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还有曹……曹……”
“娘娘只管放心。”赵煦终于按捺不住,哭出声来。
“莫,莫要记恨……都……都是兄、兄弟……”
“朕知道,朕知道。”赵煦反复说着,向太后与清河看着伤心,也低声抽泣起来。
高太后看看众人,这才总算放下心来,闭上眼睛歇息。
众人心里都很伤心,但却不敢哭泣,生怕惊扰了高太后,都是垂着头,伏在高太后床前,抹着眼泪,过了好一阵,赵煦感觉手中的高太后的手垂了下去,他心中一惊,高声喊了起来:“御医!御医!”
几个御医慌忙小跑着进来,领头的医官探了探高太后的鼻息,又把过脉,扑通一声,跪倒在赵煦的面前,哭道:“官家,娘娘,娘娘大行了。”
听到这句话,赵煦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亦不觉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身旁的向太后身子一摇,顿时晕了过去。清河一面哭着,一面抱起向太后,回头想要唤人,却见陈衍跪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保慈宫内外,已是一片哀声。
韩维、范纯仁、韩忠彦三人奉诏前来,与陪着赵孝锡来的翟原一道等在保慈宫外,以为还可以见高太后最后一面,不料赵孝锡被召进来了,没过得多久,等来的却是满殿的哭声。三人的心,立时都沉到了谷底,韩忠彦当即跪倒在地,与翟原一道放声大哭,韩维与范纯仁对视一眼,韩维上前一步,拉起韩忠彦,道:“参政且不忙哭。”
范纯仁也点头道:“国家多难,吾辈备位宰辅,当尽大忠。”
韩忠彦被韩维拉了起来,神形惨然,道:“某方寸已乱,但听二公主张。”
韩维看看范纯仁,又看看韩忠彦,沉声道:“吾等当先见官家。”
赵煦在高太后的床前,哭得痛心彻肺,直到候在殿外的李舜举与庞天寿进来,向他禀报三位宰臣在外面求见,他才止住眼泪,宣三人进来。韩维、范纯仁、韩忠彦进到殿中,望见帷幄后高太后的遗体,都跪在地上,放声大哭。赵煦看着三人,又看看高太后,悲恸难抑,又忍不住哭出声来。
李舜举是极有主意的人,他眼见赵煦如此,生怕他哭坏了身子,便悄悄请来清河,好说歹说,将赵煦劝出殿中,移到保慈宫的偏殿坐下。韩维三人也跟到偏殿,赵煦赐了座位,三人坐下,默然许久,见赵煦仍在流泪,韩维乃是首相,便先开口劝道:“官家身系天下之重,虽然孝心动天,然还请节哀顺便才是。”
赵煦抹了一把眼泪,抬头望着韩维。他心里头感觉空空荡荡的,仿佛突然间少了点什么,却又无处诉说,正要迁怒他人,这时听韩维劝说,心中十分不耐,但他毕竟也已经十六岁,知道自己根基未稳,便有再多不满,即位之初,亦须笼络宰辅,否则不免“天下失望”,对他执政大为不利,因此,看了韩维半晌,又低下头去,轻声道:“朕知道了。”
韩维又说道:“方今国家多难,北虏背信,犯我疆土,兵戈未消,太皇太后又龙驭宾天,国家不幸,莫过于此。然此亦上天之所以欲降大任于陛下也,务请陛下振作,奋发图强,勤政爱民,则太皇太后在天有灵,亦可安慰。官家痛失至亲,心中悲痛,臣等感同身受,然太皇太后身后之事,犹须请官家示下……”
“娘娘身后之事,还须丞相、枢使、参政商议之后,朕再定夺。”赵煦摇摇头,又道:“祖宗之法,娘娘大行,朕当守孝三年,以尽人伦……”
“官家孝行,感天动地。”韩维心里对皇帝的这个表态,十分满意,但他自然不能当真让皇帝守孝三年,“只是如今乃国家多事之秋,官家身系天下之重,只能尽大忠,行大孝。昔日晋文公故世,秦师趁机伐郑,晋襄公墨縗治事,大败秦师,从此巩固晋文之霸业,后世以晋襄公为真孝者。陛下当法晋襄公,知人善用,驱除契丹,此亦太皇太后之所以寄望于陛下者!”
赵煦又哭了起来,抹着眼泪,泣道:“朕方寸全乱,但听丞相安排。”
但在这一刻,他的眼泪,却已经不是悲伤,而只不过是演戏。他心里还留着对高太后的怀念,但是,这些约定俗成的戏码,他演起来,也毫不生疏。
稍早,七月七日凌晨,深州。大雨滂沱。
自七月五日城破,深州又苟延残喘了一日一夜。
这并非是因为拱圣军如何坚韧,实际上,经历过七月五日的血战,深州的军民,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重兵方阵与守城最大的区别,就是城墙这种永久坚固工事,能够最大幅度的节省士兵的体力。在敌人进攻被打退后,城墙上的士兵可以抓住空隙休息一会,但对于重兵方阵来说,这是不可能的。阵形上出现任何的松懈,结果就是整支部队的灾难。列阵与敌人苦战一天与坚守城墙一天,士兵的辛苦程度,有着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