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村长问道:“叶老哥,咱们都是逃难而来,在这个村子里几十年了。你可知在我们来此定居之前,这里发生过一次很是严重的雪灾,饿死冻死者无数?”
村长读过几年书,虽然后来没银钱继续念书,但对本县县志类的东西,还是看了些的。
叶老爷子和大儿子对视了一眼,看来村长也开始担忧了。
老爷子对他说:“村长,实不相瞒,刚才我们也才说这个事儿,怕是再下下去,恐怕要遇到雪灾了。”
村长点点头道:“我就是担心这个,这几日下雪,晚上我都叫着家里老大和老二半夜起来吼一吼,在村子里走一圈儿,就是怕大家房子给压塌了。可如果再这样下去,那就不只是房屋毁掉的危险了。那肯定是缺食缺柴,后果不堪设想啊!”
叶大安忙道:“村长叔,这些也是我们担心的,只是现在全都是我们的推测而已。”
于是叶大安将自己家里人刚才担心的情况给村长说了说。
曾大听了叶大安的话立马说:“我也是这样跟我爹说的,让他再等几天再说,免得到时候正月大过年的,人家说我们家胡说八道。”
村长打断自己儿子的话,“若这雪一直这样下着,再等几天想要出去可就难了。你没见现在雪停下来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从高岗村到县城和镇上都要一个多时辰,然后有些山路又很窄,分叉路又多。白茫茫的一片,要么容易失足摔死,要么容易迷路冻死。到时候有钱也没办法进城买粮了。
叶大安听了村长的话点点头,“不错,如果要买粮,一定要趁早动身。”
村长高兴道:“你们也是跟我一样的想法?也觉得有必要做准备了?那行,我心里有个底了。”
仿佛是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赞同,村长松了口气。
他对叶老爷子和叶大安道:“你们放心,我不会让你们去出这个头,我既然是一村之长,我理应去给大家提个醒,让他们早做准备。若他们不放在心上,我也算尽力了。”
二郎听了后对他说:“村长爷爷,跟村民们说了后,嘱咐他们不管去不去买粮,都不要往外传,不然万一大家都去囤了粮引起粮价上涨,雪却停了,到时候人家说我们传谣言。”
村长点点头,自然是满口答应,然后说他去村里问问大家,有要买粮的就结伴同行,好有个照应。叶大安这边首先报了名。
大年初一这天,依旧大雪纷飞,往年这日,村里的孩子们总要到相熟的人家串门儿,拜拜年,主人家给些零嘴儿。
今年却由于大雪,没人相互串门儿了。文月一家子在村里清冷的氛围中依然热闹得过起自家的小日子。
直到大年初二这天,原本约好回娘家的范氏,自然也是因为下雪不能再如约而去了。
一家子刚吃完早饭,林氏便将碗筷收拾走了。叶大梅去厨房帮范氏给小葡萄打热水到屋里去,小家伙刚拉了一屁股,躺在床上都臭烘烘。
文月望着外面的大雪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天下雪的时间越来越长,雪停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叶老爷子也是一脸凝重的向外望去。
二郎俊秀的眉眼也带着担忧道:“前朝末,咱北安府及附近几府大雪下了近半月,有些人家粮尽柴绝,饿死冻死者不知凡几,距离如今不过几十年而已。”
史书记载的惨烈,远胜于他这寥寥数语。
大家听二郎的话,瞬间轻松过年的心情都没有了。
三郎对大郎说:“大哥,要是还有雪停下来的时候,再去山脚多弄点儿柴火,就算现在湿气重用不了,也放后院儿去晾着!”
叶老太对叶大安和叶大康道:“初冬的时候那场雪来得又急又猛,咱们事后不是屯了一批粮食嘛,你们俩待会儿去库房看一看,看还有多少,咱至少得多准备几个月才行!”
叶大安和叶大康点点头说立马去。
文月在心里想了想,家里现在大概有多少粮食能用。
之前在铺子里囤了些白面和大米,都是铺子上用的,虽然叫了郑村长找人帮他们守夜,可她不放心,还是在打扫完铺子后将那里的大米、白面和几坛子油给搬进了空间里。她估摸着大米白面加一起还有五六百斤。
再加上之前被初冬的那场大雪给吓着了,她趁着和自己奶奶及高氏去镇上给文兰打听亲事时,让两家买了些粮食回来备着。
不过当时家里还没赚那么多钱,所以多以糙米、玉米面等居多,白面和好米买的少些。
当时预计的是能吃到立春,也就是还有一个月多的量,不过家里之后又多了这么多下人,那肯定是吃不到那么久了,顶多还能撑一个月。
再有就是她空间里原本已经收上了打算今年做麦种的,前后好几批成熟的,有差不多三四千斤小麦。