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画师 第一章(1)
如同每个早晨一样,他往大海中心游了一百五十个划手,再以等量划手游回来,直到脚下感觉到岸边的鹅卵石。毛巾挂在被海浪卷上岸的树干上,他拿来擦干身体;再穿上汗衫和鞋子,然后沿着狭窄小径,从小海湾往上走向岗哨塔。他在那儿煮了咖啡,开始工作,为了画出理想的氛围,他加上各种蓝、灰色调的颜料。他的睡眠越来越少,老是睡睡醒醒,昨天夜里他决定以冷色调来描绘水平线的忧伤线条,水平线那里已有一道朦胧光线映出士兵们路过海岸的身影。他花了四天,以非常纯净的银白色淡笔勾勒出浪潮拍岸的波光粼粼,现在接着用上冷色调,可以让士兵笼罩在反射的光线之中。因此,他在一个小瓶罐里,把白色、蓝色和极微量的土黄色混在一起,调成一种明亮的蓝。随后,他在用来当调色板的烤箱盘上试验了两三次,再用些许黄色把之前的混合色弄浊,然后持续工作了一整个早上。最后,他将笔杆放到齿间,后退几步观察效果。现在,天空和大海和谐共存于环绕高塔内部的墙面;尽管仍有不少部分未完成,水平线却已预示出一条柔和的线条,那抹些许朦胧的线条将会凸显出四散士兵的孤寂,他们漆暗的身影溅洒着金属的闪光,正在雨中走远。
他用水和肥皂把几支画笔冲洗干净,放着晾干。从下面——峭壁脚下那边,传来一阵马达和音乐的喧闹声,声音来自每天同一时间绕行于岸边的观光游艇。安德烈斯·法格斯不需要看表,便知道时间是下午一点整。由船上扩音器里传出的女性嗓音和平常一样响起;当船艇来到小海湾前,声音似乎更亮更清楚,虽然有几株松树和灌木丛的阻隔,声音还是直接传抵塔楼。那些松树和灌木丛并不受水土流失和几处坍方的影响,依旧牢牢抓住斜坡。
“这个地方叫酋长海湾,是柏柏尔人海盗船的避风港。各位可以在峭壁上方看到一座古老的岗哨塔,那是建于十八世纪初的海防瞭望台,当北非的摩尔海盗入侵时,可以用来通知附近居民……”
那是每天同样的声音:训练有素,咬字清晰。法格斯想象那是一位年轻女子,而且显然是个当地导游,陪同观光客从绞刑岛到邪恶角,度过三个小时的航程。那艘汽艇身长二十米,彩绘着蓝白两色,通常停泊在背阴港。最近两个月来,法格斯从峭壁的高处看着游艇来回穿梭,甲板上挤满拿着照相机和摄影机的游客,扩音器传来的夏日音乐震耳欲聋,叫人难以消受。因此,当那女性嗓音打断音乐插进来说话时,着实令人感到欣慰。
“在那座被遗弃多时的岗哨塔里,住着一位知名画家,他以一幅大壁画来装饰塔楼内部墙面。非常可惜,那是私人属地,不能开放参观……”
这次女人说的是西班牙文,但是其他时候会以英文、意大利文或德文介绍。只有游客是法国人时,才会换个说法文的男声,那个夏天大概只出现了四五次。法格斯想着,不管怎样,这一季快要结束了,搭游艇的观光客会越来越少,每天的参观活动很快会变成每星期一次,当冬天吹袭的夹带灰尘的风从西边风口冷冽地灌进来,让海天都蒙上阴影时,参观活动便会中止。
他再度将注意力拉回壁画,上面已经出现新的裂痕。圆形大壁画的全貌依然只有零散的几个区块上了色,剩下的部分,则是用炭笔在白墙上勾勒出的纯粹黑色线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浩大又动荡不安的景致,没有标题,没有时代,画中的盾牌半埋在沙土里,中古世纪的钢盔上溅了血,一把突击步枪的影子倒映在十字架木桩林地上,古老的环绕城垣和现代城市的水泥玻璃大厦同时并存,时代错乱的感觉并不强烈,反而更像是在印证着什么道理。
战争画师 第一章(2)
