尔卑斯山的主要通道。目的在于让大军畅通无阻地经过散布着日耳曼人部落的地区,和日耳曼人建立联盟关系以补充耗损过大的实力,然后经从莱茵河的另一边,侵入高卢富饶且毫无戒心的行省。他根本不知有叛徒已将行动计划泄露出去,一无所知地向着山区的通道前进,谁知已被皇家的部队占据。片刻之间,他的前锋、侧翼和后卫同时暴露在攻击之下。这场血战在离维罗纳城外不远处展开,比起上次在波勒提亚的惨败,哥特人的损失不算太严重。国王快速逃脱,要不然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若不是阿兰人轻举妄动,罗马主将的计谋就不会落空。阿拉里克将军队的残余人员安顿在邻近的山岩地区,现在对手已从各方面对他形成合围之势,而他已做好了抵御兵力优势敌军围攻的准备。但他无法抗拒饥饿和疾病所造成的毁灭性打击,对于缺乏毅力且任性善变的蛮族,也不可能阻止陆续发生的逃亡事件。在这种穷途末路的绝境中,他最后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当然还有敌手的宽厚逃出生天,斯提利科将哥特国王的撤离看作自己对意大利的解救。[219]虽然人民和教士无法对和战大计提出合理判断,但却敢于指责斯提利科的策略。他有许多次围困和歼灭国家大敌的机会,却还是纵虎归山。公众获得安全之初会产生感激和欢愉,但后来大家的心头都为猜忌和诽谤所盘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