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杨政也因此声名再度攀升,连皇帝的女婿梁松及皇帝的小舅子阴就,都羡慕他的气节,主动与他交朋友。在与梁阴二位辩论学问与时政之时,杨政从不因他们是尊贵的外戚而让步。
杨政更令人惊叹的一个举动是面折开国功臣马武(封为杨虚侯)。他曾到马武的侯爷府面见马武,马武瞧不起知识分子,推说有病,躺在卧榻上不起来,也就是说不想见杨政。杨政闻言大怒,直闯马武卧室,把马武从床上拉起来,他拽着马武的胳膊说:“先生您蒙受国家恩遇,得到藩辅的高位,却不想法搜求贤人举荐给国家以报特殊的恩宠,反而对天下英才待以骄色,这不算是保持恩宠的好法!今天我拽住你,你敢动一下,我就用刀子戳进你的肋条缝。”马武的儿子们以及在府的手下官员以为是有刺客,持兵刃冲进马武卧室。杨政一点惧怕之色都没有。他怕谁?连皇帝的车驾都敢拦且差点搭上性命的人,是不怕侯爷的。
双方僵持中,正赶上刘秀的小舅子阴就来马府拜访,给解了围。阴就以外戚之尊能降住马武,他就数落了马武一通,并责令马武与杨政交朋友。
杨政的学术影响与正直的行节,也给他带来了升迁的机会。到刘秀的孙子刘炟即位为皇帝之后,使用建初年号的日子里,杨政被任命为左中郎将。
左中郎将官职不低,是光禄勋的属官,秩比二千石,相当于现在的正部长级别。
另一个可与杨政齐名的人叫戴凭,他所救的不是自己的恩师而是一位受终身不得起用处分(禁锢)的高官。
戴凭也是一位著名学者,受国家征召,先试为博士,而后官拜郎中(秩比三百石)。有一次,刘秀召开公卿大会,作为郎中的戴凭也列席参加。与会官员皆按秩序就座,唯有戴凭一个立着,刘秀说:“嗨!你怎么不坐下?”
他回答说:“博士们讲解经义都不如我,而位次反在我之上,我不服。所以不入座。”
刘秀对这位别出心裁的人士很感兴趣,就让他到皇帝的座位前与学问高深的儒士辩论。戴凭对众学者的难题,一一解答,深得刘秀赞同。随之,他官升数级,得为侍中,工资翻了两番还多,秩比二千石。
对于这样正直又有学问的官员兼学者,刘秀自然寄予殷切的希望,几次问对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刘秀还担心戴凭有什么不敢直言的地方,就亲口对他说:“侍中的职能就是匡补国政,希望你进对之时别隐瞒实情。”
戴凭说:“陛下你还是太严厉,有的事情我不敢直说。”
“我在哪方面不宽容啦?”刘秀忙问。
戴凭说:“我见前太尉西曹椽蒋遵这个人正直忠孝,学问也通贯古今。陛下您竟然听受一些浅薄的进言,给了他永不起用的处分。世人都说您太严厉了。”
刘秀大怒,说道:“你这个汝南郡的小子①,也想结党吗?”