法格斯继续作画,既仔细又有耐性。虽然他画技精湛,那却不是件优秀的作品,这他知道。他有绘画的巧手,却是个蹩脚画家,这点他也知道。事实上这些他向来都知道,但是这幅壁画并非为其他人而作,而是为了他自己。这幅画和美术天分没什么关系,却和他的回忆息息相关,和一部照相机的镜头所规范的三十年人生的视角有关。因此,他画中所有的直线和角度的取景——用取景这个字眼或其他说法都好——都以独特的僵直特色呈现出来,那种僵直感稍有立体派的味道,给予人和物有如铁丝网或护壕无法抹灭的那种轮廓。壁画的范围涵盖了岗哨塔一楼的全部墙面,那是一个约三米高、周长二十五米的连续全景,中断的地方只有两扇面对面的窄小窗户、对外的大门和通往楼上的旋梯。法格斯将楼上的空间安置为起居室:里面有个手提瓦斯炉,一个小型冰箱,一张帆布行军床,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一条地毯和一个大木箱。七个月前他便住在那里,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那里变成一个可以住人的地方:在塔楼上方以防水木材搭盖临时天花板,用混凝土做一些梁柱以强化墙壁,在窗户上加钉窗板,并清通排出峭壁外侧的茅厕水管,茅厕是在岩石上挖凿的洞,状似窄小的半层地下室。外面还有个蓄水槽,安装在木板和波浪瓦搭起的棚子上方,他把那个棚子用来当浴室和车库,放他那部每星期骑去镇上采购食物的越野摩托车。
法格斯担忧起那些裂痕。太快了,他自言自语。也太多裂痕了。这个问题并不影响这部作品的未来,却影响到作画所需的时间,打从发现那座被遗弃的塔楼而有作画的打算开始,那就是件没有未来的作品。他那样想着,不安地用指腹滑过几道裂成扇形的小裂缝,裂缝在壁画完成度最高的地方延展开来,下面的黑色和红色线条呈现出远处焚烧中的古城,以及它逆着火光的不规则多面体墙垣,好像波希[1]、戈雅[2]、阿特尔[3]及其他画家曾画过的焰城:人类的手、大自然和命运,全熔化在同一地平线的岩浆里。那些并非他第一次看到的裂痕,未来也将裂得更深更长。他强化过塔楼的结构,用水泥和沙土填补墙孔,并漆上白色亚克力颜料作底漆,依然抵抗不了这座三百年建筑的沧桑,以及因为无常气候和邻近海域的盐分对它所造成的侵蚀。在某种程度上,那也是与时间的抗衡,抗衡的安静特质掩盖不住时间无情的胜利。法格斯一生中已看过够多的裂缝,他以行家一贯的宿命论下结语:尽管时间获胜,也没什么大不了。
右髋部上方肋骨处的剧烈刺痛又准时来报到了,这次没有预告,每隔八或十个小时按时发作一次。法格斯定住不动,屏住呼吸,好舒缓第一回合的抽痛;然后拿起桌上的药瓶,喝了一口水,吞下两颗药片。最近几个星期,他得吃双倍的剂量。过了一会儿,他的神色安祥多了。疼痛如果晚上来袭会更糟,尽管药片可以止痛,却会让他整夜失眠。他缓慢地浏览壁画全貌:远处是现代城市,近处是燃烧中的一个城市,从这里,逃出一群沮丧的身影,武装士兵的阴影用前缩法呈现在画面的最前端,火焰泛红的反光——那是细致画笔涂上朱砂加黄色的线条——在步枪的金属上滑过,映射出特殊的光芒,那位不幸的观众兼主角在被强迫光脚出门之前,在头颅被砍之前,套句现代用语,在头颅“飞”出去之前打开门的刹那,眼睛不安地接收步枪的光芒,喀啦,喀啦,喀啦,靴子、铁棍和步枪在夜里的喧嚣声,像乐谱上的音符那般精准。法格斯的想法是要让城市燃烧的火光延伸到海滩的灰色晨曦,晨曦同时随着海滩的雨景和背景的大海,沉落在永恒的黄昏里,而黄昏是当天夜晚或另一个相同夜晚的前兆,夜晚则如无止境的圈圈,将历史巨轮的钟摆一次次地荡到周期的最高点,只为了让它再度跌落。 。 想看书来
