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聊斋志异诗谳 > 第37章 聊斋卷七爱情奇周易观之理更弥(第1页)

第37章 聊斋卷七爱情奇周易观之理更弥(第1页)

七律诗词,赞颂从周易哲学透视《聊斋志异》之卷七的婚恋爱情:

《赞聊斋婚恋爱情》

聊斋卷七爱情奇,周易观之理更弥。

人鬼人仙皆有意,真情至性总相依。

阴阳交感良缘续,否泰轮回爱不疲。

千古传奇书里觅,哲思深蕴令人痴。

诠释:

“聊斋卷七爱情奇,周易观之理更弥”:《聊斋志异》卷七里的爱情故事充满奇异色彩,用周易哲学的观点去审视,其中蕴含的道理更加丰富和深刻。

“人鬼人仙皆有意,真情至性总相依”:无论是人鬼相恋还是人仙相爱,都饱含着深情厚意,真挚的情感和本真的性情始终相互依存。

“阴阳交感良缘续,否泰轮回爱不疲”:爱情中的双方如同阴阳相互交感,促成美好的缘分得以延续。而爱情也像否极泰来的轮回,无论经历多少挫折,爱都不会疲倦。

“千古传奇书里觅,哲思深蕴令人痴”:这些千古流传的传奇故事在书中等待我们去探寻,其中深深蕴藏的哲学思考让人痴迷陶醉。

这首诗旨在强调《聊斋志异》卷七婚恋爱情故事的独特魅力,以及通过周易哲学的视角解读所展现出的深刻内涵和无尽韵味。

一、《从周易哲学透视<聊斋志异>之卷七的婚恋爱情》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奇幻诡谲的故事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而闻名。卷七中,作者蒲松龄精心描绘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婚恋爱情,包括人仙相恋、人鬼相恋以及凡人之间的爱情。这些爱情故事不仅令人陶醉于其中的浪漫与深情,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透过周易哲学的视角,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爱情故事所传达的关于命运、变化和平衡的智慧。

人仙相恋:巩仙与尚秀才之妹的奇幻爱情

在《巩仙》中,巩仙与尚秀才之妹的爱情故事宛如一场梦幻之旅。巩仙作为仙人,拥有超凡的能力和神秘的气质,他与凡人尚秀才之妹相遇相知,展开了一段跨越仙凡界限的爱恋。

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段爱情体现了“阴阳交感”的理念。仙人巩仙代表着“阳”的力量,他的超凡脱俗、神秘莫测象征着强大的阳性特质;而尚秀才之妹则代表着“阴”的一面,她的温柔婉约、善良纯真体现了阴性的柔美。阴阳交感,相互吸引,使得他们的爱情跨越了世俗的障碍。

然而,这段爱情并非一帆风顺。巩仙的仙人身份注定了他们要面临诸多考验和困难。这正如周易中的“否极泰来”,事物发展到极致必然会迎来反转。他们的爱情在遭遇外界的反对和阻碍时,陷入了困境,但正是这些挫折,促使他们更加坚定地追求彼此。

同时,这段爱情也反映了周易中“变化无常”的思想。巩仙的仙法和神秘力量使得他们的相处充满了变数,而这种变化既带来了惊喜,也带来了不安。然而,正是在应对这些变化的过程中,他们的爱情不断升华,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人鬼相恋:梅女与封云亭的深情执着

《梅女》中的梅女与封云亭的爱情则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力量。梅女虽为鬼魂,但她与封云亭之间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

从阴阳的角度来看,梅女作为鬼魂,处于阴的世界;封云亭则生活在阳间,代表着阳的存在。他们的爱情跨越了阴阳两界,是阴阳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体现。这种融合并非易事,需要克服巨大的障碍和恐惧。

周易中的“自强不息”在这段爱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尽管面临着人鬼殊途的现实,封云亭始终不放弃对梅女的爱,他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努力寻找让梅女重生的方法。梅女也在封云亭的爱中得到了慰藉和力量,展现出顽强的意志。