戴凭见刘秀发怒,就采取了自投牢狱的方式抗争。刘秀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些过头儿,马上发下诏书,让中央监狱立即放人,并且,再次接见戴凭。戴凭以谢恩的方式“挤兑”刘秀,他说:“作为臣下,我没有强争抗议的风节,反而说出狂言伤害皇帝,不能以尸伏谏,竟苟且偷生,愧对汉刘帝国呀!”刘秀是个聪明人,对戴凭的客套不再烦答,马上下诏重新起用蒋遵,拜为虎贲中郎将,并让蒋遵以侍中的实衔兼任此职。
蒋遵因为戴凭的直言,不仅得以平反,而且还由原来四百石的工资待遇调为比二千石,翻了两番还多。
刘秀有时还以举行官办宴会的形式实施学术考试,考试完全是随机问答,就像现在电视娱乐节目一样,答得不好的参与者会被淘汰出局。更有趣的则是,被淘汰的人的那份酒席(古人席皆单人)也被剥夺,转送给胜出者。在一次场面盛大的宴会上,戴凭竟赢了50多席。与杨政青年时代得到的“说经铿铿杨子行”相对应,戴凭在老年时代博得了“解经不穷戴侍中”的学术赞誉。
更有学者因为学问而如同武将的功勋和外戚的裙带一样,获得了封侯的荣耀,如世代研习《伏生尚书》② 的欧阳歙。
欧阳歙的祖先欧阳容即世传为“欧阳生”的那位秦代著名学者。欧阳生是伏生的学生,自然具有诠释的权威,并且他还将老师的学说转变为家传学问。
从欧阳生到欧阳歙已经有八世,且世代为博士。欧阳家成了不折不扣的学阀世家。军阀出身的刘秀当然会对这样的学阀尊重有加,更何况这欧阳歙一如侯霸,是活文物。虽然他不如侯霸资格老,但也有在王莽与刘玄时代两为地方官的经历。刘秀一见欧阳歙,就把他从县令的职务上升为河南郡的都尉即主管一郡的治安与军政。这是刘秀还没建国时候的事情。
等到刘秀称帝,欧阳歙行政职务升为河南尹(与太守同级,秩二千石),并且得为被阳侯。换言之,他比开国武将的爵位一点不低。后来,他又被改封为夜侯,仍有行政职务即职任汝南太守。
他边从事政务边教学生,9年间,教成学生有好几百人。后来,又被征调进京出任三公之一的大司徒。然而,欧阳歙似乎是位具有双重人格的学者,一方面,他在地方时“推用贤俊,政称异迹”;另一方面又大肆贪污受贿,在就任大司徒以后被揭发出“在汝南赃千万”的罪行。
如此巨大数额的贪污,肯定会被判死刑的。在他被逮捕下狱之后,他的学生,还有学生的学生,从汝南及其他地方到首都请愿的有1000多号。有的人干脆就自己“剔(剃)发”即自髡。按当时刑法规定,给犯事的人剃发也是一种刑罚。更有一位17岁的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籍学者礼震,听说欧阳歙案件将要判决,就奔往首都并让人把自己捆起来,要求替欧阳歙一死,礼震在上书中说:“现在臣下我看见我的老师、大司徒欧阳歙,作为当世儒学的宗师并有八世博士的家族荣耀,就要因经济犯罪被处决,十分悲伤。欧阳歙的血缘传承很单薄,他只有一个儿子,还在幼年,未得继承家学。如果欧阳歙一旦亡身,他的家学就永远失传了。如此,陛下您肯定会被天下人讥为杀贤。而天下的学者们也失去了宗师指点的机会。我现在请求:杀了我礼震,以替欧阳歙的死罪。”
等到刘秀看完这份简短而感人的上奏后,本想释放欧阳歙,可偏偏欧阳老先生体质较弱,死在了狱中。按现代医学观点推论,也不排除老先生闻听死刑判决之后,心脏病突发而死的可能。
刘秀不想为此事得罪天下的学者,他赐给了欧阳歙家属上好的棺木,算是安慰;还有,拨给3000匹细绢作为办理丧葬的费用。
刘秀在努力把汉刘第二帝国打造成文化超级大国的过程中,不仅以优待知识分子为推动力,而且自己也努力提高学术品位。他的青少年时代,虽然到当时的首都长安求学过《尚书》专业,毕竟只达“略通大义”的较低水平。所以,当国家没什么战事之后,他也强化学习,常常与公卿郎将那样的朝中官员研讨儒学经义,有时甚至讨论到深夜。皇太子刘强深怕老父亲白天处理朝政、晚上研究经书累坏了身体,就找了个机会劝他:“陛下您有大禹和成汤的圣明,但缺乏黄帝与老子的养生之道。希望您珍惜自己的精力,好好调养身体。”
刘秀对儿子的关心表示欣慰,但作为一个工作狂式的成功人士,他不愿闲下来,他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由此,留下了“乐此不疲”的成语。
刘强曾向老父请教过军事方面的学问,刘秀就引用《论语》和《史记》上的典故告诉儿子:“从前呐,卫灵公曾向孔夫子求教排兵布阵的学问,孔夫子没做任何指教。我儿哇,军事问题不是你能学得到的学问呀!”
虽然说刘强失去太子地位主要是由于他的生母郭皇后怨恨刘秀的原因,但也可以推断,他热心军事也是他失去皇太子地位的因素之一。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刘秀下诏说:“《春秋》大义,立子以贵。东海王(刘)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刘)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春秋》大义,成了王朝重大政治事务的指导原则。儒学,必将迎来一个兴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