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说:“搞那么大,银子就多了。”
野蔓说:“一步一步来。一下也没那么多人。书院的经费,捐赠始终是最重要的。海城县每年再根据情况,拨付一部分。”
这个、现在就这样,没多少好说。
野蔓说第三第四种:“书院也是能有收入,不能让那些人懒惯了、混日子。一个是在书院呆着,几年得有一个考评,不通过的、不再提供一些东西。”
这个好理解。
混日子的不知道多少。
海州那么多银子,不知道多少、垂涎三尺。
野蔓就说:“书院从先生到学生,出书、字画等收入,都该给书院交一部分。只要是利用书院的资源,就有这个义务上交。”
知州点头,这个可以理解。
如果书院小,可以随便。但一个大书院,目标不同,那就能定不同的规矩。
野蔓说:“就得讲规矩,进书院就有契约,不接受的可以不来。偷偷的赚了不给书院交,还能告到衙门。另外,书院最大的财路应该是商人。不是白伸手要,而是凭自己能力、学识。”
汪汝迁立即就明白了!
野蔓看他,明白多少?
汪汝迁说:“那边的人能雇,书院的人当然也行。”
野蔓笑的灿烂,没毛病!
知州吓的目瞪口呆!
书吏回过神,好家伙!真没毛病!
王素宁兴奋:“那些士子跟着荣翠筠转都不要脸,若是商人正经有需要,怎么就不行?”
野蔓点头:“读书人没银子的时候,不是一味讲骨气,那不值钱,老娘和老婆孩子也是要养的。学以致用,要不然,自己不去,也可以让清茗去嘛。自己做点清高的事,写书,清茗去将它变现。”
吴惠笑的不行。
知州觉得,这思路挺好:“你之前说的,书院不一定是士子。”
野蔓说:“但也不是师爷一类。就相当于一个搞理论、一个搞应用。商人最直白的,用上,能赚银子。这有利弊。理论是高,可也不能空。”
知州被带飞了,有点飘。
大概知道书院是个什么样子,确实要分几块。
第437章,飞海
中午,野蔓在云鹤楼请州尊吃饭。
这好像不合适?
不过工作餐,四菜一汤,非常合适。
吃饭不为别的,而是继续没谈完的事儿。
野蔓是主,吴惠、汪汝迁在这边。
知州是客,有书吏等,不是一个人。
关于书院的事儿,也不是什么、要密谈的,虽然暂时不公开。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