这段爱情中的挫折和磨难也反映了周易中的“忧患意识”。他们深知彼此的爱情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正是这种忧患意识,让他们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也让他们不断努力去改变命运。

凡人之间的爱情:刘子固与阿绣的坚守与忠诚

《阿绣》里刘子固与阿绣之间历经波折的爱情,展现了凡人爱情中的忠诚与坚守。

在这段爱情中,刘子固和阿绣都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外界的诱惑。但他们始终坚守着对彼此的感情,这体现了周易中“守中持正”的思想。他们不被外界的繁华和虚荣所迷惑,保持着内心的纯正和对爱情的执着。

周易中的“动静相济”也在他们的爱情中有所体现。刘子固为了追求阿绣,不断主动出击;而阿绣在面对刘子固的感情时,有时保持矜持,有时又勇敢回应。他们的互动如同阴阳的动静变化,相互协调,最终成就了美好的爱情。

此外,他们的爱情经历也反映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当他们的爱情遭遇重重困难,几乎走到尽头时,反而出现了转机,最终得以圆满。

总之,《聊斋志异》之卷七的婚恋爱情故事丰富多彩,通过周易哲学的深度解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关于人生、命运和爱情的真谛。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人仙相恋、人鬼相恋还是凡人之间的爱情,都需要阴阳的平衡、变化的适应和坚定的信念。在爱情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纯正,顺应变化,就有可能迎来美好的结局。

二、卷七之《巩仙》《梅女》《阿绣》的原文及白话文:

《巩仙》原文

巩道人,无名字,亦不知何里人。尝求见鲁王,阍人不为通。有中贵人出,揖求之。中贵人见其鄙陋,逐去之。已而复来。中贵人怒,且逐且扑。至无人处,道人笑出黄金二百两,烦逐者覆中贵:“为言我亦不要见王;但闻后苑花木楼台,极人间佳胜,若能导我一游,生平足矣。”又以白金赂逐者。其人喜,反命。中贵亦喜,引道人自后宰门入,诸景俱历。又从登楼上。中贵方凭窗,道人一推,但觉身堕楼外,有细葛绷腰,悬于空际;下视,则高深晕目,葛隐隐作断声。惧极,大号。无何,数监至,骇极。见其去地绝远,登楼共视,则葛端系棂上;欲解援之,则葛断,立坠矣。

众相嗟叹,谓必无生理。道人方凭楼窗,俯瞰诸人,听其所言,色若甚喜者。俄见一青绶者过,乃急呼曰:“楼下何人?救我则生,不救则死!”绶者解带,掷高数丈,道人手捉之,而带不足,略引而上之。逐握带悬空,待缁者力揪,与同登楼。绶者问其姓氏,道人曰:“吾巩道人也。”绶者曰:“此司礼太监夏公,予乃其门生。”因叙其崖略。夏公骇,以为大奇,款留数日,敬为上宾。道人曰:“我癖于绘。闻殿阁之美,故以帛为被,入而卧其间,寝食几废,心迷目眩,久乃从被中出。”夏公命取大笔,使自绘其像。道人自能运笔,绘成,惟裙下双足不画。夏公奇之,问其故。道人曰:“殿阁诸景,皆在吾目前,独官靴官袜,不知其详,故不能画。”夏大笑。

一日,道人请于夏曰:“愿得美酒及佳妇人食之。”夏曰:“先生姑待,为君召之。”不数日,果有美姬数人,挟酒食至。道人大饮啖,醉饱熟睡。夏公命姬以被覆之。迟明视之,已去矣。

后十余年,有卖故袍于市者,夏见而识之,曰:“此巩道人之袍也。”取以归,道人大喜,以袍赠夏曰:“感公盛情,无以为报。此袍乃仙人所赠,着之可飞。”夏试之,果然。夏公自是常乘之,遨游四海。

《巩仙》白话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