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贺时卿以前出国留学的那两年里,他曾无数次找过伊斯特大学的心理辅导师约翰,这位年纪不大的白皮肤男人一度成为贺时卿那两年里对话次数最多的对象。
面对这样一个人身处异国他乡,又不太乐意主动合群交朋友的年轻男孩儿,约翰先生见得太多了。他知道这类男孩儿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家里有钱有地位,对庸俗的感情缺少共鸣,或者现阶段的人生正处于迷茫与自由的拉扯期。
贺时卿看上去也是如此。
来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要么非富即贵,要么成绩优异,因此能给这位年轻医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其实并不多,但没想到贺时卿却是其中一个例外,因为当时这位年仅十九岁的男孩儿第一次见面就问了他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
如何才能把一个人控制在自己手里。
约翰医生当时直接给贺时卿做了一项性格测试,结果为d型人格,也就是俗称的,内心有潜在的控制欲存在,时强时弱,时好时坏。
贺时卿的反应不出意料的有些不乐意,毕竟“控制狂”三个字,绝大数都会跟电视上的法治频道相关联,恰好这位心理辅导师做出的结论也委婉,他告诉贺时卿,压制住自己的欲望,就不会犯错。
这句话并没有深刻的长存在贺时卿的潜意识里,但他从那一天起再没有说过任何诸如此类奇怪的话。仿佛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份欲念在慢慢消失,他成长为了一切都唾手可得的小贺总,风光无限,爱恨自由。
可终究只有他自己清楚,到底是压抑还是消失,不屑或是没到他动用这份欲念的资格,亦或是正如那一天所痛快倾诉的那番,他不过是在做一场精心的准备,只为和那个人重逢。
阮柠最后如愿的走进了他的生活里。此后,扎根的欲望便开始发芽、生长,一步步灌溉茂盛到如今。
或许从阮柠第一次孤身去图书馆时,他就有机会阻止自己的,给她自由,给彼此一点空间。
但贺时卿在图书馆楼下待了整整两个小时,都没有成全自己,和楼上的人。
每一次抱有目的的通话,每一次看上去有些诡异的巧合,贺时卿都希望阮柠能早点发现,又希望她永远都不知道。
因为到此刻,他都还觉得,他留不住她,她没有多爱他。
所以,即便到这一刻,当阮柠发现端倪对他发出质问的时候,贺时卿都还是泰然自若地撒谎道,“没有吗?我记得吃饭的时候你聊过啊。”
见男人笑得很从容,阮柠轻微皱了皱眉,她欲言又止,呢喃的话是说给自己听,“有吗……”
贺时卿捏了捏她的耳垂,亲昵地答道,“傻瓜。”
阮柠觉得有些奇怪,但又说不上哪里奇怪。她没再观察贺时卿的反应,而是自己先下了车,走在前面若有所思。
贺时卿也随她一起往房子里走,他没有干扰阮柠此刻还残存的疑问,只是步子似乎越来越沉,但脸上依旧挂着没有破绽的淡淡微笑。
等两人前后停在玄关,他先脱了鞋,身边的阮柠才终于动了动,转回身来看向他。阮柠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明亮的眸子直白的盯住面前的男人,然后她再一次肯定地说道:“你骗我,我没有说过,全程我只参与过三件事的聊天,其中两件是陆海上次逛街买的衣服,另一件是温明轩聊到了孙希瑞,我跟着问了一些情况而已。”
她的表情很是难堪,补充了一句,“我不是非要这么认真,但你在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