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据巴西政府的调查,在这场持续了十一个半小时的炮击中,直接死于炮击的市民为三万一千八百二十七人,伤残八万九千五百八十八人。因为抢救不及时,间接死于炮击地市民为三千二百六十八人。
也就是说,这场炮击导致十二万市民伤亡!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第1舰队炮击东京地“战果”。
主要还是炮击在傍晚时开始,而且来得非常突然。当警报声拉响的时候,炮弹已经落了下来。很多正在家里吃晚饭。或者准备吃晚饭的市民根本来不及躲避。另外,萨尔瓦多并不是前线城市,巴西也不是参战过。这里,已经有二百多年没有受到战火的骚扰了。结果,很多家庭都没有地下室,而且医疗与消防设施严重欠缺。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人料到第6舰队会炮击一个中立国的港口城市。
当时,巴西已经向帝国发了外交信函,表示对萨尔瓦多港接纳交战国的战舰完全不知情,并且愿意按照帝国的要求。严惩当事人。
实际上,这已经表明了巴西的态度。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愿意按照帝国地要求惩罚其地方官员,足以证明巴西不想卷入战争,或者不想这么快就卷入战争。
当时帝国还没有来得及给巴西发去外交照会。只是在前几天发表了严重抗议,认为巴西违背了《国际战争法》,并且在外交抗议中使用了一些极为严厉的措词,比如“巴西要对此负全部责任”。“巴西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等等。
在很大的程度上,这些外交抗议中的严厉词汇只有外交含义。
可是,当第62舰队炮击了萨尔瓦多之后,就不仅仅只有外交含义了。
当时,包括美国在内地所有西方国家都强烈谴责大明帝国的这一极端行径,并且认为第62舰队炮击萨尔瓦多是帝国政府指使的战争行为,是帝国向巴西宣战,或者将巴西卷入战争的军事行动。当然。这些国家地意图很明显。将南美洲最强大的国家拉入协约国的怔营,从而加强协约国的实力即便是一些素来与帝国修好的拉丁美洲国家也不认可炮击萨尔瓦多的行动。
毫无疑问。这场炮击将帝国推到了风口浪尖,也同时让第62舰队的指挥官成了“世界名人”。只是这个名,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臭名”。
当时,西方国家地报纸几乎都将白佑彬比喻成了来自地狱地恶魔。
即便帝国报纸没有正面评价白佑彬,可是大部分评论都认为,第62舰队炮击萨尔瓦多没有任何军事意义,只会给帝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帝国地一些大人物也是大动肝火。
外交大臣马颖焕在收到消息后,当场就开始骂娘了。能够让一个资深外交官当着下属的面破口大骂,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萧鼎昆在收到消息的时候,立即取消了下午的所有会议。
陈锦宽收到消息的时候,更是连午饭(炮击结束是,正好是帝国时间下午一点)都没吃完,就召集卫延年等人召开紧急会议。
显然,这些高层都没有料到,年纪轻轻的白佑彬竟然有这么大的“火”。
当时,唯一为白佑彬叫好的恐怕只有一群人。
那就是帝国海军的中低级军官,以及广大的普通海军官兵。当他们听到消息的时候,无不认为白佑彬是条敢作敢为,有情有义,血性方刚的汉子!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二十九章 … 火速回国
因为白佑彬从来没有给人提到过炮轰萨尔瓦多港的事情,所以没人知道他当时为什么会做出如此“鲁莽”的决定,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将炮口对准萨尔瓦多的市民,对准那些无辜的人。
只是,战争中有“无辜的人”吗?
有因必有果,有作必有报。
巴西是民主社会,各级政府都是公民选举出来的。第62舰队炮击萨尔瓦多的直接原因是当地政府违反《国际战争法》,收容并没有投降,也没有失去作战能力,甚至正在执行作战任务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并且为其提供燃油等用与作战行动的物资,最后还没有按照《国际战争法》予以扣留。
显然,萨尔瓦多当地政府,特别是一些收受了贿赂的官员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
只是第62舰队将炮口对准平民,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按照白佑彬一贯的作风,他不可能没有考虑到炮击一个中立国的港口城市,而且首先炮击市区的后果有多严重。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综合当时的情况,白佑彬的首要目的是:杀一儆百。
因为美国还没有参战,拉丁美洲地区大部分国家都远离世界的两大中心(帝国与欧洲,当时美国还算不上是世界中心),所以美洲地区暂时还没有卷入这场世界大战。另外,拉丁美洲国家都相对贫穷落后,在国际上一直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就一直保持中立。如果没有意外情况,或者战争出现一面倒,大部分拉美国家仍然会保持中立,不会贸然参战。
在众多拉美国家中,巴西算是最为特殊的。
首先,巴西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地国家。也是拉美实力最强大地国家。在整个美洲地区也仅次于美国(当时加拿大仍然在名义上属于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