战争画师 第一章(3)
“一位知名画家。”女人的声音肯定地说。那个声音总是以同样的字眼那样解释,同时,法格斯一边想象观光客将相机镜头朝向塔楼,一边思忖那个女人究竟从哪里得来那么不正确的信息,说法文的男子可从来没提起塔内的人。他想,或许那不过是让行程更添趣味的方法罢了。如果说法格斯在某个专业领域里小有名气,也绝非因为他的绘画作品。经过少年时期的最初几次尝试,绘画这件事在他剩余的专业生活里,已被抛于脑后。至少直到最近他还都认为,绘画和他透过相机取景器所捕捉到的各种情境、景色和人物相去甚远。那个充满色彩、感觉和脸孔的世界,正是成就他追求决定性瞬间影像所需的元素。影像的绝对性瞬间,有如昙花一现,同时又恒久不灭,足以解释一切。那是个隐藏的法则,整合了混沌中严峻的几何。诡异的是,自从收起照相机,再度握起画笔,找寻他从来无法借由镜头取得的景致——令人心安的景致——法格斯才觉得比较贴近他长久以来所久觅不得的东西。他现在想,不管是稻田的柔绿、市集的混杂熙攘、孩子的哭泣或战壕的泥堆,或许景致终究未曾出现在他眼前,而是在他自己的心里:在记忆本身的回头浪里,在那些罗列于记忆海岸的鬼魂里,也在绘画和色彩的缓慢、细微、反思的线条里,而那种线条得在脉搏的跳动已日趋缓慢时才画得出来;在年老又卑微的神祇及他们造成的后果,不再以仇恨或恩德打搅人类时,才画得出来。
战争绘画。这个概念让任何人都会动容,即便是这个行业里的名家,法格斯也极其谦卑谨慎地处理这个主题。在买下那座塔楼栖身之前,他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收集资料、参观博物馆、研究一种他年轻岁月无论是求学或个人嗜好里从不感兴趣的绘画技巧,从埃斯科里亚宫[4]和凡尔赛宫的战役画廊,到里维拉或奥罗兹科[5]的几幅壁画,从希腊器皿[6]到教士风车[7],从专业书籍到欧美各家博物馆的陈列品,法格斯用三十年来撷取战争影像所锻造的特有眼神,游看了两千六百年之久的战争影像史。这幅壁画就是那一切的最后成果:盔甲系身的战士红黑陶瓷像,雕刻在图拉真圆柱[8]上的军团士兵,拜约挂毯[9],卡杜乔的弗勒侣斯战役[10],卢卡·焦尔达诺眼里的圣金丁之役[11],安东尼奥·坦培斯塔[12]的大屠杀,达芬奇的安吉里(Anghiari)战役研究草图,卡洛[13]的版画,哥阳德斯[14]的特洛伊战火,戈雅眼中的《五月二日》和《灾难》系列画,布勒哲尔手下自尽的扫罗[15],小彼得·布勒哲尔[16]或法龚内[17]描绘的掠夺和火灾,勃艮第的战役[18],福尔图尼的《提土安之役》[19],梅索尼埃和德太耶[20]画中拿破仑的战士和骑兵,赫尔曼·林、默伦[21]或罗达的骑士进攻场面,班多夫·雷斯奇[22]对修道院的袭击,马德欧·史东[23]的夜间格斗,保罗·乌切罗[24]的中世纪冲突,以及法格斯花了好几个小时、好几天、好几个月研读的无数作品,就为了寻找一个答案、一个秘密、一个解释或一个可用的技巧。数以百计的笔记和书本、数千张的照片,在那座塔楼内或他的记忆中,全堆砌在他的周遭和内心里。 。。
战争画师 第一章(4)
