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西周宗室,与周公姬旦,武王姬应属同辈。周灭商前,始封地在召,辅助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于郾,周公八师东征,征服了叛乱的殷商属国和淮夷后,被封于北燕,都城在蓟,是后来燕国的始祖,但是他派长子姬克去治理,自己仍留在镐京辅政。
周成王时,他出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他支持周公旦摄政当国,支持周公平定叛乱。当政期间召公将其辖区治理得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史称“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因此倍受辖区及周境内百姓爱戴。
“这家伙看着就是周公的削弱版嘛!”鲍鸿笑道,“不过,这家伙的统率比周公要高很多诶,这是怎么回事?”
“本来就高好吧!”系统笑着接口道,“儒家学者对周公推崇备至,甚至把他纳入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为正宗的儒家正统以后,周公被奉为圣人。相比之下,召公在历史上的作用却很少被提到。这样做无疑是不公正的,也是错误的。”
召公在武、成、康时期为维护周王朝的统治所作的努力,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这是对他的政绩的最好说明。虽然召公就封于燕的,但他派大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镐京任职,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太保的职务,承担起比燕侯更为重要的责任。因此应该说,召公在周初的几项重大事件中,他不仅都曾经参予过,而且都曾起了重要作用。
他在军事、外交和行政事务方面都有很高的才能,因而在武王伐纣时能“日辟国百里”。以后,他又奉命四出活动,时而南巡,去江汉流域宣扬王命;时而北上,平息国的叛乱;时而东征,讨伐东夷之叛;时而去中土洛邑“”相宅”;时而又出现于宗周的盛大祭祀活动场所。事实上他在西周历史上的功绩,远出“”燕召公”这一称谓的范围。周王命他担任太保之职,为召公提供了施展其才能的广阔舞台。可以说,召公是古代世界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他为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巩固起过重大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君·序》云:「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成王为左右」。《史记·周本纪》中也有「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等内容。
三师原本都是宗族的长老,对王负有指导、辅佐、监护的责任。在君主年幼或上位成熟之时,负起全面指导的作用。
保,保其身体!
傅,傅其德义!
师,导之较逊。
那么在辅政的时候,三师的职能也是如此演变而来的。
保卫身体延伸出去,自然是保卫国家。
师傅教导方面,则是治理国家方面。
所以说,周公擅长的角度在于内政,而召公则更多的偏向于军事一点。
当然,三师这个也不是绝对一一对应,但是结合到他们各方面的表现来说,无疑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说起来,古人毕竟也是淳朴,奸臣什么的,弄虚作假的毕竟还是少数,有什么能力占据什么岗位才是正理。
说起来,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周成王时,周公为太师。虽然周公被孔夫子刷了一把名声,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还是没他前任那个太师刷出来的名声大。
太公那个,那是除了武力之外,其他属性都是有理有据的很高。
西周的总策划、总参谋自不必多说。统兵、智力自是毋庸置疑。而在政治方面,无论是对大周还是分封到地方的齐国化夷之策等等,也表明其治国之能。
先有周公乱入,后又召公出世,似乎接下来大周势力也开始出场了。
说起来,前面春秋战国的各国也算是大周势力。不过,就像刚刚说的,中央无力,地方坐大,那春秋战国时期所谓东周列国,有多少效忠大周却是完全没数的。
相对来说,西周起始时期,列分封国对大周本身是绝对的支持的。历史上似乎唯有管叔鲜、蔡叔度叛乱这么一例。
当初管叔鲜、蔡叔度及霍叔处均系周武王姬之弟,跟随商纣王之子武庚在卫、庸动叛乱。为周公旦率军平定。
除此之外,基本上大多数的西周人应该都是比较偏向大周的。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时期有名有姓的人实在是太少,全部凑在一起也没多少人来着,但是能够流传下姓名的,基本上都是最顶尖一流的人才。
像现在周公、召公刷出来,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少说也是两个顶尖名相的水平,还是那种能顺便刷一下军事的名相。
“好了,结束了!”鲍鸿笑道,“这次有没有快成长或者返老还童的?”
“木有!”系统笑道,“下面可以开始乱入投放,植入身份的事情了!”
“第一个魏源,为李鸿章故友,前往扶风投靠途中!”系统开口说道。
“好彩!”鲍鸿笑道,“第一个就是给自己的,看来今天运气不错啊!”
“再下来玩兵器和兵器谱的赵士桢,这种类型的家伙,自然是跑到墨家去玩了!”系统继续说道。
“尼玛,不是说马钧在我老家把墨子召唤出来么,你特么这么搞下去,不是**裸的在挖我墙角吗?”鲍鸿怒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