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过程看起来简单得有些显得单调;但据爱好传播小道消息的灵通人士透露;其实实际情况要比想象得稍微复杂一些。
据说“爱妻模范”老韩为追到这位“不仅让男同志心软;连女同志也会心软”的江南美女;着实下了一番真工夫;有一次居然连鞋都给追掉了。用“小沈阳”的话讲就是——真有速度啊!
而梁红玉也是在经过了一次并不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抱着“革命不如嫁人,既然就业形式不好,就拿婚姻当就业”的目的,跺跺脚后一头扎进了前途无量的老韩的怀抱。
点评:虽然这是一场带有些许功利色彩的非最佳组合,却奠定了两口子共同进步、同步上市的基础。
指挥若定,血战黄天(1)
梁红玉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是在1129年协助自己的另一半平定“苗、刘之变”,因而被赵老九封为令全国的女同胞都会羡慕地发出尖叫声的和国夫人。梁红玉自幼习武,早有以身许国之志,以完成父兄未竟的遗愿。此次自告奋勇,随夫来到镇江阻击顽敌。
在大战的前夜,这两口子开了一个紧急的枕边会议。梁红玉看准了这些金兵的缺点:“别看这些女真兵在陆地上(又是骑马,又是射箭,剽悍得很)人模狗样,到了水上他们就成弱势群体了,一个个非得成中看不中用的傻冒不可。但是毕竟他们人多势众、敌强我弱,所以只能智胜,不可豪夺。”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枕头风占了原则的上风;两口子私下里达成了“闺房协议”。还是按照传统社会分工,“女主内,男主外”。当然,前提条件是老韩摆出了一副愿意为爱而跑龙套的高姿态,所以由梁红玉坐镇中军,指挥全局,韩世忠则在两翼策应。
次日,双方交战之时,韩世忠所部拽起风帆、冲波击浪;各军将士刺枪使刀,竟稳如平地,且又有二十余艘小船往来穿梭。而反观金军,则极不乐观。不仅船只狭小,而且排兵布阵无序,又恰逢东风大作、波浪汹涌,真可谓是“瘸子加棒打、老天爷专咬病鸭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指挥若定,血战黄天(2)
金军虽在刚刚交手时依仗人多的优势稍占上风,但终因不习水战,战船一摆,早已立脚不稳,中箭者不计其数,战斗力顿时大减。南宋军队则利用从镇江到南京的长江江面风高浪急的特点,及大金帝国不完善的海军建设,将这十万余只由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为骨干组成的旱鸭子兵团,赶到了今天江苏南京东北的一条水港——黄天荡。韩夫人梁红玉不畏箭矢,一顿猛击战鼓,振我军威,不仅成为了血淋淋的战场上最大的亮点,也留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千古美谈。
完颜宗弼被逼得实在是走投无路了,终于使出了比较弱智的一招,要来个物质换和平,免费送老韩一匹价值不婓的名马(据说相当于现在两台奔弛车的钞票),外加打折处理的各种军用物资(估计大部分都是抢来的)。结果是遭到韩良臣义正词严的拒绝:“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会。”
虽然黄天荡一战最后的结果是有些出人意料的功亏一篑,但这毕竟是宋、金战争史上,屡战屡败的南宋军队第一次对金军主力来了顿节奏感很强的胖揍,终于证明了大宋朝的虎狼之师也不都是纸糊的深秋败叶,对宋军屡战屡败、望风而逃的工作作风,起到了一定的改观作用。从此,完颜阿骨打的后人们直至亡国,也未再驰骋于琴音鼓乐的江南。如史料中记载:“自是不敢复渡江矣”。
指挥若定,血战黄天(3)
《说岳全传》中对此战一些虚构的描写,使后人误以为完颜宗弼率领的十万金兵在享受棒子炖肉的待遇后非常狼狈地逃出战场,宋军则是凯旋而归。其实不然,历史真相是:已经濒临“绝境”的金兵在被围二十八天后不仅未宣布“死机”,反而来了个反包围,八千宋军几乎全军覆没(敌轻舟袭追之,统制官孙世询、严永吉皆力战而死,世忠与余军至瓜步,弃舟而陆奔,还镇江聚兵,宗弼乃得绝江遁去),害得模范妻子梁红玉不得不参考战国末年廉颇和蔺想如的故事,使出了一招古老的苦肉计——负荆请罪,以求将功补过。