但他研读的不仅是战役,还有绘画技巧的运用,创作这类题材的困难的解决方法,也得靠着研究其他非战争题材的作品而寻得。在戈雅几幅惊心动魄的油画或版画里,在乔托[25]、贝利尼[26]和彼埃罗·弗朗西斯卡[27]某些壁画或油画里,在墨西哥壁画家和现代画家如莱热[28]、基里科[29]、夏卡尔或立体派画家身上,法格斯找到了实用的解决办法。如同一位摄影师猎取目标时要面对影像所呈现的聚焦、光线和取景问题,作画也得面对一些问题,那些问题可以借由完整执行一个以公式、范例、经验、直觉和天分——如果有天分的话——为基础的系统而得到解决。法格斯懂得如何掌控技巧,却缺乏业余画家跃升为天才画家的那份基本特质。当初就是意识到这一点,他想从事绘画的最初企图才老早就打住了,然而现在,他已掌握应有的知识和必要的生活经验来面对挑战:那份挑战是透过照相机取景器而发现,并于最近这几年逐渐成形的愿望。那份挑战是一幅壁画的全貌。在全神贯注的观察者眼前,这幅壁画将会展示严酷的战争,作为映照生命的镜子。那份野心并不渴望把壁画化为杰作,也不企图具有原创性,尽管事实上将这么多取自图画或相片的图像组合在一起即是原创,因为这些影像少了他的视角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这幅壁画的目的并非被无限期地保存,或开放给大众观赏,壁画一旦完成,画师就要离开那个地方,任画作自生自灭,到时候,继续工作的将是时间和偶然,两者自身繁复的数学组合蘸湿了画笔,得以持续作画。那是作品本质的一部分。
法格斯继续观看那一大面圆形的景色。这几年下来,大量的回忆、情境和旧图像不断在他的脑里游走,走过他的脑回、脑细胞,以及脑皱折和血管所组成的无垠路线后,重新以亚克力颜料回到眼前,让他画在墙面上,而当他的死亡时刻到来,这一切也将在脑内消失不见。好几年前,他和奥薇朵·费拉拉第一次谈到战争绘画是在普拉托的亚伯第宫殿画廊15公里,在朱塞佩·比纳奇[31]那幅名为《战后》(Después la batalla)的画作前:那是一幅构图完美、四平八稳却不真实的壮观的历史巨作,尽管引入了绘画上所有的改良技巧、各家特长和现代特色,却从来没有一个头脑清晰的艺术家敢批评这幅画。在那些被夺去铠甲的垂死肉身之间,有一位战士以枪托结束一个落马敌人的生命,敌人的甲胄覆盖全身,有如甲壳动物。她曾说,真耐人寻味,几乎所有有意思的战役画家都活在十七世纪以前。在那之后,除了戈雅,没有人敢注视死神确实触摸过的人类,只有他以人类脉搏里真正的鲜血来取代伪装英勇死亡的颜料;在那些未曾经历过战争又购买战争画家作品的人,认为以真人死亡为题材很不实际。然后轮到摄影技术接手;法格斯,你的相片,以及其他人的相片。但是甚至摄影也失去它的真诚,不是吗?从现在的社会观点来看,以特写呈现战栗不再是正确的做法了。甚至二战期间华沙犹太人隔离区那张知名照片里高举双手的小孩,今天大家还是会遮住他的脸和双眼,以免违反青少年保护法。此外,以前认为须大费周章才能强迫照相机说谎的日子也结束了。当今,不管相片有没有附上文字说明,所有有人出现的相片不是造假就是令人产生怀疑。相片不再是事实的证据,只是构成我们周遭舞台背景的道具之一。每个人都可以舒适地挑选某张战栗照片,用来粉饰生活,感动自己。你不这样认为吗?你仔细想想,我们距离那些古老肖像画有多远,那时人类的脸孔周围有一种沉静,可以让视觉休息,并唤醒意识。而现在,我们对所有的受害者油然而生的怜悯却让我们卸除责任,逃脱忏悔。
战争画师 第一章(5)
那时他们一起前往战场和博物馆还没多久,奥薇朵当时还无法想象,她此刻以及稍后在佛罗伦萨一幅乌切罗的作品前所发表的言论,竟都成了先兆。也许事实上,她的话从那时候开始,便唤醒了法格斯内心某种酝酿已久的东西;或许是从他一张照片获选为某个服饰品牌宣传那天开始,照片里一位极为年轻的安哥拉战士在朋友尸体旁哭泣;或者是跟其他日子一样平凡的某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