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磺蠴K了。包你在一年里拿到一张金光闪闪的MBA文凭。

谎言三、处女谎言

或许是现在处女太少,于是有些人就利用目前很多人为了某种需要而“求处心切”的心理,干起了人造“处女膜”的勾当。一颗像感冒药一样的东西,300元一颗,并声称吃下去后你就可以变成处女了,不管你是 18的少女,还是60岁的老娘们,都管用。据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位大夫说,那种所谓的人造“处女膜”, 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很简单,并能产生简单化学变化的药品,类似于各种外用泡腾片,根本不值几个钱。

谎言四、真情谎言

每到逢年过节,商家就会各种各样的打折招牌。什么买 100送60、什么“真情回报,买一送一”、什么“寒冷冬日送温暖,全场6折”等等。然而据一位经济学博士指出:假设以消费者购买100元以上物品获得60元“回馈(卷)起算,你买来买去最终的折扣不会超过70% 。所以说买的永远不如卖得精。

谎言五、健康谎言

2002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等待一种所谓“滴血验癌”的应试。然而一度曾让不少人兴奋不已的所谓“滴血验癌”, 据东南大学的陆祖宏教授说,其实这种技术预计再过10以后才会被人类熟练掌握。所以社会上盛行的所谓“一滴血可验几十种癌”的说法均不可信。另外,类似的谎言还很多,比如商店里坐着几个穿白大褂的人告诉你,你掏点钱我就可以用这个仪器帮你测病,于是山东就在一个给老人送健康活动中,所有的被测的老人都成了“糖尿病”患者。

谎言六、成功谎言

如今只要你走进新华书店,就可以看到各种有关成功的书。其实这中间有很多是那些“枪手”们制造出来的。这些人本无任何成功经营,却靠着从互联网上扒取下来的大量资料,拼凑拼凑,一星期成功地完成一本关于成功的书。封面上,一个潇洒的老外风度翩翩……

谎言七、美丽谎言

2002年,随着电视上“韩流”袭击,所谓“要想美先变鬼”的理念开始流行大陆。于是,大量求美心切的少男少女们走进美容院寻求“美丽庇护”。一位12岁的少女打算割“全智贤”眼皮;一个18岁的女学生则要求大夫把自己“整”成金喜善。于是,为了美容,历时两年忍痛打断颌骨在所不惜;又于是,为美齿不成反毁 9颗健康牙,好端端的一个姑娘为追求身高下狠招,先断腿再插钢针……这就是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一幕幕“美丽谎言”。

谎言八、避孕套谎言

曾有媒体纷纷报道,一种可以有效防止艾兹病的新型避孕套已被研制出来,名谓“液体避孕套”。它不仅能快速杀伤人体精子,达到避孕目的,而且还能快速杀死艾兹病毒以及各种性病病毒。然而没让那些人高兴几天,一些政府官员及艾兹病防治专家便出来证实:液体避孕套不能防爱滋病。

谎言九、专家推荐谎言

2002年,不管是在电视还是在报纸广告上; 打着专家和权威机构的招牌来为产品做广告的企业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个别科学家借中国生化学会的名义与某保健品厂家进行商业炒作,致使国家一级学会被指作伪证。于是,中国科学院不得不在2002出台了院士道德自律十戒,以有效遏制“专家推荐谎言”的继续泛滥。

谎言十、招生谎言

有一家公司在报纸上竟然这样写着:“只要交给我们公司 万元钱,就包你能上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你高考落榜甚至分数低于300分也没关系。”这样的谎言居然能够在报纸上如此刊登,真让人怀疑现在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让人相信的。注

注:以上“2002十大谎言”是我从2003年2月出版的《文萃》杂志上摘录的,并在内容和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

教唆孩子说谎的学校

看来,谎言已经是铺天盖地了,我们似乎无处可逃。人都已经像蜘蛛一样被编织在一张张谎言的大网中。从吃的到到住的;从学习的到健康的;从心灵的到权威的,一切真实似乎已经被颠覆。我们不知道在何处才能找到真实,我们不知道在哪个空间里我们还有把诚实来真诚品尝一次的机会。即便是在三亚那阳光明媚的海滩上,我们依然逃脱不了谎言的追击:当你听到“活虾五元钱一斤”而欲饱餐一顿的时候,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如果你想兑现那“活虾五元钱一斤”的谎言,那么你首先就得点上几百元一斤的鱼,否则你就滚蛋!

我的视力在被猥亵中失明

我的听力在被摧残中沉默

我的感觉在被强暴中泯灭

我的情感在被侮辱中哭泣

我的理性在被颠覆中颤抖

我的信念在被扭曲中变形

我的人生在被劫持中坠落

我的未来在被欺骗中毁灭

… 作者当下的心情

“阳光下的罪恶”,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今天,当我们在阳光下一次次被谎言所欺骗时,那么,人类是否还有尊严可言?

让我感到更无法容忍的是:在我的写字台上放着两本书,一本叫《火与冰》,作者是北大一位文学硕士,他叫###。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他才25岁。此书是献给北大建校100周年的。老实说,这本书写得不错。尽管我还没有细读,但作者敏锐的思维以及强烈的批判性已经让我为之关注。但,我发现了一件怪事。在这本书的封二上,有这样一段话:“本书出版后,在全国思想文化界引起巨大轰动,荣获多家报刊评“全国十大好书”、“全国十大畅销书”,###也被评为“全国十大新锐作家“之一。”

这事就怪在这儿了:大家知道,一本书肯定是印刷在前,出版在后,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事。一本书能不能获得读者的好评,也肯定是在出版以后才知道的。就像我在 1992年出版的那本《崔健在一无所有中呐喊中国摇滚备忘录》一书,社会对这本书好评如潮是在这本书发行以后才会产生的,这应该是一个常识。后来有一家报纸把这本书评为了“1993年中国十大畅销书”之一,那是在该书出版后一年左右的时候我才看到的。但《火与冰》这本书却不是这样,印在封二上的这段话,就顺序而言,它一定是在这本书的出版之前就已经发生的事。也就是说,在这本书尚未出版之前,那段文字已经印在封二上了。那么,我现在的问题是:连书都还没出版,你怎么就已经知道“本书出版后,在全国思想文化界引起巨大轰动,荣获多家报刊评“全国十大好书”、“全国十大畅销书”,###也被评为“全国十大新锐作家“之一。”了呢?莫非出版商有特异功能?能遥视本书出版后的一切前景?我原本以为,我买的这本书可能是再版的,而这段文字也可能是在再版时加上去的。然而我仔细一看,这本书出版于1998年4月,而且是第一版。

显而易见,这又是一个谎言。我不知道这本书出版后是不是获得了那些荣誉,即便是,那也是以后的事。至少,那段早就印在封二的话无疑是一个谎言。

如果说,写在《火与冰》这本书封二上的那段文字毕竟是###在写完书以后的行为(我相信这不是###本人的行为),那么,还有一本书作者却竟然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几次三番地这样写道:

“《我是韩国人》出版以后,很多读者写信或是打来电话……”(131页)

“复习后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有一帮人总想找我的麻烦……导火线是我写得《我是韩国人》……(135页)

“自从我出了《我是韩国人》这本书,不管走到哪里,几乎所有的人……

(155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