虽然宋军以失败告终,但,黄天荡一战,毕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8000对100000,这是一个不要说令当局者头晕,就连旁观者都感到迷糊的不成比例的比例。就算是一个大小伙子痛扁十个家庭妇女,也称得上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人生经历,更何况面对的是十几倍于己的少数民族同胞。其实当初按照中央的意思,也就是让韩良臣率领人马出去遛遛弯、楷楷油,虚张声势地吓唬吓唬对方别太能装了而已,为正在渔船上接受海风考验的高宗赵构装点一下门面而已。结果没想到韩家军竟歼敌无数,将不少能争惯战的正宗东北大汉打成了营养价值极高的“深海鱼油”。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指挥若定,血战黄天(4)
后世往往将南宋军队在黄天荡之战中最后的失利归咎于韩世忠轻敌、民族败类告密、宋军皆用海船(如无风,便不能动弹)等。其实,金军“反败为胜”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便是表面上处于优势地位的“韩家军”虽然已经孤军作战多日,却始终得不到友军的支援。因“互不统属”, 是宋代领兵的文臣、武将持之以恒的传统;“到底谁说的算”,始终是困扰着宋军各路将领的一个“政策性难题”。所以,“各自为战”也自然成为了当时诸路宋军吸引人眼球的“亮点”之一。
在宋代军事史上,鲜有兄弟部队作为关系单位协同作战的记录。血战黄天荡历时四十八天,“韩家军”始终以八千壮士对抗十万金兵,结果造成原本处于下风的金军主力在被围二十八天后终于凭借人数上的优势来了个绝地反击,不仅奇迹般地生还,还在逃跑前险些以“包饺子”的方式来个搂草打兔子——顺手捎带聚歼韩良臣统帅的孤军。
虽败犹荣的黄天荡之战,是韩世忠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不仅使老韩成为了人见人夸的劳动模范,而且成就了其在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百战余生的韩良臣,终于凭借此战无可争辩地步入了名将的行列。同时,此战也拉开了宋、金双方相持不下的序幕,直至这两个国家相继被打入历史的回收站,化作岁月的尘埃……
名将篇——用兵如神,大仪扬威(1)
南宋有“中兴十三处战功”的提法,指的是建炎、绍兴年间大宋军民在对金作战的沙场上,取得的十三场足以彪炳史册的胜利。其中按时间顺序排在第五位的,则是韩世忠亲自指挥的“大仪之捷”。
1132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淮东宣抚使,成为南宋前沿四大战区之一淮东战区的主帅(另外三处战区为淮西、荆襄、川陕)。
1134年9月,金、伪齐联军兵分两路,一路以骑兵为主,从发源于山东的泗水与淮河交汇处的古泗洲出兵,经安徽天长县进攻长江北岸的江苏扬州;一路以步兵为主,从淮河与大运河交界处的江苏淮安出兵,计划沿着运河沿线,进攻扬州。此次金军是采纳原江淮流寇、现伪齐大将李成的建议,决定避开长江中游的岳家军防线,而将突破长江下游防线作为工作的重点。因此采取了分进合击长江下游最重要的津渡和漕运枢纽江苏扬州的战略,计划占领扬州后,从古代长江下游两处易渡处之一,与长江南岸的江苏镇江隔江相望的瓜州渡(另一处为今天安徽和县附近的采石渡)渡过长江。
1134年10月初四日,韩世忠率军进驻长江北岸,也是此次金齐联军重点进攻的扬州。正当老韩准备开干之际,却接到了令其回师长江南岸的镇江,及沿途关照“议和”使者魏良臣一行的诏书。
用兵如神,大仪扬威(2)
一听说又要议和,“意见领袖”韩世忠的脑袋“嗡”的一声,有一种头晕神眩的感觉。要知道最近几年来,除了感冒发烧外,最令老韩反胃的就应是这没头没脑、没完没了的“议和”了。
回到府中,韩世忠在客厅里背着双手来回踱步。忽而凝眸仰望、短吁长叹;忽而两手紧搓、局促不安。夫人梁红玉见其心神不宁的样子,知道遇到了烦心事,忍不住问道:“何事烦扰?如此不安!”列位须知,自从黄天荡之战后,梁红玉以接近于爆炸的速度迅速在大宋官方蹿红。而其在韩府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般地达到了“管家婆”的高度。
老韩将事情的经过简单地说了一遍,原本想听到几句宽慰人的温言细语。谁料梁红玉垂首不语、若有所思了片刻后,竟“扑哧”一下笑出声来。
看着梁红玉那副“幸灾乐祸”的样子,韩世忠不觉有些恼火,拧起眉头问道:“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